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改革開放40年的搜尋結果,共112筆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6日在北京出席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有四大紅利待釋放,只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市場紅利、人才創新和資本市場紅利,及開放紅利,有望使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3至5年保持在5%以上。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6日在北京出席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有四大紅利待釋放,只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市場紅利、人才創新和資本市場紅利,以及開放紅利,有望使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3至5年保持在5%以上。
在後疫情時代的開局之年,大陸經濟能以多大勢頭實現復甦,是國際關注的焦點。高盛、瑞銀、野村等機構近期紛紛上調對大陸今年經濟增長預測,摩根士丹利甚至1個月內兩度上調,但唱衰大陸的聲音也不小,畢竟日前官方公布2022年GDP增長僅3%,創下40年次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今天表示,他接觸的台港澳企業目前在中國的經營都「非常難」,不少台商協會會長更指訂單損失了50%,中國留住台港澳企業難度將很大。
作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加上市場規模可觀,一直以來都是外資兵家必爭之地。自2017年起算的吸引外資規模,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二。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是北京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布白皮書,白皮書否認「躺平」成為青年人的主流,認為大陸青年真正「躺平」的是極少數,不懈奮鬥的是大多數。不論實際比重多寡,「躺平」多少反映年輕人對社會的失望,中共應該是意識到了不得不面對的時刻。
過去40年,大陸歷經兩次重大改革開放,第一次由鄧小平推動,向世界打開大門,吸引全球資金投入生產。第二次改革開放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擁抱全球化大潮,搭上第三波工業革命列車。
北京政府一連串對互聯網、補教業、娛樂業等的嚴格監管措施,堪稱驚天動地,台灣媒體報導與評論,大多聚焦在「打擊」的震撼,不過,如果深究政策調整的結構性必然,可以看出北京當局在慶祝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歷史時刻,正嘗試正面面對歷史積累的問題,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積極提出修正與改革的方案,目標則是朝向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前進。「大破」的過程固然顛簸,但是「大立」的企圖心則絲毫未曾打折,台灣朝野與民間企業或許應該以更高的角度來觀察大陸政策的變局,甚至從中借鏡來反思台灣社會各層面的應興應革。
在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壓力下,5月的最後一天,中國政府宣布將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中國放開三孩的消息,迅速以1.6億次閱讀、5.2萬評論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位,當日陸港兩地股市更有多檔中國生育概念股直奔漲停。
本屆人大會議上新出爐第14個5年規劃,確立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策略。此一新的政策讓不少人質疑中國大陸長達40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否要進行修正?外媒認為這種以國內循環為主的政策,可能顯示過去依賴國際合作、對外開放中國已成為過去,大陸正在拋棄40年來的開放合作戰略,轉而尋求軍事霸權和經濟自主。
大陸政協主席汪洋在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延續了陸方今年以來日益嚴厲的對台基調,重申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講出「仁至義盡」、「地動山搖」、「惡有惡報」、「身敗名裂」等硬話。不久前汪洋還說「兩岸和平統一水到渠成」,如今卻表露不安的負面情緒。
大陸政協主席汪洋在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延續了陸方今年以來日益嚴厲的對台基調,重申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講出「仁至義盡」、「地動山搖」、「惡有惡報」、「身敗名裂」等硬話。不久前汪洋還說「兩岸和平統一水到渠成」,如今卻表露不安的負面情緒。
今天將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於12日起到廣東視察,他在潮州時強調,要走自主創新的自力更生的道路;13日則到南部戰區的海軍陸戰隊視察。他以這兩個行程,凸顯他有自信應對美國的貿易戰、南海挑釁,及台海危機。
台灣經濟在騰飛的年代,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扮演了極關鍵的角色;中國大陸在鄧小平一聲令下,開啟了開放改革的40年發展;新自由主義約莫值此同期,以全球化締造了大波段的世界榮景。標記著那個年代成功秘方的開放政策,卻在廿一世紀的逆風中翻船、幾至滅頂!
毫無疑問,人類從20到21世紀之交的最大事件就是中國的崛起。不過40年,中國不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亞洲,改變了世界,從而讓全球普遍陷入前所未有的複雜情境之中,困惑、震撼、焦慮、對抗、期待,百味雜陳,也因而對這樣的「中國異象」產生了以下三大關注:一、它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二、它是暫時,還是可持續的?三、當中國果真重返世界中心之後,接下來,世界會如何?在本文中,我想從「中國崛起的大歷史觀」這樣的分析角度,來回應以上的重大關注。
中國大陸今天歡慶建政70周年國慶,中共取得政權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建設成就有目共睹。大陸已經躋身世界強國之林,無論是經濟、科技的實力及國際影響力都節節攀升,全球霸主美國也感受到被挑戰的威脅。
1949年中共建政後,除了第一個5年計畫期間(1953年-1957年)經濟有較大的成就,之後就是政治動亂不斷,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因此,中共「建立國家」雖然已經70年,但真正「建設國家」才不過40年。而且,直至今日,政府與市場在大陸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牽扯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