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改善所得分配的搜尋結果,共34

  • 薪資成長M型化 專家籲揭露行情

    薪資成長M型化 專家籲揭露行情

     據主計總處統計指出,10年以來最低所得勞工(所得最低10%)薪資成長達29.01%,最高所得勞工(所得最高10%)成長20.91%;但與此同時,中所得薪資僅成長14.35%,顯示薪資成長M型化。專家學者呼籲,基本工資僅能帶動邊際勞工薪資,高所得勞工原本議價能力就較好,若要提升包括中所得勞工在內的整體薪資,仍要靠「工會團結權」及「薪資透明化」等才有機會帶動。

  • 觀念平台-矯正貧富不均,當應落實財稅正義

     眾多主流經濟學者重視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成長,對於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問題,一向並不重視與多談,甚至認為不是經濟學的研究範圍。由於追求「均富」與經世濟民,就是發展經濟的根本道理,在追求富裕之際,又豈能忽略分配不均問題。

  • 高所得平均列舉扣除140萬 挨批

    高所得平均列舉扣除140萬 挨批

     審計部總決算審核報告顯示,2015年到2019年綜所稅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平均列舉扣除金額高達140萬元,遠高於其他級距。面對高所得獲得租稅減免利益較低所得來得多,財政部官員表示,將就審計部的決算報告建議,會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滾動式檢討、評估。

  • 工商社論》所得重分配政策不該令人失望

    工商社論》所得重分配政策不該令人失望

     就現代化國家而言,政府財政收支為改善所得分配重要的政策工具,台灣亦不例外。然而近年來,台灣所得分配呈現惡化現象,財政收支之重分配功能卻呈現鈍化態勢,令人頗感失望。

  • 工商社論》國民所得報告裡的喜與憂

    工商社論》國民所得報告裡的喜與憂

     國民所得評審會議於11月下旬召開第四季的會議,會中討論了國內總體經濟情勢,完成了若干統計及修正了部分預測,從這次報告看來,其中固然有值得高興,讓人感到樂觀的發展,卻也有讓人感到憂心,甚至悲觀的地方。

  • 全球都該共同富裕

    全球都該共同富裕

     將全體家庭依所得高低排序(由低而高),橫座標為累計戶數百分比,縱座標相對應的是累計所得百分比,此一分布曲線即羅倫茲曲線,彎度愈大,所得分配愈不均,羅倫茲曲線與45度線的絕對均等線所夾的面積占右下方三角形面積的比率即吉尼係數,係數愈高愈不均。

  • 中國新視野-陸領先全球企業 進入價值區間

     近期上證指數多呈現震盪整理,在宏觀經濟壓力下表現較為弱勢,而政策支持的成長類股則表現活躍,中國股市又進入了選股不選市的階段。

  • 工商社論》論青年人所得分配變化與改善之道

    工商社論》論青年人所得分配變化與改善之道

     主計總處於上周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公布202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份報告除了讓我們明白這些年家庭設備、閱報書刊的普及率,也告訴我們所得分配不均度的變化,數據顯示,近年來這個不均度正逐年擴大。

  • 新聞分析-所得分配惡化 3萬美元無感

     我們的人均所得於1992升逾1萬美元,當年很有感,而當2011年升逾2萬美元,已沒什麼感覺,相信明年升破3萬美元,也是無感的。

  • 工商社論》人心不古,調查資料欲準確不易

    工商社論》人心不古,調查資料欲準確不易

     政府將於下周發布10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份調查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在於,其中的數據可以讓我們了解所得分配的變化,淺白的說就是讓我們明白貧富差距的情況。

  • 工商社論》寬鬆貨幣政策催化貧富不均加劇?

    工商社論》寬鬆貨幣政策催化貧富不均加劇?

     鑑於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甚深,各國央行遂啟動多種寬鬆貨幣政策救經濟,但有專家學者開始擔心此舉將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覆轍,帶來所得分配更趨不均的巨大後遺症。惟就理論而言,寬鬆貨幣政策是否必然促成所得分配不均,官方及學界至今仍有不同看法。

  • 社論/啟動無色覺醒的社會正能量

    社論/啟動無色覺醒的社會正能量

     30年前台灣經濟發展速度及薪資所得都領先南韓,社會更繁榮,民眾更富裕。近20年來台灣不但GDP成長落後,民眾薪資所得也明顯不如南韓,甚至所得分配也不及南韓平等,簡單說,台灣不但更窮,而且更不公平。

  • 中時社論》啟動無色覺醒的社會正能量

    中時社論》啟動無色覺醒的社會正能量

    30年前台灣經濟發展速度及薪資所得都領先南韓,社會更繁榮,民眾更富裕。近20年來台灣不但GDP成長落後,民眾薪資所得也明顯不如南韓,甚至所得分配也不及南韓平等,簡單說,台灣不但更窮,而且更不公平。

  • 工商社論》台灣近18年所得分配改善了嗎? ─論家庭收支調查的問題

     今天若有人說,台灣自2001年以來大家收入日趨平均,所得分配逐年改善,所得差距漸漸縮小,會有人相信嗎?應該沒有,但我們官方統計卻呈現如此美好的現象。

  • 觀念平台-台灣該賣水果還是IC?

     韓國瑜在競選高雄市長期間及上任後,努力行銷高雄地區的農漁產品與觀光旅遊。而郭台銘在4月中旬宣布參選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前,則冒出了「台灣不能老賣水果」、「芭樂價值是以貨櫃來算,半導體是以箱子來算」等話語。部分人士認為郭是在諷刺韓的經濟發展策略走錯了方向;另有一些人則批評郭不重視農業、置基層民眾的生計於不顧。

  • 去年差距6.07倍 朱澤民:所得分配已改善

    去年差距6.07倍 朱澤民:所得分配已改善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7)日公布去年所得分配,前20%高所得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是後20%的6.07倍,主計長朱澤民表示:「我國所得分配已獲得改善。」

  • 親民黨提「安心稅改」 合併課稅取代分離課稅

    親民黨提「安心稅改」 合併課稅取代分離課稅

    親民黨立法院黨團今舉行記者會公布黨團版稅改方案,取名「安心稅改」,訴求維護租稅公平,改善所得分配,確保投資動能等。以「合併課稅」取代「分離課稅」,避免圖利疑慮,並大幅拉高薪資特別扣除額,減輕中產階級負擔,也因應少子化危機,提高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度來協助年輕夫妻。

  • 開創性的前瞻稅改

     一個具開創性的稅改必定要能兼顧擴大稅基、增加收入;維護公平、改善所得分配;以及因應社會需求,包容長期成長等特性。因此我們期待的「前瞻稅改」應該是:

  • 稅改建言系列三:曾巨威》開創性的前瞻稅改

    蔡英文上台後講求推動各項改革。稅制改革雖然今年初即已展開作業,但因朝野為年金改革與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發生激烈對抗,為免火上加油,讓情勢更加失控,故特別將稅改速度放緩,等到前瞻預算通過後才登場。

  • 改善所得分配方案 教育成要角

     國發會昨(10)日表示,為打破貧窮循環,政府決定將教育納入未來三年的「改善所得分配具體方案」,致力於提升貧窮家庭小孩的人力資本、就業能力,年底前將召開專家會議,研商新策略,以不讓吉尼係數超過0.35警戒線為目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