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政治深水區的搜尋結果,共26

  • 要大陸改變體制 不自量力

    要大陸改變體制 不自量力

     千呼萬喚始出來國民黨智庫諮詢會議作出建議,九二共識的論述應該與時俱進,應以中華民國主權為核心價值,站穩「台灣優先、人民第一」建設性本土化路線;在推動兩岸交流的同時,應不避諱地主張大陸民主化是兩岸進入深水區的前提。

  • 國民黨不能迴避兩岸政治深水區

    國民黨不能迴避兩岸政治深水區

     再度經歷大敗之後,國民黨又進入新的一輪檢討流程,不過似乎依然找不到門徑。正式宣佈參選黨主席的郝龍斌,提出要讓國民黨擺脫統獨勒索,這話說的沒錯,但恐怕沒那麼容易。其實國民黨有個現成的老師可以學習,那就是民進黨,更確切的說就是蔡英文,從2012年起已經連續參加3次總統大選的蔡英文確實經驗豐富,通觀她這3次的競選主調即可發現一些規律。

  • 王欽》國民黨不能迴避兩岸政治深水區

    王欽》國民黨不能迴避兩岸政治深水區

    再度經歷大敗之後,國民黨又進入新的一輪檢討流程,不過似乎依然找不到門徑。正式宣佈參選黨主席的郝龍斌,提出要讓國民黨擺脫統獨勒索,這話說的沒錯,但恐怕沒那麼容易。其實國民黨有個現成的老師可以學習,那就是民進黨,更確切的說就是蔡英文,從2012年起已經連續參加3次總統大選的蔡英文確實經驗豐富,通觀她這3次的競選主調即可發現一些規律。

  • 快評》兩制進入深水區

    香港反送中事件發展至今,許多走向與台灣似曾相識,如占領立法院(會)、反紅色媒體、企業表態引發爭議、親中反中加劇對立。究其原因,反映台港青年對大陸崛起的失落、焦慮,導致的恐中、反中情緒。對北京而言,一國兩制無論是進行式或是未來式,都進入「深水區」。

  • 國際觀察-蔡英文應讀的三本書

     蔡英文當選新任總統,未來4年她擔當歷史巨任,台灣及她自己絕不是「小確幸」就可打發過去,這兩年出版的3本書,在她上任以前,可以做為她施政的重要參考,也是應該熟讀的書。

  • 時論-重建食安 也是追求歷史定位

    時論-重建食安 也是追求歷史定位

     政治人物的歷史定位,不只是看他的言行舉止,更看他傳世的遺風餘思。因此,每位國家領導人在追求歷史地位時,最在意的就是後人對他執政的總評價,馬英九也不例外。

  • 連戰:兩岸政治進入深水區關鍵

    連戰:兩岸政治進入深水區關鍵

     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舉行座談會指出,只要雙方在反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深化對「一中框架」共同認知,兩岸關係就會行穩致遠。連戰認為,目前是兩岸政治問題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刻。

  • 涉深水區 為兩岸政治談判點燈

     眾所矚目的「王張會」11日下午如期在南京舉行,也一如預期地完成了行前規畫的會談,並同意建立王、張以下各級官員的直接聯繫機制。這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負責人第一次以各自官銜面對面坐下來談,也是1949年2月5日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台後,中華民國官員首度以官方身分重返南京,確具不凡的歷史意義。先前許多學者專家認為,這場會談的意義超越辜汪會談,又說這次會談將開啟馬習會的契機,但會談結束後,可以清楚看到,王張會其實意義大於實質,延續大於開創,說它是兩岸從經入政的一場點燈儀式或許還比較適切。

  • 短評-馬縝密布局 吳習會可期待

     國共兩黨「吳習會」明天即將登場,這次「吳習會」可定位為兩岸首次有意義的「民間政治對話」,如能順利舉行,對兩岸領導人互信關係的深化將有所裨益,應可為兩岸關係的繼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可以說,「吳習會」將是國共兩黨繼2005年「連胡會」後再一次歷史性的會談。

  • 宏評-迎接政治對話的準備(3之1)

     兩岸經過5年的和平發展,經濟議題協商已逐漸進入深水區,必須開始面對政治議題的挑戰。不容否認,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依然薄弱,國際戰略安全環境仍然複雜,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對「中國因素」也還抱持懷疑與敵意的態度,兩岸應如何開展政治對話的準備?

  • 社論-不必要的澄清 反而徒失自信 製造內訌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會見大陸前後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習近平,意外的是,此一被連戰定位為「走春訪舊」的行程,卻因為「十六字箴言」,迭遭總統府澄清;重點不外乎:總統未託付任務,這是個人訪問、民間交流、馬總統會見連戰時,連戰並未提出十六字箴言,高層事前並不知情…等等。最後連戰與大陸領導人會面的深層意義,乃至對未來兩岸交流的正面作用,就在馬連雙方發言人互嗆聲中模糊,甚至被忽略,不斷炒冷飯的連馬心結又成話題後,再由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肯定連戰對兩岸和平的貢獻。

  • 社評-在東亞架構下推動兩岸統一

     《旺報》論壇版自12月6日起推出「兩岸新關係6懸念」系列專欄,邀請名家就「一中框架與一中原則異同」、「統一前兩岸特殊關係意涵」、「如何實現統一前兩岸關係合情合理安排」、「如何促動兩岸社會與政治融合」、「兩岸和平發展與大陸發展的關係」、「兩岸統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關係」等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的6個重要議題,做了深入探討。

  • 新聞側寫-深水區已近 各現底牌

     經合會第4次例會,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表示,這次特別安排兩岸經合會代表實地考察廣州海關及出入境檢查檢疫部門,希望能在瞭解兩岸貿易通關環境後,為未來的合作與便利通關提供意見,「這是經合會工作形式的一種創新。」

  • 兩岸政策走向 明秋才能明朗

    兩岸政策走向 明秋才能明朗

     中共十八大登場,攸關大陸下個十年新領導人接班,已引起全球矚目。大陸新一代領導人接班,也牽動兩岸政策。不過,熟悉中共體制運作的學者指出,「現在任何判斷都言之過早。」

  • 缺政治警覺性 謝、林訪陸露餡

    缺政治警覺性 謝、林訪陸露餡

     「中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談判對手,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不多。但中共對我們卻相當清楚,中共對談判事務有非常特殊的策略。未來與中共交手時,必須保持高度的警覺性」。這是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當年在新加坡「辜汪會談」議程結束後,於下榻飯店接受媒體訪問時所透露的訊息。

  • 短評-航母與小船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華府演講時提到,兩岸是否簽署文化協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誠實質的交流。她說,文化交流首重「同理心」,當台灣體諒大陸這艘「航空母艦」轉身不易時,大陸也要諒解「小船」上人的想法。的確,兩岸交流互信仍然不足,才會有「文化不是武器,放下吧!」和「婚姻不是政治,放鬆吧!」的相互叫板。

  • 善意包容共渡深水區

     就在海峽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於8月9日正式簽署了第18項協議,厥後,被「監視居住」於江西贛州的台胞鍾鼎邦獲釋返鄉;具有民主進步黨公職身份的蕭美琴、林佳龍先後應邀赴上海,參加官方性質的學術研討會。其時間點的巧合,似乎象徵著兩岸關係互動的善意和包容,值得加以珍惜、持續、傳揚,盼能因而累積互信,開展化敵為友之新局。

  • 跨出政治首步 將討論互設辦事處

     兩會協商可望跨入新領域,兩會今天除對《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和《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進行最後確認並簽署,同時宣布下次會談議題外,兩會還將對互設辦事處議題交換意見,為兩岸「先經後政」跨入「政治」,踏出第一步。

  • 國共論壇觀察-兩岸論壇逐漸步入深水區

     第8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選擇在哈爾濱召開,顯見是中共十八大舉行之前,國共或兩岸之間最後一次可以釋放政策訊息與善意的平台。

  • 陳明通:和平協議 現階段不可行

    陳明通:和平協議 現階段不可行

     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昨天表示,兩岸關係制度化是困難的,需要兩岸領導人發揮智慧,把和平透過協議加以制度化。但現階段的三類型的兩岸和平協議構想的可行性都不高。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