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攝護腺肥大的搜尋結果,共254筆
攝護腺發炎是不少男性最難以啟齒的痛,如何預防顯得很重要。對此,三重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醫師高銘鴻表示,慢性攝護腺發炎常見5種原因,包括細菌感染、尿液逆流、免疫系統異常、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長期壓力和焦慮等。其中他指出,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並提醒男性排尿後應擦拭生殖器,才能避免細菌孳生。
據統計,50歲以上男性半數會有攝護腺肥大問題,而攝護腺癌的機率也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一名61歲男子原本即有攝護腺肥大困擾,排尿速度變慢、尿柱變細,未料一次健檢的抽血與核磁造影檢查發現,他已罹患攝護腺癌。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年長者,但若有家族史與偏愛高脂飲食者,罹癌機率較一般人大。
台中市陳姓男子因攝護腺肥大而捆擾,經人介紹購買直銷商的保健品,食用14天後發現其乳頭滲血,求助醫院檢驗後,竟罹患罕見「男性乳癌」,一狀告到法院,向知名直銷商台灣分公司及陳姓直銷商,求償518萬元,一審審酌中國附醫鑑定報告,以服用14天不足以引發乳癌,駁回求償。
台中80多歲蔡姓老翁,多年前兒子驟逝,愛妻也因病相繼過世,剩下他一人獨居,大甲李綜合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峻誠透過居家照護認識他,因老翁長期獨居,「只相信張醫師一人」,不論生病、生活起居都致電給醫師,張峻誠化身老翁家人經常陪伴,讓他不孤單。
攝護腺肥大是年長男性常見好發疾病,雖無法與歲月相抗衡,但仍可透過飲食調整來延緩與減少罹病風險。對此,義大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維倫分享,攝護腺肥大適合吃4類食物,包括草本萃取物、茄紅素、鋅,以及蔬果類與高纖維食物。其中他提到,補充鋅有助維持攝護腺健康,但務必要適量,近年有研究指出,鋅攝取過量恐增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隨著年齡漸長,攝護腺肥大是男性最常遇見的問題,50歲以上男性約有一半有攝護腺肥大困擾。泌尿科醫師表示,雖然攝護腺老化無法避免,但仍可透過3種食物來保養攝護腺,除了常聽到的茄紅素、含鋅食物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都能降低攝護腺發炎與增生風險,且還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腸道健康。
夜尿常會讓人想到是攝護腺肥大所致,泌尿科醫師表示,夜尿會干擾睡眠,甚至害人不慎跌倒,主要有5大原因造成夜尿,包括膀胱過度活躍、膀胱感染、年長肌肉變弱等,若是因為膀胱過度活躍或年齡增長導致,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夜尿問題。
資深演員雷洪年紀已邁入76歲,不只演藝生涯精彩、感情世界也引發諸多話題,人生如戲的他曾自嘲自己「要照顧的人」太多,如今能與太太兩人過上穩定生活已相當滿足,但雷洪近日登上《樂活so much》竟向泌尿科醫師求救!表示自己有嚴重頻尿和排尿困難等問題,擔心是否為「攝護腺肥大」找上門,醫師評估症狀後,也建議雷洪確實該就醫治療,沒想到雷洪卻是最煩惱影響「房事問題」,節目中向老婆喊話:「今天就讓我休息吧!」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夜尿常會讓人想到是攝護腺肥大所致,但醫師表示,有些人即使無攝護腺肥大困擾,每晚排尿次數也超過一次,很可能是腎臟出問題,因腎臟在睡眠中有濃縮尿液功能,若此功能失效,會導致睡眠中的尿液仍多。醫師表示,夜尿通常是腎功能欠佳的領先指標,此時腎臟尚未衰竭,因此及早就醫治療,仍可望逆轉腎功能。
「台灣泌尿科醫師為男性健康把關」記者會3日於童綜合醫院舉辦,全台四區醫院及泌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並於8月展開相關講座、義診篩檢等活動;童醫院也舉辦免費PSA篩檢響應,預計於7日至11日上午8點半至12點開放。
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癌症,為國內10大癌症死因第5名,發生率與死亡率皆有逐年上升趨勢。對此,馬偕醫院泌尿科醫師陳鈺昕指出,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往往造成患者對病情忽略而延誤治療。他並列出3大高危險因子,包括家族遺傳、飲食西化及發炎與感染。更提醒,攝護腺肥大並非引發攝護腺癌的成因,前者為組織良性增生,後者是細胞的癌化,兩者不相同。
攝護腺肥大是年長男性常見好發疾病,據國民健康署統計,50歲男性約50%有攝護腺肥大症狀。除了年齡因素外,維尚泌尿科診所院長白彝維指出,包括荷爾蒙變化、遺傳、生活習慣、慢性發炎等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其中生活習慣方面,如長期飲酒、吸煙或不健康的飲食,都會對攝護腺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攝護腺問題是許多男性心中的痛,坊間流傳「攝護腺按摩」能保養攝護腺,同時還治療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等問題,真的有用嗎?對此,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表示,此動作其實是一種檢查方式,本身沒有保養或治療功效,因此,不建議隨便找按摩店或自行操作。他建議,想保養好攝護腺,不如日常確實做到白天多喝水、勿憋尿和久坐、多吃蔬菜與全穀類、多吃含茄紅素蔬果及低脂、低熱量飲食。
攝護腺肥大是年長男性常見好發疾病,據國民健康署統計,50歲男性約50%有攝護腺肥大症狀。雖無法與歲月相抗衡,但仍可透過飲食調整來延緩與減少罹病風險。維尚泌尿科診所院長白彝維就分享,男性想保護攝護腺,日常可適量攝取番茄、牡蠣、南瓜籽及十字花科蔬菜,其中含鋅、茄紅素食物最為重要。
排尿屬自然生理反應,但一天排尿幾次才正常?中醫師葉姿君指出,正常人一天排尿約8次,超過這次數以上,就要懷疑是否為頻尿。她並列舉9種可能造成頻尿的原因,包括泌尿系統感染、攝護腺肥大、膀胱脫垂、膀胱過動症、間質性膀胱炎、腎臟問題、內分泌問題、腦部神經異常及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師提醒,短期頻尿且未造成生活困擾,可先觀望;但若出現小便不乾淨、血尿、疼痛等情形,就要考慮就醫。
大多數男性都習慣站著小便,但其實坐著排尿對健康有許多好處。馬偕醫院泌尿科醫師陳鈺昕就表示,對於一般年輕族群來說,不管站著或坐著尿皆沒差異;不過若是長輩、下泌尿道疾病或攝護腺肥大患者,坐著尿不僅比較不費力,還可幫助殘尿排除,從而減少膀胱餘尿量過多所造成的感染風險。
衛福部近來公布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41年位居首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3種癌症的死亡率有成長趨勢,分別是攝護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其中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年紀越大風險越高;新北市聯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周政緯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的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他也提醒憋尿與引發攝護腺癌有關係,「該解放就解放」。
衛福部近來公布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41年位居首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3種癌症的死亡率有成長趨勢,分別是攝護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雖然它們背後致病因素不同,但都有1共同特點,即發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多半已為晚期,已錯失治療先機。
提到尿床,一般人會想到小孩才有的困擾,但泌尿科醫師表示,不少成人也有尿床的困擾,原因可能是由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包括膀胱過度活躍、尿道阻塞、睡眠呼吸中止症、情緒壓力和焦慮。根據台大醫院衛教資訊,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可能引發中風、心臟衰竭,甚至猝死,因此民眾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儘速就醫治療。
除了燕麥之外,還有什麼食物能降膽固醇呢?新竹台大竹北院區營養師簡若庭分享1種植物固醇,即β-穀固醇,除了能降低血膽固醇外,還可抑制攝護腺肥大,從而改善排尿障礙。食物如酪梨、豌豆、黃豆及南瓜籽等都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