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攬存的搜尋結果,共15

  • 新亞建設邁向卓越 轉型有成

    新亞建設邁向卓越 轉型有成

     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新建2516)於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承攬標準廠房暨聯合辦公大樓興建工程統包案,在110年獲得高雄市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及有建築奧斯卡之稱的「建築園冶獎」,凸顯新亞建設卓越工程管理能力,業主代表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高雄分處吳大川分處長於日前蒙蔡英文總統接見及嘉勉。

  • 美國線GRI漲價計畫 進入拉鋸戰

     長榮、陽明、中遠(COSCO)等超過七家海運公司宣布2023年1月起對美國線客戶發出GRI漲價計畫,每FEU(40呎櫃)調漲1,000美元~2,000美元的區間。

  • 衝數存開戶 兆豐加碼網購10%回饋

    衝數存開戶 兆豐加碼網購10%回饋

     隨著疫情推升及純網銀加入的鯰魚效應,目前全台國銀數位存款帳戶已突破千萬戶,根據銀行局統計截至2021年底,台灣已有37家銀行開辦數存業務,總戶數高達1,047萬,為讓民營行庫不專美於前,公股銀行近年也是急起直追,兆豐銀行開春便豪氣宣布加碼,今年8月底前e秒刷卡友只要新申請兆豐數位存款帳戶「MegaLite」,即可享有四大網購加碼10%回饋,若加計e秒刷本身國內網購最高3%回饋,民眾最高可拿到13%,相當於購物可享87折優惠。

  • 兆豐信用卡搭數位存款帳戶 網購最多打87折

    兆豐信用卡搭數位存款帳戶 網購最多打87折

    隨著疫情推升及純網銀加入的鯰魚效應,目前全台國銀數位存款帳戶已突破千萬戶,根據銀行局統計截2021年底,台灣已有37家銀行開辦數存業務,總戶數高達1047萬。

  • 元大4張投資型保單 停售

    元大4張投資型保單 停售

     金管會26日宣布,元大人壽、元大保經及元大銀行銷售投資型保單,有預售、未審慎評估客戶風險屬性、用存股或息收等不當字眼行銷等行為,違反保險法相關規定,對元大人壽罰鍰新台幣540萬元暨一項糾正,停售案關四張保單,且要依比例原則追究失職主管。

  • 假「核四包商」在黃捷臉書造謠 真營造公司出面駁斥

    假「核四包商」在黃捷臉書造謠 真營造公司出面駁斥

    「核四啟動公投」雖然還有幾個月才投票,但是「擁反核大戰」已經相當激烈,高雄市議員黃捷在3月11日的臉書上,發表一篇「福島核災十週年」的貼文,主要內容是反對核能。底下的留言非常熱烈,許多支持者也跟進反對核電,其中一位名叫范揚德的網友以「核四包商員工」的身分大談核四施工過程不安全,語氣言之鑿鑿,自然得到許多反核者的認同。但是被他點名的營造公司在得知後,直接在官網上否認承攬過核四的相關工作,打臉網友的信口胡謅。

  • 美西線長約價 明年將漲七成

    美西線長約價 明年將漲七成

     全球第五大貨櫃船公司赫伯羅德CEO(Rolf Habben Jansen)指出,疫情下零售業更需要做長遠規劃,提高庫存抵禦不確定性,有利供應鏈企業,估計高運價將維持到明年第二季。國內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則指出,明年5月美西線長約運價,估計會提高逾七成,市場已正式進入高運價時代。

  • 陸銀掀攬存大戰 規模創新高

    陸銀掀攬存大戰 規模創新高

     今年春節前,大陸銀行悄悄上演著一場攬存大戰,彌漫著濃濃的煙硝味,也因各銀行都使出渾身解數,讓這齣攬存戲碼演得十分精彩,同時也將陸銀的結構性存款規模上推至最高點,再度突破10兆(人民幣,下同)大關,並創歷史新高。

  • 中美貿易戰 航運承攬業應變求存

     中美貿易戰讓海空運市場不確定性提高,經營海空運承攬業的中菲行(5609)、台驊投控(2636)與捷迅(2643)估計會影響整體貨量,運價波動也會變大;為此,相關業者開始積極開發多元化業務,並增設其他市場新據點,藉此規避中美貿易大戰所帶來的風險。

  • 離岸人幣資金急凍 港台高利攬存

    離岸人幣資金急凍 港台高利攬存

     在岸、離岸人民幣在2016年開春前兩周急貶後,在人行出手控制下,出現超預期的平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甚至從6.56元升至6.55元,而離岸人民幣也因人行出手緊縮外資銀行人民幣資金流動性後,出現香港銀行高利搶錢的情況,國銀一度祭出1個月6.4%的高利定存,儘管目前已回落,但仍有不少國銀本月底仍祭出近5%的優利定存!

  • 攬存大戰開打 人幣定存飆5%

     離岸人幣市場資金緊俏,外銀人幣定存利率帶頭飆到近5%,自第一銀行率先祭出7天期定存年利率4.2%後,國銀陸續跟進打出4.25%的優利,外資銀渣打、澳盛13日再祭出3個月年息4.88%、1個月4.5%的高利吸金,一場人民幣攬儲大戰儼然開打。

  • 攬存大戰 四大行利率一浮到頂

    攬存大戰 四大行利率一浮到頂

     近日陸股吸金勢頭強勁,讓不少存在銀行的資金「搬家」轉戰股市,再加上年末各家銀行面臨存款考核壓力有增無減,即便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面對年底「錢緊」壓力時,為了吸收存款,也只能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以提高民眾儲蓄意願,一場攬存大戰也開打!

  • 備戰滬港通 台港高利攬存人幣

    備戰滬港通 台港高利攬存人幣

     滬港通進入倒數計時,近期香港以及台灣的銀行紛紛祭出高利人民幣攬存大戰,在香港甚至出現1個月人民幣定存可享5%的超優惠方案。由於滬港通完全採用人民幣交易及結算,兩地銀行此時推出優惠活動,一方面可吸收人民幣資金,另一方面也可招攬一些滬港通潛在客戶。

  • 大陸四大行存款流失加劇 銀行攬存壓力大增

    大陸銀行業近期出現存款流失加劇,業者攬存壓力大增。根據統計,截至9月下旬,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4大行,其存款流失達2020億元(人民幣,下同),由於目前正值大陸十一長假前夕,民間資金需求旺盛,業者估計至須回流1兆元存款,才能滿足銀行流動性需要。

  • 信貸需求爆增 銀行攬存戰開打

    信貸需求爆增 銀行攬存戰開打

     今年以來大陸各類信貸需求爆增,導致各家銀行信貸額度「告急」。銀行業者估計,2月銀行新增信貸約7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由於銀行存款總量普遍不足,銀行無法大量放貸,導致各銀行間的「攬存戰」已經提前開打。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