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收錄臺灣的搜尋結果,共17筆
2023年數位應用週以「數位轉型」與「永續」籌備線上主題展館,共近90家業者提供超過100種創新解決方案。本次主題展館分別為: 「智慧應用館」、「雲端服務館」、「新創創新館」、「資訊安全館」、「淨零碳排館」。
【愛傳媒游文玫專欄】趁著到台南市美術館開董監事會之機,觀賞「SHERO: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展」。
傳奇的開端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閩南語」源遠流長,是漢晉時期的中原官話,是謂「河洛語」。西晉永嘉五年(西元311年),匈奴軍隊在劉淵之子劉聰率領下,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更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春山合作出版選集《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今天發表新書座談會,透過本書作者、主編與當事人等不同角色與談,不讓受害的靈魂默默成為歷史灰燼。
被形容為「400年來最美麗音緣」的音樂紀錄電影《聽見臺灣》,藉77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所見所聞,展現出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片中除驚人呈現難得一見的鄒族戰祭(Mayasvi)的歌舞祭,更包括達邦社族人祭歌傳承教唱、修繕祭典現場及整修庫巴(Kuba,男子集會所)等過程,並經部落長老們審閱同意後收錄片中。由於題材太過珍貴,導演崔永徽還另剪了一支〈達邦節日〉交響樂MV,回饋給達邦社的庫巴文化協會作為典藏。特別的是,原定春節期間(2/15)舉辦的Mayasvi戰祭,今年因為疫情取消(改以夏天的Homeyaya小米收穫祭),使《聽見臺灣》收錄的這段達全片十分之一的畫面更形珍貴。《聽見臺灣》今天(2/18)舉行試片,前總統夫人、現任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榮譽團長周美青亦前來支持欣賞,大家看完都被該片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臺灣之美深深感動。
以《只有大海知道》風靡國際的臺灣女導演崔永徽,最近推出新片《聽見臺灣》,藉77歲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教書的10年采風,發現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被形容為「400年來最美麗的音緣」。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國家圖書館推出的「台灣記憶展」,不但呈現大量珍貴史料,還結合了數位典藏、AR、VR等新科技,知識性與娛樂性都非常高,正值寒假到來,值得家長帶子女一同參觀。
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工研院攜手全國工業總會、亞太產業鏈結辦公室共同舉辦《2020亞太產業鏈結成果暨心南向 新成長-系列四:建構疫後新南向韌性供應鏈》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及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林明儒出席致詞,財訊雙周刊謝金河社長為論壇引言,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超群副所長進行新書導讀,並邀請萊信企業、神通資訊、京冠生物科技、宇萌數位科技、同致印度合資公司、創淨科技及億鴻系統等7家業者分享南向成功經驗,吸引來自產官學研專家及各界菁英近400人參與,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產業趨勢。期能以集體的力量,協助臺廠掌握優勢、開拓疫後亞太市場商機。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與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以及臺灣高等教育專業發展網絡(TPOD)合作承接教育部委辦「臺灣教學資源平台計畫」,並成立臺灣教學資源中心,計畫秉持教學資源中心精神,整合並分享臺灣高等教育之教與學資源,收錄優質開放式數位課程、提升教師之教學知能、暢通跨校修讀管道、關注教育議題、提升教育成效,增進大學校院間相互交流與卓越成長,更協助大學校院與高中銜接。為宣示計畫啟動、精進教師教學以及推廣通識教育,中心於1月13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教學館2樓臺大講堂辦理「全國椰林講堂」論壇。
個展是一位創作者意志的挑戰,也是心靈鍛鍊的修行結果,要圓夢年近八旬也不嫌晚。建國中學英語名師蔡益助為追逐年輕時的繪畫夢想,20多年前選擇提早退休,投入藝術創作,其「原夢‧蔡益助油畫水彩個展」將於2019年1月4日至16日在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精彩展出。
交通部航港局設立的全國首座「燈塔文物館」3月1日將揭牌,並與基隆市合作,串連燈塔文物館周邊景點,型塑「小九份」觀光廊帶,帶動基隆地區觀光產業發展新契機。該局也將同步發行「臺灣燈塔風情」,民眾可至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選購。
交通部航港局設立的全國首座「燈塔文物館」3月1日將正式揭牌,與基隆市合作,串連燈塔文物館周邊景點,型塑「小九份」觀光廊帶,帶動基隆地區觀光產業發展新契機。該局並發行「臺灣燈塔風情」,有系統將我國目前36座燈塔,按地理位置分佈,完整收錄,民眾可至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選購。
我國燈塔建設始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今已149年歷史,建造歷經清代、日據及國民政府時期,建築風格各異,文史資料豐富,且多位於山巔海湄,景色絕美,為表彰文史及燈塔之美,航港局發行《臺灣燈塔風情》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