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治摩擦的搜尋結果,共21筆
大陸各省市陸續召集地方台辦開會,落實5月中央對台工作會議相關決定,在大同小異的會議通稿中,浙江、遼寧兩省提出「防範涉台風險」問題,相信是北京自上而下的部署內容,所謂「涉台風險」究竟為何,值得深入探究與研判。
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後,中國的電動車廠商們正試圖以價格優勢設法打入美國的電動車市場。美汽車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中國電動車廠商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具有價格優勢的中國電動車打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中美日益敵對的政治摩擦近年來加劇亞裔在美遭受種族歧視的困境,已有愈來愈多的美國華裔科學家返回中國或轉往他地發展,這一現象表明美國對這個推動科技與創新的群體的吸引力正在快速減弱。
烏克蘭戰爭爆發時,法國政治分析者一致同意總統選舉的結果已經決定了。由於現任總統馬克宏妥善因應外交關係而享受戰爭紅利,他的獲勝機會看似鐵板釘釘。同時,近年來社會吹起的民粹主義風可能終於消失了。
2022年元旦,蔡總統發表新年談話,除了將「穩健執政」列為政府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提出「持續走向世界、維持經濟發展動能、鞏固社會安全體系、堅守國家主權」等四大主軸外,特別針對兩岸關係部分重申「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的立場,同時提醒北京當局不要誤判情勢,更要防止其內部「軍事冒進主義」的擴張,並指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
美中緊繃關係雖未明顯緩和,在美掛牌的中國企業帳目也受到更嚴密檢視,叫車服務巨擘滴滴出行等中國企業為順利募資、提升國際知名度,仍把赴美上市列為首選。
中美互相關閉領事館的政治議題延燒,意外讓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夫人莊祖宜變成焦點。莊祖宜在大陸之所以受到歡迎以致成為微博「大V」,不僅是其文藝氣質和暢銷作家的身分,關鍵更在於她作為美國外交官夫人、傳統中華文化家庭與台灣成長背景所形塑的文化內涵,具有溝通兩岸、中美文化的獨特魅力。
罷韓結束,南部政治版圖重新歸位,雖說後續猶有「你罷我也罷」的漣漪,但都已是不足掛齒的報復性恩怨。罷韓票數中顯示國民黨選前民調徹底失算,同時又有不符合藍綠基層傳統勢力比例的「多出的19萬票」。為什麼國民黨至今仍無知或無能面對這就是「年輕選票」的明顯事實?
「港版國安法」引發中美摩擦升級,香港社會也再度動盪。不過,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目前並未有數據顯示香港資本出現外流,即使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對香港直接影響有限,但要關注的是,香港資本及金融市場是否因此有「潛在行動」。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將以關稅或其他貿易制裁方式向中方施壓,並嚴格調查新冠肺炎病毒的來源,美中關稅戰陰影籠罩市場,令人民幣走勢意外承壓。加上受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各國為防控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對中國出口貿易活動造成巨大衝擊,這將影響國際上的人民幣需求。
剖析2020這場攸關台灣未來的關鍵性大選,資深媒體人、前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以新作《翻轉台灣:危機時代的一次保命型大選》觀察台灣內部生態與外部環境,評析韓國瑜和蔡英文的基本理念、政治性格與社會評價。
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發表支持香港反送中的推文,加上NBA總裁支持其言論自由權利,引發中國大陸暫停轉播NBA季前賽(中國賽)。回顧30年NBA在中國大陸播出的歷史中共有3次停播,且都是美中之間的重大政治分歧而引起,不過停播時間都不會太長。因此外界也逐漸明白,問題不在NBA或是誰說了什麼話,而在兩國的緊張關係。
央視新聞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並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陸美高層代表將於30日在華盛頓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評論稱,大陸不可能為了促進和改善貿易,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核心利益都改了。「學美國又不能成功。如果像蓬佩奧說的,非要把貿易跟其他諸多領域放在一起,那肯定無助於貿易談判。」
台股自上週起連日走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8)日表示,目前基本面應該足以支撐,但陸美摩擦上升到政治層面,影響投資人信心,不過兩大國之爭,「我們(台灣)並沒有做錯什麼事」,希望內資對基本面更有信心。
大陸低價鋼鐵流向全球鋼鐵市場,惹怒世界各國,對此,大陸鋼鐵業者「軟硬兼施」,釋出願意與大家化解貿易摩擦的善意,但同時也反對各國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更不該把鋼鐵貿易問題政治化,嗆聲意味十足。
去年以來中資企業進行多筆海外收購案,規模之大受全球矚目,也產生不少爭議。據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將再募集大筆資金準備收購;報導並稱,近年來中資大幅併購的行為,已引發「政治性摩擦」。
「觀察者網」報導,美國與中俄因地緣政治不斷產生的貿易摩擦讓美國IT企業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會殃及美國公司在這兩個國家的訂單。據稱,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首席執行官錢伯斯(John Chambers)就曾坦言,在中國的訂單已經減少20%。他並警告說,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兩國的政治緊張形勢意味著,在這兩個原本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美國高科技企業正面臨長期壓力。
在兩岸民間交流的新鮮期過去之後,目前我們看到質疑兩岸民間交流的聲音也逐步凸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政治因素在作怪。
《漢和防務評論》15日指出,中國大陸已與俄羅斯簽署協議,將購買24架先進的蘇愷35(Su35)多用途戰鬥機。《漢和》認為這件採購案不但將使亞太軍事平衡發生變化,更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