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大公企中心的搜尋結果,共35筆
2023,可以說是台灣企業大舉啟動ESG的行動元年。除了金管會針對上市櫃公司強制規定的20億以上企業須申報《ESG報告書》、100億以上企業與鋼鐵、水泥產業須啟動碳盤查外;包含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啟動碳費徵收機制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在今年初三讀通過,正式成為台灣淨零減碳工程的法源依據。
本該是秋高氣爽的宜人季節,卻因為接連生成的秋颱環流結合東北季風引發共伴效應,止不住的暴雨比細雨綿綿的冬天更令人感到陰鬱。也許有些人和筆者一樣,發現近年來夏季襲台的颱風次數銳減,取而代之的是秋颱生成增加,而且屢屢帶來豪大雨造成天災人禍,很難不教人聯想與現在進行式的氣候變遷有關。
為鼓勵企業推動ESG,落實職場健康與安全永續發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11月9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2職場永續健康與安全國際研討會」,除邀請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技術工作小組專家Kathy A. Seabrook進行專題演講外,今年並首度以「電子業」及「金融保險業」為對象,主動評比各家企業永續報告書揭露職業健康與安全績效指標,並由職安署署長鄒子廉親自表揚前10%之績優企業,共29家企業獲表揚。
信義房屋常年關注不動產業健全與企業倫理議題,昨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落成揭牌暨信義書院十周年回顧與展望」記者會宣布,下一個10年將再投入1.3億元,加上過去捐贈7.2億元支持公企中心改建並成立信義書院推廣企業倫理、支持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進行前瞻研究,累計投入高達8.5億元,未來要讓信義書院成為華人特色企業倫理研究重要基地,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成為華人不動產經營管理的學習重要平台,提升台灣居住生活品質、成就永續共好社會。
信義房屋常年關注不動產業健全與企業倫理議題,28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落成揭牌暨信義書院十周年回顧與展望」記者會宣布,下一個十年將再投入1.3億元,若加上過去捐贈7.2億元,支持公企中心改建並成立信義書院推廣企業倫理、支持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進行前瞻研究,累計投入8.5億元。
政大國際金融學院今天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揭牌典禮,蔡英文總統、教育部長潘文忠均出席致賀。國際金融學院今年6月下旬開課,採1年3學期(包括暑期),將招收120名碩士生,包含一般碩士生40名,海內外在職生80名,1年半可畢業,預期明年9月將有第一屆畢業生。
桃園市府8日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簽署「國際大學城計畫」合作意向書,市府提供3.22公頃的土地給予政大興設「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此外,政大更與大園國際高中簽訂「111學年度第二外語課程」合作協議,合作培養青年學子第2外語的能力。
近期於互聯網應用領域中最受矚目且最具想像空間的兩大技術力量為處於第三波發展的人工智能與第一波發展的區塊鏈(兩者比較表如圖1)。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數據與回饋作為機器人深度學習的基礎,並期待能以不同領域的大量數據與預測產生相對應的人工智能。而區塊鏈與生俱有協作與去中心化的特性作為信任/信用的建立基礎,且鏈上的數據具公開、可溯源、不可篡改與跨國的特點,因此能夠形成全球互聯網上信任/信用的基礎,並能加速自由與開放的價值互聯網的實現。人工智能與區塊鏈這兩大技術力量應如何正向激盪,以引領產業的未來發展呢?
瑞士銀行最新研究預測,2030年人工智能在亞洲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可高達3兆美元。因應未來全球AI驅動經濟的發展,宜跳脫單純考量人工智能技術的框架,聚焦終端顧客的需求,前次專欄中筆者已提出一個產業企業於AI驅動經濟定位的分析架構(圖1)。
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在2月杜拜舉行的2017 World Government Summit中表示,在未來人工智能(AI)普及的時代,人類必須懂得與人工智能軟硬裝置相磨合(圖1之示意圖),否則人類在人工智能的時代將成為無用或不相關的角色。同年1月在美國加州舉行的Beneficial AI 2017 會議,來自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則聯合簽署了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23 項原則(Asilomar AI Principles),呼籲人工智能應以保障人類未來的利益與安全為前提,並能和諧順利地持續發展。特斯拉首席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及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也都公開支持這些原則。
為立足於服務與體驗經濟的時代,並順應數位保險創新的風潮,以產品為導向的銷售不再為消費者所滿足,如何以客戶需求或個性化為基礎的銷售與服務才是保險新趨勢。現今許多傳統保險的理賠常讓消費者深刻感受到被否定、程序繁瑣且一再周旋的不舒服感(如圖1示意圖)。而區塊鏈技術(共用帳本、智慧資產、智慧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分散式自治組織DAO等)的運用非但能滿足保戶的需求,同時能大幅提高保險理賠的經濟效能。即當保險事件發生且滿足理賠支付的觸發條件時,智慧合約即能自動執行,啟動理賠程式,以實現自動化理賠支付。然而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個性化保險產品或服務正是全球保險相關產業引頸待解的課題。
對現今傳統的保險公司而言,數位保險的創新是機會也是挑戰。在保險分銷上,保險公司可與非傳統保險組織建立戰略聯盟,以擴大分銷。例如Google曾獲得在美國26個州銷售汽車保險的許可證,也在英國提供汽車與旅遊保險的報價;亞馬遜並提供客戶所購買商品的額外保險服務。然而,類似於Uberization of Insurance精神等新保險商品的推出正挑戰著傳統保險公司的創新能力。此外,在自動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如無人駕駛汽車),風險的基礎將由人類延伸甚至移轉至自動智慧機器上,過時的保險商業模式將不再滿足客戶的需求(圖1)。換言之,傳統保險(意旨將一個實體潛在風險平均轉嫁至一個實體集合,並以貨幣形式平攤社會風險的轉嫁機制)的標的、事件與執行已呈現數位化的發展趨勢(圖2)。區塊鏈價值互聯網也將加快數位保險創新(digital insurance innovation)的速度,更有效率且多元地實現保險中「一人有難,大家平攤」的精神。
2018年臺灣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4.6%),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20%)。全球老年人口於2050年亦將達到全球人口的22%。「成功的在地老化」是指人們居家與在社區老化的過程中,身體、心理與社交人際關係的健康及幸福感的發展與建立。各種相關服務提供者期望設計出高影響對策與適當的介入機制,以增進銀髮族於在地老化過程中的健康及幸福感;並以人為設計核心,跨領域整合,發揮綜效,建立銀髮族實現個人幸福感與人生價值的大健康生態系統。
全球區塊鏈的技術與應用正如火如荼地發展,各科技大廠甚至其他產業正以各式的樣貌進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Linux Foundation於 2015年12月成立的區塊鏈Hyperledger專案,正扮演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關鍵主導角色,加速推動區塊鏈發展與應用。
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第6條指出,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應有獲得承認的權利。據世界銀行估計,現今有15億人口缺乏合法身份,且有2億的五歲以下兒童不具身份;在美洲有650萬的兒童沒有出生證明。未登記身份意味著恐有童工、人口販運,或其他侵犯人權等情況的發生,即此類未具身份者時有受到排斥與剝削的危險,並難以獲得基本的醫療與教育服務。
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報告指出,區塊鏈引爆點將於2027年前發生,屆時全球將有十分之一的GDP是來自於區塊鏈技術與協議所進行的商業活動。現今互聯網經由網絡與中心化平台,已造就出各種社會經濟的新型態商業模式,並為社會經濟創造出高效率與新機會(如Amazon、Uber、Airbnb 等)。而未來區塊鏈此新興的去中心化技術,將取代需要第三方實體或虛擬機構為交易平台以提供信任的商業模式,將互聯網引領至更高層次去中心化的價值互聯網境界。
近來,區塊鏈(Blockchain)引發廣大的關注與討論,並被認定能為金融產業的轉型提供絕佳的契機。但區塊鏈的應用並非僅侷限於金融產業,其同樣能為其它產業帶來建立創新的經濟活動(即產生新價值的新經濟行為)與經濟活動的創新(即產生新的營運流程或獲利模式)的機會。然而,即便是金融產業的執行長、資訊長、創新部門主管,對於目前區塊鏈的技術與協議也非全然瞭解。
近來金融科技(Fintech)之議題引起廣大熱烈的討論,關鍵在於虛擬貨幣比特幣的背後採用的「區塊鏈 (Blockchain)」資訊科技對於金融相關產業的衝擊與創新機會。比特幣雖有去中心化且資料無法被竄改的好處(圖1),但是其非實名制特性,讓大眾對於它成為普遍流通之虛擬貨幣仍存有疑慮。然而,區塊鏈資訊科技將對創新經濟多元產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圖2)。其新型去中心化的帳本(Ledger)功能技術與協議、帳本不可隨意更改或偽造、無需信任積累的分散式信用建立方式、非對稱加密、潛在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智慧資產(不限於貨幣的有形或無形價值資產)能通過智慧合約完全自動化執行的更廣泛指令(不限於註冊、存儲、確認、交易和移轉)等特徵,將對許多產業產生重要影響。智慧資產的核心是控制所有權,對於在區塊鏈上註冊的智慧資產,能夠通過私密金鑰隨時地使用。未來十年智慧資產、智慧合約和多元的創新服務與應用預期將快速發展,而台灣各產業應當思考區塊鏈可能帶來之創新經濟的兩類影響 -「創新的經濟活動」(產生新價值的新經濟行為)、「經濟活動的創新」(產生新的營運流程或獲利模式)。
新政府認為過去出口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方式已不再奏效,取而代之的是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其主要精神是要呼應世界需求,發展創新且具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並聚焦能「創造就業」的產業,因此以中小企業為多數的台灣必須扶植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才能創造出就業機會,當創新與就業都產生後,分配問題便能獲得改善,薪資才有提高的可能,財富分配也才會趨於公平。
由經濟部技術處指導,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政大科管與智財研究所主辦,政大公行及企管教育中心協辦的「跨領域科技管理與智財運用國際人才培訓計畫(第3期/共4期)國內先修班暨國外專題班,自即日起受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