以下是含有擠兌危機的搜尋結果,共26筆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日前受訪指出,美國金融系統目前看來平穩但不能大意。他也對當紅的AI(人工智慧)發表看法,指現在很難斷定AI是否會泡沫化。
上個月爆發的美國銀行危機驚險過關,短短3天內史上規模第二及第三大銀行宣布倒閉,另外兩家銀行也在幾天內被安排接管;但監理單位宣布存款戶的存款得以全額保障,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也因此得以維持。
美國聯準會暴力式升息的負面衝擊與外溢效應逐漸顯現,矽谷銀行(SVB)倒閉後,瑞士信貸又傳出財務危機,因而被瑞銀收購,接著德意志銀行因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飆升而引爆信用風險,讓投資人與存戶憂心忡忡,短期金融市場顯得動盪不安,若因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勢必加深全球經濟進一步衰退的疑慮。
當2008年金融海嘯快被市場遺忘,雷曼兄弟只是昔日落難首榜的歷史堆疊名稱時,竟於2023年3月8日,一向與高科技產業共存共榮的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突然爆發嚴重流動性危機,引發銀行擠兌,48小時內宣布倒閉,由第一公民銀行於3月27日宣布同意收購。另有兩家與加密貨幣有關的銀行Silvergate、Signature Bank,先後在3月關閉。至於歐洲,一向以中立國廣納各國財富的瑞士也進入了危機地帶,有上百年歷史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倒閉,在政府斡旋下3月20日由瑞士銀行勉強收購。目前尚有若干國家與銀行在警戒狀態,市場冷熱交加。
2月份在全球投資氣氛好轉,股債皆揚下,帶動國內投信基金總規模攀升,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月底統計資料,2月投信基金總規模增加近790億,總規模上升至5.13兆,較1月份成長1.56%,其中,台新投信2月總規模較上月增加8.44%,成長幅度第一。
日前美國矽谷銀行發生擠兌危機,剛開始各界檢討之聲大多圍繞在聯準會暴力升息,造成其債券投資部位出現大幅虧損,進而出現流動性危機。後續有媒體發現該行執行長(CEO)在危機爆發前幾周拋售該集團的股票,套現了200多萬美元。更令人非議的是,在擠兌發生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前的數小時,該銀行緊急發放員工獎金。
矽谷銀行擠兌倒閉後,引發金融市場一連串動盪;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在法說會上警示,矽谷銀行事件未來可能在很多國家陸續發生,過往銀行發生擠兌,會看到大批民眾前往排隊,現在各銀行數位轉型,民眾只要手指間滑幾下,錢就可以轉出去了,加上網路社群媒體發達、謠言傳送速度很快,呼籲政府要想好事先管理機制,當銀行發生流動性危機時,才不會衍伸更大金融風暴。
2月全球投資氣氛好轉,股債皆揚下,帶動國內投信基金總規模攀升,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2月投信基金總規模增加近790億元,總規模上升至5.13兆元,較1月成長1.56%。
自從上周末矽谷銀行倒閉在美國金融業引爆一連串連鎖效應後,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便疲於奔命。過去一周她行程滿檔,除了與聯準會及其他主管機關緊急商討對策之外,還得出席國會作證並安撫市場。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4日以「迅速惡化的營運環境」為由,將美國銀行體系評級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信評下滑意味著貸款成本增加,對於近日受傷慘重的銀行業再添打擊。
比特幣(Bitcoin)或其他加密貨幣,有可能成為國際清算貨幣嗎?2022年幣圈鬧出許多崩盤事件,幣價也連連大跌後,想必許多人會馬上搖手說,絕對不准!不過,在反對之前,不妨先回頭了解黃金本位與美元本位是什麼?也許你會更能體認國際清算貨幣、數位創新與加密貨幣在新時代的意義。
最近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幾近完全放開防疫管措施引發醫療擠兌現象。許多專家認為,中國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選擇一個最差的時機突然放開防疫管制,造成公共衛生風險極大,可能造成更多民眾失去生命。反觀日本、美國、台灣等地都因冬季疫情擴大、死亡率上升而再次有限度地收緊防疫措施,更讓人對中國在冬季突然放開防疫的做法加倍憂慮。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0月10日宣布了,由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與戴布維格(Philip Dybvig)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獲得,研究主題為銀行擠兌和金融危機的互動關係。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由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與戴布維格(Philip Dybvig)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獲得,研究主題為銀行擠兌和金融危機的互動關係。
民主黨執政的美國政府一直不願承認經濟衰退,但是各種數字顯示這不只是衰退,而是場通滯(通貨膨漲+經濟停滯);民間各方在爭辯到底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之際,重量級的民主黨籍經濟學家桑默斯指出,美國經濟不僅將硬著陸,而且是「極硬著陸」。捅了自家陣營不願面對的馬蜂窩,也揭穿拜登國王的新衣。
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七個月經歷的重挫,從貨幣危機(流動性枯竭)發酵到銀行危機(Celsius凍結提款),隨後蔓延到對沖基金(Margin Call),幣圈正在上演一場2008年雷曼式的危機。專業投資機構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2010年至2014年虛擬數字貨幣大跌傳導到股票市場的路徑並不順暢。不過從2014年之後,加密貨幣對美股影響的連動性顯著的提升,甚至可以作為衡量市場風險偏好,或者股市走勢的前瞻性指標。加密貨幣市場的調整先於傳統金融市場,加密貨幣市場的亢奮與調整可以看作傳統金融市場轉向的預警信號。
2021年即將進入尾聲,展望2022年,經濟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出現不少隱憂與風險,外媒特別整理十大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的因素,提醒投資人能三思而行,其中若台海危機升級,將拖垮台灣晶片業,進而影響全球。
綜合外媒報導,在西方世界凍結阿富汗政府資金和援助,以及當地民眾搶著領錢引發擠兌危機之下,曾於聯合國參與阿富汗經濟相關事務的專家指出,該國經濟可能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崩潰。
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使得大陸金融市場不安的情緒似乎特別容易發酵,對於一些流言也特別敏感。遼寧省營口沿海銀行月6日就因為網路不實傳言,發生了大批儲戶前往銀行擠兌的事件。對此,營口市人民政府向儲戶保證,「大家的錢在營口沿海銀行是安全」,營口開發區公安局指出,針對網上的謠言,公安局將對此類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由於中交兩行恢復兌現的步調不一,更加劇了市場混亂。社會輿論要求統一國家銀行的呼聲又趨高漲,但也沒有實現。經過一九二一年第二次停兌風潮,交行實力地位更加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