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擴內需的搜尋結果,共78筆
大陸解封後經濟復甦乏力,第二季經濟數據更遠遜預期,令下半年經濟成長壓力陡增。為此,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逆週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著力擴大內需、提振消費,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大陸房地產行業再迎重磅政策,大陸國常會21日審議通過《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在穩增長、擴內需的經濟形勢下,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備受關注。據第一財經報導,此次「城中村」改造不同2015至2017年的「棚改」的危舊拆遷新蓋、開啟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浪潮,本輪改造限定超大特大城市、不大拆大建,雖然資金投入速度更慢,對經濟的邊際拉動也將更漸進。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7日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例會內容,主要重點在於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認為大陸經濟呈恢復向好態勢,但基礎尚不牢固。會議並將擴內需、撐民企做為未來工作重點,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大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擴大國內需求放在經濟工作首位,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被問到是否表示還有個稅起徵點的提高空間,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個稅起徵點要從整體來考慮,現在交個人所得稅的人在勞動力人群的占比估算不到10%,認為要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在於增加農民收入,並推進城鎮化、農民市民化來創造新的消費場景。
滬深300指數今年來短線漲了一波之後,2月進入整理格局,法人認為,即使如此,仍看好陸股中長期走勢,建議逢回依然可以分批布局中國相關基金。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部分講話《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習近平提到,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2023年經濟工作要擴內需、促消費,引外資,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以及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近期陸股反彈後,A股以估值角度分析,修復已達階段性滿足區間。法人表示,但企業獲利存在上修空間,相對歐美企業獲利仍在下修階段,將造就陸股相對投資價值。
大陸財政部部長劉昆今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要加大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住經濟大盤,既擴大國內總需求,又將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用好專項債務結存限額5029億元人民幣(下同)。另要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全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9.71兆元、增加1.42兆元,成長17.1%,為基層三保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為2023年「穩經濟」開出最新藥方。他提出,當前經濟工作重點在於擴內需、促消費、引外資,並點名要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近日大陸各地官方陸續公布2022年經濟成績單,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蘇州GDP預計達到2.4兆元(人民幣,下同),同時觀察2021年成都GDP為1兆9917億元,2022年突破2兆元已是順理成章。至此大陸GDP突破2兆元規模的城市已達到7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和成都。
看好疫後復甦加上基期相對較低,外資自去年第四季末起積極買進A股,今年以來持續加碼,帶動A股行情震盪走高,也進一步推升大陸A股基金基效漲勢亮眼,引領股市多頭漲勢。投信法人建議,可逢低分批或透過定時定額布局。
在新冠疫情升溫下,大陸國務院12月中旬突然公布了所謂《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簡稱《綱要》),隔一日,中共二十大後的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在各界關注下依往例召開。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國內需求」列為明年經濟首要工作;《綱要》則從11個方面提出38條的「擴內需」戰略。可以說,這一方面象徵中共經濟戰略轉向的再確定;另一方面,則代表大陸乃至全球產經情勢,將呈現與過去40年截然不同的面貌。內需將成為大陸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源
大陸國務院14日公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稱,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並將釋放出行消費潛力、發展智慧交通,以及加強房市預期引導等列為重點方向。
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至2035年)」(簡稱綱要)顯示,展望未來一段時期,境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建設更加強大的境內市場。
全國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黃健群8日表示,隨著台商赴陸投資動機轉變,在大陸積極推動「擴內需」戰略,都將加速在陸台商的在地化鏈結。他指出,大陸將透過更多制度性安排,促使在陸台商更深入地融入當地經濟體系,在不久的未來,或有越來越多「大陸台商」成為制度、法律定義下的「新陸商」。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表長文指出,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做好跨周期設計及逆周期調節,財政和貨幣政策要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場預期不穩定時出手,做到適時適度、精準施策。而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要穩住產業鏈完整性,堅持開放打破圍堵。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旋風式訪台後,台海關係更為緊張。然而,在大陸多方面對台施壓的同時,大陸一些城市因疫情再度封控,且爛尾樓停貸風波、河南村鎮銀行弊案、公務人員減薪潮等事件亦仍未停歇。大陸經濟情勢,衝擊的不只是其社會的穩定,也連帶影響其對台作為。
民生議題預料將會是大陸下周召開的全國兩會焦點之一。實際上,在「十四五」規畫中,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基點,也就是要堅持擴內需、促消費。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並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
新台幣匯率一路走升,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籲請政府擴大工具機內需。對此,政院官員表示,去年11月行政院拍板投入30億元更新大專院校、技術型高中機械系教學設備,預計採購2,200台工具機,第一輪招標僅決標10餘億元,近期內將啟動第二輪招標,釋出剩餘19億元商機,協助工具機業挺住。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召開,拍板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會議指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堅持擴大內需,打擊各種逃廢債、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會議並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