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策微調的搜尋結果,共179筆
日本央(銀)行(BOJ)18日政策聲明不符市場預期,除繼續維持超低利率,外界期待進一步放寬的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也未做任何調整。日圓與日本公債殖利率應聲雙雙下挫;日本股市收在1個月高點。
大陸房地產政策頻吹暖風,促使市場對地產業信心回溫。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近期官方推出的政策顯示,重點將轉向促增長,2023年改善住房需求有望得到進一步刺激,因此對大陸房地產業的看法從「符合預期」上調至「具有吸引力」。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天通過備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案」,法案被視為1979年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欲在外交、軍事等多領域提升美台關係。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院全院審議。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15日)通過備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表示,《台灣關係法》定義過去40年,《台灣政策法》開創未來40年。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以17:5通過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會有參院、眾院全體表決,最後送交總統簽署,但協商過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也有參與,因此可以視為白宮與國會已經取得共識,最終立法成功應是高機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15日)通過備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對此,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表示,台美關係新突破!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台灣時間今日凌晨通過《台灣政策法》草案。此法是自《台灣關係法》後,40多年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一次調整。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15日)通過備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案」,法案被視為1979年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對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表示,對於台美關係會有更多實質進步。民進黨立委王美惠表示,美國以此法案,箝制中共無止境打壓台灣的行爲,也展現出對台灣民主的支持。
在市場擔憂經濟衰退背景下,亞洲新興股市6月大量資金外流,只剩大陸股市一支獨秀。根據路孚特Eikon與港交所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6月購買價值約110億美元的大陸股票,創下2021年12月以來單月最大流入規模。
澎湃新聞26日報導,給補貼、提高貸款額度、優化限購政策等等,對人才購房政策給予適度傾斜,成為大陸各地優化樓市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據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已有福建廈門、遼寧大連、海南海口、浙江嘉興等近30城推出的樓市政策中,定向對人才群體給予適度傾斜。政策多集中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人才給予購房補貼以及優化限購政策等。
歐盟醞釀多時的《數位市場法》最快將在本月確立條文,明年初新法即將上路,屆時蘋果App Store經營模式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新法將要求蘋果開放使用者從外部下載應用程式,且不能強制第三方程式開發商使用App Store付費系統。
2022年開年以來,大陸股市持續修正,除了大陸經濟基本面仍表現不佳外,海外市場因美國高通膨帶來的聯準會(Fed)升息不確定性因素以及俄羅斯、烏克蘭關係緊張而出現修正,也對大陸股市造成影響。
大陸房市調控政策出現明確「鬆動」訊號。山東荷澤、重慶等地,近日先後將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調至20%。分析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城市跟進;此舉有助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進而擴內需,穩增長。
大陸地產股可說是2021年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市場擔心大陸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危機恐會持續擴大。但若觀察2022年以來類股表現,卻令不少人驚訝。以港股為例,房地產類股在政府釋出正面政策拉動下,2022年迄今漲幅超過7%,表現僅次於金融類股的14%,證明在政策態度已出現轉變下,投資人對房地產市場無需再悲觀看待。
在剛送走的2021年中,大陸經濟在重重挑戰之下仍保持了韌性,儘管第三季的經濟增長率開始放緩,但預計2021全年GDP年增率仍有機會實現6%以上的增長目標。加上大方向的穩增長政策基調下,貨幣政策將持續寬鬆,且預期會有較多政策推出,為股市創造有利的環境。
陸港股市2021年表現跟全球相比不盡人意,時序進入2022,伴隨大陸貨幣及信用政策由緊轉鬆,有機會見到估值修復的春季行情。
2021年下半年以來,大陸房地產企業接連引發的債務風暴,吹皺全球金融市場一池春水。從花樣年、佳兆業、當代置業、融創中國、富力地產,以及屢屢在實質違約邊緣徘徊的恒大集團,每一次負面消息傳出,就是一次澆熄投資者的信心,且短期難再點燃。
大陸市場從第三季以來,不斷受到政策監管的影響,近期再次推出房產稅的議題,加上之前消費稅的討論,稅制改革成為近期的新話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2日表示,財政政策將成為2022年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大規模貨幣寬鬆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2日表示,財政政策將成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大規模貨幣寬鬆的可能性不大。
大陸即將展開房地產稅試點,將是大陸房地產政策重大的變革。此次變革將扭轉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慣性,勢必承載極大壓力,大陸能否頂住壓力,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並在此基礎上開闢改革新路,將是對北京的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