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政治關係的搜尋結果,共3,604

  • 區域經貿協定也走向冷戰?

    區域經貿協定也走向冷戰?

     號稱台美自1979年以來,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6月1日完成簽署。而幾乎同時間,亞洲15國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亦全面生效;另外,由美國主導、13個亞太地區國家建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倡議也於近日完成國際供應鏈協議的談判。

  • 工商社論》對美貿易談判力求務實兼顧對等

    工商社論》對美貿易談判力求務實兼顧對等

     歷經一年談判之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於5月19日達成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雙方並於台北時間6月1日晚間完成簽署,其內容涵蓋:關務管理與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中小企業和反貪腐共計五項領域,未來將會更進一步深化台美貿易關係及強化台美貿易往來。亦即台美企業可以在便捷管道、透明制度下,相互輸出更多貨品及服務,共同創造更多投資和商業機會。

  • 倉佑處分陸廠 轉赴東南亞尋勝機

     隨地緣政治關係影響,再加上對大陸市場看法趨於保守,汽車零件廠倉佑(1568)宣布將結束大陸產線,董事會於日前通過將以人民幣1.14億元出售無錫倉佑100%股權,處分利益約人民幣3,432萬元(約合新台幣1.48億元),初估可貢獻每股約1.43元。倉佑表示,已展開在東南亞另設製造據點評估。

  • 奔騰思潮》兩岸關係破冰不能只靠自嗨(黃奎博)

    奔騰思潮》兩岸關係破冰不能只靠自嗨(黃奎博)

    上(5)月28日,民進黨黨主席、下屆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被問到最想和哪國元首共進晚餐,秒稱最希望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並勸他「輕鬆一點,不用壓力那麼大」,要以人民的福祉為先。

  • 學者:大陸會接受 民進黨可提一中與統一意涵語言

    學者:大陸會接受 民進黨可提一中與統一意涵語言

     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近日就說,民進黨也可提出表述一中原則與統一意涵之語言,相信大陸會接受。

  • 辜汪會談30周年 孫亞夫:九二共識不可動搖

    辜汪會談30周年 孫亞夫:九二共識不可動搖

     兩岸兩會1993年舉行的歷史性「辜汪會談」今年屆滿30周年,時任海協會副祕書長孫亞夫日前強調,「九二共識」仍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之錨、避免兩岸關係演變成兩國關係之鏈,不可被動搖、否定與拋棄。

  • 2024總統大選 3黨都喊避戰

    2024總統大選 3黨都喊避戰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昨天舉行「2024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座談會,學者葉耀元認為,三黨總統候選人都喊「避戰」,這次大選主軸是在「如何避戰」。賴清德副總統昨天赴金門浯島城隍廟參香時強調,他一定會在全球視野下,竭盡所能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

  • 中信銀:高資產客戶最擔心三件事

     經營富豪財管有成的中信銀,今年觀察高資產客戶最擔心三大國際政經趨勢,已影響到高資產客戶全球資產布局,一是聯準會利率政策、二是中美關係走向、三是地緣政治影響資金配置。

  • 民進黨邁向法理台獨

    民進黨邁向法理台獨

     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口頭上表示沒有法理台獨與文化台獨,但事實上,民進黨已經透過修法或政策方式,改變中華民國屬性,「中華民國是台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陸地區非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又是一例,「大陸人不適用台國賠法」等,這些例子,處處限縮中華民國不包括大陸,促成台灣與中國呈現一邊一國,互不隸屬、互不相互涵蓋,看似符合兩岸客觀事實,卻一步步架空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推行法理台獨,就在這一步步看似合情合理下,改變了中華民國的成分,也混淆中華民國與台灣、中華民國與中國的概念。

  • 傅慰孤:執政黨反中抗中 易挑起戰火

    傅慰孤:執政黨反中抗中 易挑起戰火

     前空軍副總司令傅慰孤昨出席「回顧1949遷台外省族群對台灣的犧牲與貢獻」座談會,並擔任主講人,在談到「國防軍備整飭」議題時,他說,孫子兵法中「非危不戰」,兩岸關係還沒到生死存亡之際,執政黨卻用反中、抗中政策來挑釁,不但不能保台,反而製造了危機,不合思維原則。他強調,「避戰,是政治問題,不是軍事問題。」

  • 李輝與俄外長談俄烏危機 俄堅持「政治解決」續與陸溝通協調

    李輝與俄外長談俄烏危機 俄堅持「政治解決」續與陸溝通協調

    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27日消息,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當地時間26日訪問俄羅斯,其間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副外長魯登科、加盧津分別會見會談。雙方就中俄關係和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交換意見。中方積極勸和促談;俄方表示,將繼續堅持政治解決方向,並與中方繼續加強溝通協調。

  • 國戰會論壇》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是癡心妄想(周忠菲)

    國戰會論壇》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是癡心妄想(周忠菲)

    中國人對歷史規律有自己獨到的認識,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典型的概括。聯繫到今年,恰好是辜汪會談三十周年紀念,也是2024年台灣大選激戰的前夜。本文試圖從歷史變遷與兩岸關係變化的角度,考察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的動機,論證其「美好願景」,終將是癡心妄想。分述如下:

  • 中評智庫》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探討(林岡、李林傑)

    中評智庫》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探討(林岡、李林傑)

    2023年4月是汪辜會談30周年的紀念日子。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兩岸關係危中有機、美國涉台關係急劇提升的今天,回顧汪辜會談和「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中評智庫》中美關係博弈邊界已缺失(楊楠)

    中評智庫》中美關係博弈邊界已缺失(楊楠)

      2022年年底,中美元首於巴厘島展開會晤,在過去幾年裡承受重壓的中美關係迎來了一絲曙光。為貫徹落實會晤精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與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時任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羅森博格(Laura Rosenberger)等一行高級別官員緊接著舉行了會談,為預定的2023年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旅做準備。然而,隨著2023年初「氣球事件」突然發酵,中美高層溝通節奏旋即受到嚴重干擾,雙邊關係止跌回穩的機會窗口迅速關閉,兩國再度返回「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氣球事件」可以被視為兩國在戰略博弈進程中互動模式的一個典型案例,其背後折射出的是雙邊關係日趨加深的敏感性及脆弱性。在重重矛盾和敵意面前,中美關係距離「融冰解凍」似乎越來越遠。

  • 通令「大陸人非我國民」 藍委:陳建仁用政治力迫害司法

    通令「大陸人非我國民」 藍委:陳建仁用政治力迫害司法

    行政院發函通令各部會,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等相關函釋,即日起應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批,陳建仁透過政治力量來迫害司法,非常糟糕,他並嘆,陳建仁心裡只有台獨兩字,民進黨就是想透過把兩岸關係搞爛,來獲得政治紅利。

  • 大陸駐韓大使邢海明:中韓關係並不好 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大陸駐韓大使邢海明:中韓關係並不好 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中國大陸駐韓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大陸駐韓國大使邢海明5月26日接受韓國MBC廣播電台晨間時事訪談節目《金鐘培視線集中》電話直播採訪。邢海明就中韓關係、中韓經貿及人文交流、日本福島核汙水排海等問題等回答了主持人提問。坦言當前中韓關係並不好,還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 陸駐韓大使:中韓關係有進一步惡化風險 台灣問題是核心

    陸駐韓大使:中韓關係有進一步惡化風險 台灣問題是核心

    中國駐南韓大使邢海明今接受韓國MBC廣播電台電話直播訪問時表示,當前中韓關係並不好,還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相信韓國朋友也都能感受到。他感到非常憂心,其中原因和責任不在中方。他指兩國交流需要雙方相向而行。韓方應充分重視和尊重中方在台灣問題等方面的核心關切。

  • 美對華政策團隊接連調整 英媒:內部存在分歧

    美對華政策團隊接連調整 英媒:內部存在分歧

    中美關係陷入動盪之際,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務院分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兼「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主管華自強(Rick Waters)將卸任,更注意到拜登政府負責中國問題的高級官員近期出現不少變動,華自強只是其中一例。路透報導認為,相關人事變動可能與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有關,而這些分歧已經影響「中國組」的運行。

  • 塔利班宣布 恢復阿富汗對中國直飛航線

    塔利班宣布 恢復阿富汗對中國直飛航線

     繼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而中斷之後,阿里亞納阿富汗航空首架每周一班的航班,在24日從喀布爾起飛至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塔利班也宣布恢復阿富汗與中國之間中斷3年的直飛航線,表示這會幫助加強雙邊經濟和政治關係。而中國外長秦剛5月稍早在伊斯蘭馬巴德參加了與塔利班和巴基斯坦的三邊對話,也同意把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延伸到阿富汗。

  • 拜登想解凍沒用?大陸晶片戰1操作不簡單:動搖美國地位

    拜登想解凍沒用?大陸晶片戰1操作不簡單:動搖美國地位

    大陸對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設下禁令,當地關鍵基礎設施企業不得使用美光產品,被視為反擊拜登晶片制裁的行動,專家則認為,大陸此舉無疑動搖了美國在科技戰中的主導地位,並突顯美國無法單方面推動兩國關係解凍。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