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教育改革的搜尋結果,共285

  • 鍾東錦領軍20位校長 赴新加坡取經考察、交流教育文化

    鍾東錦領軍20位校長 赴新加坡取經考察、交流教育文化

    為拓展國際視野、培養世界觀及打造跨文化創造力,苗栗縣長鍾東錦率領教育處長葉芯慧、文觀局長林彥甫,以及20位各級學校校長,15日拜會新加坡教育部,雙方展開教育交流與合作,並深入了解當地教育的最新發展。

  • 鍾東錦上任首次率團出國 赴新加坡考察教育、觀光

    鍾東錦上任首次率團出國 赴新加坡考察教育、觀光

    「將苗栗帶出去,把國際帶進來!」 苗栗縣長鍾東錦上任後首次出國考察,13日至17日率領文觀局長林彥甫、教育處長葉芯慧、20位校長及13位隨團觀光產業代表,赴新加坡觀摩雙語教育辦學成果、辦理觀光旅遊推廣活動,並借鏡星國重要發展經驗,以推展苗栗縣觀光及教育重要政策。

  • 名家觀點》姜朝暉:大陸教育改革要積極適應人口新變化

    名家觀點》姜朝暉:大陸教育改革要積極適應人口新變化

    近期有專家預測,到2035年,大陸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減少3000萬,引發關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姜朝暉2日撰文表示,人口新變化無疑會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呼籲相關部門提前部署、科學應對。

  • 高教平庸化 台大前校長批:政府結構性誤人子弟

    高教平庸化 台大前校長批:政府結構性誤人子弟

    台灣大學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與比較教育協會今(25)日舉行首場2023高等教育改革論壇。台大前校長陳維昭表示,台灣高教最大問題是缺乏一貫政策,且教育主管變動頻繁,教育政策更容易受民粹影響,「政府結構性誤人子弟」,呼籲官方唯有投資教育,才是真正的前瞻計畫。

  • 未來十年 中國教育紅利更可觀

    未來十年 中國教育紅利更可觀

     春節前中國大陸公布了人口數據:2022年出生956萬人,死亡1041萬人,較前一年減少85萬人,是61年來首度的人口負成長。人口決定生產力,是長期且具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因而引發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討論。

  • 工商社論》陸籍學生「清零」現象的反思與啟示

    工商社論》陸籍學生「清零」現象的反思與啟示

     隨著傳統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包括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等不同階層的學校,都陸續進入寒假。而在這例行年假屆臨的同時,今年在大學教育領域,卻有一個異於往昔的特殊訊息,引發台灣高教界的高度關注,並值得即將沉浸於新年節慶團圓喜樂氛圍的各界人士的正視與省思。

  • 原住民加分該檢討了

    原住民加分該檢討了

     2003年時,高雄女中畢業的排灣族小孩雷家佳時因家境不好,考上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公費生資格,最後卻決定禮讓備取的921地震受災戶張穎華,自己轉而就讀政大法律系,這段佳話也成為當時媒體焦點。這樣的新聞至今仍讓人感動,但是卻也凸顯出原住民加分制度的許多問題。

  • 《國教法》暴增39條爭議大 全家盟籲:立院應暫緩修法

    《國教法》暴增39條爭議大 全家盟籲:立院應暫緩修法

    立法院將於近日審查《國民教育法》修正案,將原本的22個條文,一舉增加到61個條文,可謂大翻修。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這次《國民教育法》修法違反程序正義,立法院應暫緩審議,應召開公聽會廣徵各方意見後,再重啟審議。

  • 臺北市23屆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頒獎 為教師創新與精進喝采

    臺北市23屆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頒獎 為教師創新與精進喝采

    為持續精進臺北市教師教學研究知能,分析教育政策實施轉化過程與實踐價值解決學校實務困境,臺北市辦理第23屆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徵件,並於111年12月16日(星期五)於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進行頒獎典禮,以鼓勵教師於過程中實踐學校教育改革之價值。

  • 中聯辦副主任:香港會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教育體系

    中聯辦副主任:香港會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教育體系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今(29日)出席教育界活動時表示,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增強愛國精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辦好教育,教育對增強香港青年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具有基礎性意義。相信香港未來會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

  • 史話》那年的「蔣公誕辰」,就連蔡英文都是受益者(莊秉漢)

    史話》那年的「蔣公誕辰」,就連蔡英文都是受益者(莊秉漢)

    10月31日是蔣介石先生的冥誕,在民國89年以前還作為「國定假日」的年代裡,這是一個舉國同慶又可以放假的小確幸,21年過去了,10月31日,民眾認知用西洋人的「萬聖節」取代「蔣公誕辰紀念日」,當天年輕人不是舉行變裝狂歡派對,就是幼兒園小朋友沿街向商家「不給糖就搗蛋」,在課綱去中國化,「國父」和「蔣公」都傻傻分不清楚了,誰還記得蔣介石是何許人也?!

  • 論文抄襲 賤價的大學教育

    論文抄襲 賤價的大學教育

     近年許多大學校招不到學生,博碩士論文抄襲,甚或拿不出論文。現今的高等教育真的是出了大問題。大學教育是為了追求真理,獲取知識,而不是販賣學位,滿足虛榮。

  • 被罵教改搞爛台灣高教 李遠哲嘆氣吐原因:當年李登輝和我鬧翻

    被罵教改搞爛台灣高教 李遠哲嘆氣吐原因:當年李登輝和我鬧翻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12日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專訪,痛批總統蔡英文能源政策,甚至根本不在乎2024退位後的事,也談到過往扁政府時期的內幕,對於自己被外界罵翻,指控是搞爛台灣高教的罪魁禍首,對此李遠哲也嘆氣,表示當年李登輝民調不好,「但看到批評我時就有所回覆,就開始很不友善」。

  • 陸大學程度者2.18億佔比15.4%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陸大學程度者2.18億佔比15.4%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國教育部長懷進鵬昨於記者會介紹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有關情況:中國大陸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比10年前增長近1倍。會上表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勞」納入黨的教育方針,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深化「素質教育」,推進「三全育人」,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 工商社論》為弱勢年輕族群職能打造生路

    工商社論》為弱勢年輕族群職能打造生路

     自從國內許多年輕族群在非法「人蛇」集團高薪誘惑詐騙下赴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到柬埔寨求職工作,不幸卻是噩夢開始,不但遭到控制、暴力凌虐,甚至淪為轉賣、危及生命安全。此一事件爆發之後,震驚社會各界。面對同胞在外權益遭到嚴重侵犯,卻又因缺乏邦交而難以馬上援救之下,我們極為同情受害家屬求救無門、心急如焚的煎熬。

  • 大陸普及義務教育十年有成學齡 兒童淨入學率99.9%

    大陸普及義務教育十年有成學齡 兒童淨入學率99.9%

    大陸教育部21日召開記者會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就。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表示,到2021年底,大陸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均通過督導評估,實現義務教育縣域基本均衡發展。這是繼2011年全面實現「兩基」(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後,中國義務教育發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 憂心董事會掏空資產 台首大自救會不排除北上教育部陳情

    憂心董事會掏空資產 台首大自救會不排除北上教育部陳情

    教育部高教司1日證實,台灣首府大學董事會未能於5月底期限內籌足資金,近日將正式把台首大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台首大學生自救會表示,校方動作頻頻,一箱又一箱的文件、藝術品被搬走,像在逃難,學生憂心等不及教育部南下處理,資產將遭董事會掏空,校方惡意倒閉。

  • 暨南大學教育趨勢線上論壇 推雙語教育

    暨南大學教育趨勢線上論壇 推雙語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人與人的距離,網路平台卻是無遠弗屆;國立暨南大學舉辦「第8屆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教育趨勢研究論壇」,藉由150位參與者,以英語進行跨國、跨領域的線上交流,總共提出36篇論文,其中15篇以全英文發表。

  • 書摘精選》芬蘭教育的壓力測試

    書摘精選》芬蘭教育的壓力測試

    二○二○年以令人擔憂的方式展開,新冠肺炎在中國武漢爆發,接著傳播到歐洲、北美、亞洲、拉丁美洲,三月時疫情便已襲捲全球,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必須迅速應變,以阻止這種致命傳染病的擴散。民眾外出的自由很快受到限制,各種公共設施和大眾運輸關閉,最終則是輪到學校,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都無法上課。二○二○年四月,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共有超過十五億名兒童受到學校關閉影響,大部分都必須在家學習,並借助網路和科技產品和教師聯絡。

  • 私立大學逆風而起

    私立大學逆風而起

     冰霜寒冬至,春暖鴨先知,風險是危機,也是契機。最近中一中的師生對嗆和中部幾位高中生向教育部提出了《108課綱觀察報告》,都清楚地指出了當前大學考招的危機;然而。深受少子化衝擊的一些私立大學卻勇敢地聚焦差異化,無縫接軌國際、產業和社會,走出一條嶄新的大學之路。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