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教師職稱的搜尋結果,共18

  • 傾聽大陸台師心聲

    傾聽大陸台師心聲

     今年大陸召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王昱建議,文教交流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2000多位台灣學者在大陸的高校任教,但是他們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卻面臨了不少難題,包括論文發表、職稱評價、施展個性化教學等均不同於大陸的同儕教師;而在參與社區治理、公益活動、申請研究計畫與經費上,以及加強生活紐帶等層面,台師不同於台商,並無財力、人脈與經濟的奧援,也缺乏加入社會團體的管道,很難融入主流社會。

  • 時論廣場》傾聽大陸台師心聲(周陽山)

    時論廣場》傾聽大陸台師心聲(周陽山)

    今年大陸召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王昱建議,文教交流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2000多位台灣學者在大陸高校任教,但是他們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卻面臨了不少難題,包括論文發表、職稱評價、施展個性化教學等均不同於大陸的同儕教師;而在參與社區治理、公益活動、申請研究計畫與經費上,以及加強生活紐帶等層面,台師不同於台商,並無財力、人脈與經濟的奧援,也缺乏加入社會團體的管道,很難融入主流社會。

  • 兩岸新時代》不公平的「內捲」

    兩岸新時代》不公平的「內捲」

    「內捲」已成為目前中國大陸網路上的熱詞。該詞源于高校,原指學生間自願或「被自願」的內部競爭,而這種競爭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合理的。實際上,不僅學生,教師間也存在內捲,包括在評定職稱等方面。

  • 廣州天河區招人才 重金聘校長、教師

    繼廣州增城區後,天河區最近也向全國招聘校長、教師。此次參與招聘的除了備受關注的廣州中學,更有華陽、華景、體育東等一眾省一級小學。招聘職位包括4名中小學副校長,以及79名中小學教師,其中菁英教師占41名、新鮮人38名。

  • 陸中小學教師職稱愈高事愈少 蒲公英評論:非好事

    大陸網路公眾號蒲公英評論表示,日前中國教育報一份關中小學教師職稱情況的調查引人關注。這份調查提出了教師評職稱過程中的一個現象——贏者通吃,即教師的職稱越高,工作量越少,發展機會更多,承擔重要任務的機會也越多。

  • 陸職稱改革 小學教師可稱教授

    中國大陸推行職稱制度改革,中小學老師也有機會被稱為「教授」。廣東省已評審通過168名中小學教師可獲得教授職稱。

  • 杭州推出鄉村教師支持政策 越往基層待遇越高

    中國青年報報導,鼓勵有條件且有需要的地方,對到鄉村學校從事教師職業的大學畢業生實行上崗退費政策。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公布政策措施,提高鄉村教師工作生活待遇。

  • 陸建制度約束 讓教授回歸課堂

    陸建制度約束 讓教授回歸課堂

     「讓教授給大學部學生上課,怎麼這麼難?」兩岸大學教師都是「教學、科研、服務」三頭燒,由於論文掛帥,教學最常被犧牲。有觀察者指出,「教授要教書」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還要大陸教育部反覆重申,顯然是大學異化、墮落。

  • 師德列考核首位 陸改進教授評鑑

    師德列考核首位 陸改進教授評鑑

     大陸將改進大學教授評鑑方式!大陸教育部近日宣布,將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提高教師教學工作占的績效比例;要求教授為大學部學生上課,讓大學教師回歸「教學」本職;評鑑期間拉長為3到5年等。學者認為這些都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 獎勵太少 啟功教師獎「33萬人選一」

    獎勵太少 啟功教師獎「33萬人選一」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與《光明日報》合辦的首屆「啟功教師獎」在北京師範大學盛大舉行,10位鄉村教師每人獲得獎金50萬元(人民幣,下同),被譽為美事一樁。不過,大陸知名博客虹野卻批評:全大陸共有330萬名鄉村教師,啟功獎連萬中選一都不到,是「33萬人選一」。

  • 陸重金挖師資鎖定台灣三高

    陸重金挖師資鎖定台灣三高

     台灣大學師資近年頻遭對岸挖角,以大陸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為例,去年和今年共引進42名台籍博士任教,鎖定台灣擁有博士學位的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三高人才」,年薪20萬元(人民幣,下同)起薪,還有每人平均10萬元安家費、10萬元科研啟動費,以及每年1次探親往返機票等多項福利。

  • 習近平回信教師 期勉補位貧困區

    習近平回信教師 期勉補位貧困區

     2014年9月9日教師節前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探視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時隔一年,9日他特地給這群教師回信,期勉他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由諸位補上這個短板。」

  • 未納公務體系 陸師薪資差很大

    未納公務體系 陸師薪資差很大

     大陸教師的收入水準如何?基本上大陸教師與高薪階級無緣,小學教師月薪約3000元(人民幣,下同)起跳,大學教師也不過4500元。雖說「教師薪資制度化、向公務員看齊」已經喊了很久,但教師在大陸一直未被納入公務員體系,因此也沒有統一敘薪標準,各地差異很大。

  • 教師資格 陸棒子與胡蘿蔔齊出

    教師資格 陸棒子與胡蘿蔔齊出

     大陸中小學教師資格新制,除了將地方級考試改為國家級統一考試之外,還「棒子、胡蘿蔔兼施」。

  • 旺報觀點-教書是天職 職稱升等本末倒置

     大陸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制,原先制度美意是希望增加教師工作動力,但實施起來卻不盡人意。這跟台灣的大學教師升等制遇到的問題幾乎如出一轍。

  • 滬青年教師待遇差 8成非在地人

    滬青年教師待遇差 8成非在地人

     學術工蜂?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大專校院人文社會類青年教師有85%不是本地人,他們自各省市來到上海打拚,每天睡不足6小時,忙於教學、科研,但近半數年薪不到8萬(人民幣,下同),且只有1成人拿到正教授頭銜,可說是標準的一高二低(高學歷、低薪、低生活品質)。

  • 陸大學青年教師 自比工蜂族

    陸大學青年教師 自比工蜂族

     低自尊感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青年教師群體的角色定位和社會責任感,僅僅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有一個好家庭、過自己的好日子」而奔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