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治訊號的搜尋結果,共73筆
近來海基會舉辦「紀念辜汪會談30周年─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與此同時中共亦於北京展開「紀念汪辜會談30周年座談會」,然而雙方分別回顧30年前「辜汪會談」衍生的論述立場,無論在歷史事實、政治詮釋和未來展望層面皆大相逕庭,顯示海峽兩岸在疫後時代即便交流回溫,恢復往日榮景依然缺乏穩定性基礎。
大陸政府部門人事出爐,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指出,這次人事在財經、公安國安兩部分沒有太大變動,且充分展現出權力集中與政經穩定的特性。
最近AI全球燃燒,讓各領域的「能人」都跳入,前陣子連做廣播的作家吳淡如都嗅到風向,發布AI繪圖創作而引發社群爭議。AI從「軟體科技」大量滲透到所有「文化應用」的速度與幅度,超過2億人為此上線,幾乎等同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程度。
最近AI全球燃燒,讓各領域的「能人」都跳入,前陣子連做廣播、搞投資的作家吳淡如都嗅到風向,發布AI繪圖創作而引發社群爭議。AI從「軟體科技」大量滲透到所有「文化應用」的速度與幅度,超過2億人為此上線,幾乎等同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程度。
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傳出來台訪問,各方都不願證實傳聞,但也沒否認。看得出來,在美中因氣球事件一度劍拔弩張後,華府低調安排蔡斯訪台,不願將美中矛盾擴大化,也有為氣球爭議降溫、解套的需求。
拜習會的成功召開,再度讓世人見證到美中兩強對外彈性的一面,尤其在疫情當下,美中從原本的相互敵視、對抗,逐步走向對話、溝通;雖然美中大國競爭的態勢不變,但兩國能在疫情趨緩下舉行元首會面仍屬不易,台灣身為美中兩強結構下的小國,自然更是相當在乎雙方的談話內容,尤其是美方的對台部分。
中新經緯用戶端29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在宏觀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平台經濟、民生保障等方面,釋放一系列重磅訊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高鐵赴香港參加回歸25周年紀念儀式並發表講話,他雖未提及統一台灣或兩岸關係,符合中共政治慣例,但這篇講話代表大陸領導人對香港前景的判斷與規畫,對台灣摸索兩岸關係的未來應有參照的價值。
5月20日至24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展開任內首次亞洲之行,首站與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會晤,隨後將赴日本會見首相岸田文雄,並在東京與「四方安全對話」另兩個成員澳洲、印度領導人會面。不難預判,拜登此訪並不會在政治、軍事層面釋出新訊號,就「印太經濟架構」尋求共識才是重點。
台股24日股匯雙跌殺,外資大賣台股534.5億元,創史上賣超金額第五大,新台幣亦重貶1.39角。三大法人認為,地緣政治屬短暫事件,終會過去,但目前美股尚未出現止跌訊號,股市波動加劇,市場氛圍偏空看待,投資人應以風險控管為主,暫保守以對。
調查局21日表示,近日境外敵對勢力以大量假帳號,製造哏圖,對我進行認知作戰,查出境外敵對勢力先在知名的卡提諾論壇設近20個假帳號,頻繁發布「蔡政府防疫無能」及政治爭議訊息,甚至編輯竄改PTT文章內容製造假訊息,藉由「茯苓有點兒甜」等數個臉書粉絲專頁散布,再利用近400個臉書假帳號分享,散布至我地方社團、宗教、生活娛樂等各類公開臉書社群。調查局資安站日前已約談轉傳假訊息網友調查,呼籲國人注意防範。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曾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福建共事,素有「知台派」之稱,日前他發表文章表示,「堅持反共的國民黨頑固派」與「堅持台獨的民進黨反動派」都是阻礙統一的主要敵對力量。台灣有媒體做了摘要報導,一些解讀認為北京和藍營徹底切割。但若閱讀汪毅夫全文並觀察大陸近期對台的宣示與作為,應可發現這個解讀並不完整。
高鐵延伸到宜蘭的設站爭議,出身宜蘭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不滿地質疑交通部「專業在哪裡」,猶如號令正國會派系成員向行政院長蘇貞昌發起了進擊。過去高鐵設站的經驗,往往最難考量和估算的成本就是擺平民意代表和地方勢力交織糾結的利益。而現在首先看到的則是民進黨內派系利益爭鬥的白熱化,以及一場可能鬆動閣揆蘇貞昌領導威信的政治風暴,更顯露國家資源被執政黨派系利益分贓的徵兆。
尋求連任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提議邀請馬英九作為特使登陸,另一位候選人朱立倫也表示會請馬英九在兩岸扮演關鍵角色,看來國民黨內對重啟國共高層交流具有共識。但馬英九的登陸禁令早在今年520已經解除,理論上馬英九訪陸,不必等到黨主席選後,江啟臣、朱立倫的說法究竟是否選舉語言,還需要未來事實驗證。
由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數量吃緊,唯一於日本前進部署的航艦打擊群將被調往中東支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7日報導,美軍可能加強兩棲突擊艦的作用、派轟炸機巡弋印太,甚至借重預計同時期抵達西太平洋的英軍航艦打擊群,維持於該區域的嚇阻能力。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24日公布去年總統大選期間的網路調查,發現總統大選前,包括蔡英文、韓國瑜等藍綠總統候選人、意見領袖的社群平台互動留言,有高達20%來自殭屍帳號、假帳號,這些帳號大多來自境外,以製造輿論風向或散播假訊息方式,試圖干擾選舉,而大選後假帳戶則聚集於政治同溫層粉專,繼續散布假訊息誤導。
大陸海關總署無預警宣布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國台辦定位這是「正常科學舉措」,但真的沒有政治考慮嗎?已有蓮霧出口被喊卡,會不會擴大到其他輸陸農漁產品?是不是「窮台政策」的開始?一時間眾說紛紜。不過,此舉將對外銷大陸占95%以上的台灣鳳梨業者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已是既成事實,政界不分顏色對果農的力挺、對陸方的質疑,也多少反映了台灣主流民意的觀感。
據《韓聯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導,北韓勞動黨第8次全國代表大會甫於12日落幕,北韓14日隨即於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大閱兵,展出疑似「北極星5號」新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這是北韓繼2020年10月建黨75週年閱兵式後,時隔3個月再次閱兵。除呼應金正恩「全力發展核武與高科技武器外」,北韓也有意在拜登就職前夕以展現軍力向其釋放政治訊號。
大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澳大利亞澳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弘11日在陸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政治人物言論往往具有多重含義,在「狗哨政治」盛行的澳洲政壇,他們往往會更狡黠地使用話語術,試圖向特定人群發出訊號。其黨派的支持陣營對此心知肚明,包括政客、媒體、智庫學者等立即回應,對其號令進行反應,加以支持。與此同時,民眾大多不明就裡,往往受到蠱惑或煽動,政客則暗笑著開始收割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