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教育新南向的搜尋結果,共277

  • 商研良語-疫後衝一波!新南向處處有新機

    商研良語-疫後衝一波!新南向處處有新機

     在新興市場中許多國家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與人口紅利的優勢,再加上全球化貿易的資源分配,使得新興市場國家成為原物料與工業產品的出口國。另一方面,貿易量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密切,從全球新興市場的區域貿易量來看亞洲新興市場,堪稱表現亮眼,可譽為全球新興市場的經濟引擎,貿易促進的火車頭。2020年遭逢疫情肆虐,但亞洲新興市場復甦力道強勁,2021年至2022年期間的貿易量再度領先其他新興市場,除了中國大陸,多數為「新南向國家」。

  • 高雄 新住民語文競賽 宛如聯合國同歡

    高雄 新住民語文競賽 宛如聯合國同歡

     高雄市學校展現新住民語文學習成果,15日在大寮區中山工商舉行「111學年度高雄市新住民語文競賽」,171位學生換上各國特色服裝,參與說故事與東南亞歌謠競賽,熱鬧精彩有如小小聯合國。

  •   臺亞交流基金會攜手移民署   嘉義辦「新南向與新住民政策論壇」

    臺亞交流基金會攜手移民署 嘉義辦「新南向與新住民政策論壇」

    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與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及嘉義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於4月14日在嘉義蘭桂坊花園酒店共同舉辦「新南向與新住民政策論壇-南部場」,邀請從事新住民照顧輔導工作的專家學者、新住民代表與民間團體,一起從我國新南向政策的角度出發,討論交流新住民及新二代在臺灣深耕發展的現況與潛力。

  • 馬國新興電器 赴商研院取經

    馬國新興電器 赴商研院取經

     馬來西亞最大電器連鎖企業新興電器創辦人林金興執行主席率領公司內部一級主管來台展開三天參訪行程,20日為參訪首日,商研院(CDRI)董事長許添財、院長王建彬親自接待參訪團。林金興分享上個世紀80年代成立新興電器時即因來台取經連鎖店經營模式而成功在馬來西亞拓展市場,因此,台灣零售市場的發展模式是值得學習。

  • 技職教育國際化 樟樹國際實中與越南教育集團締結姊妹校

    技職教育國際化 樟樹國際實中與越南教育集團締結姊妹校

    新北市日前推出技職教育政策白皮書,將2023年訂為技職教育國際化元年,以4年8億元加倍經費支持優秀技職師生邁向國際。樟樹國際實中掌握人才培育世界趨勢,透過教育部及新北市教育局牽線媒合,與越南IGC (Institute of Global Citizenship)教育集團簽訂MOU締結姊妹校,讓技職教育國際化,向前跨越一大步。

  • 蕭新煌資政:新南向政策是軟戰略,彰顯台灣軟實力與暖實力

    蕭新煌資政:新南向政策是軟戰略,彰顯台灣軟實力與暖實力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蕭新煌資政應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大講堂之邀,以「新南向政策的視野與作法」為題,向近四百位師生演講。蕭新煌今天( 20日)指出,新南向政策是台灣深化東南亞、南亞及紐澳關係的軟戰略與區域政策,自然大於兩岸政策,也可充實各主要國家「亞太戰略構想」的政策內涵,且不只是彰顯台灣的軟實力,更是暖實力。

  • 教育部磨課師平台有643門課程  也提供教師進修

    教育部磨課師平台有643門課程 也提供教師進修

    為提供中小學教師線上研習,教育部之前已建置「教師e學院」線上學習平台,而為使全民了解數位學習政策推動成果,今年更建置「教育部磨課師平台」,並整併「教師e學院」,以一站式服務提供全民查閱相關課程內容。

  • 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 靜宜學生馬來西亞助地方創生

    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 靜宜學生馬來西亞助地方創生

    靜宜大學5名台文系學生,透過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利用暑假至馬來西亞與地方創生實驗室合作,協助當地業者進行產品包裝設計、撰寫品牌故事等。學生馬晟瑋說,到國外實習形同將課程實體化,實際運用所學,是很棒的學習經驗,未來想返鄉回屏東利用專長協助地方創生發展故鄉村落。

  • 教育部疫後海外第一站 走訪馬來西亞推動人才交流

    教育部疫後海外第一站 走訪馬來西亞推動人才交流

    為深化臺馬教育合作交流,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與高等教育司長朱俊彰、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長楊玉惠於18日至21日訪問馬來西亞,拜會馬國重要文教機構團體,推廣臺灣高等教育及優質的學習環境,以及推動更多實質人才培育及交流合作項目。

  • 柬埔寨詐騙被指罔顧國人生命 外交部:無法接受

    柬埔寨詐騙被指罔顧國人生命 外交部:無法接受

    針對國民黨立委以近期國人前往柬埔寨、緬甸等國落入工作陷阱相關案件,質疑政府多年推動「新南向政策」成效,並宣稱政府「罔顧生命」,外交部今晚表示,相關說法不符事實,更無視「新南向政策」各項累積進展,抹煞各部會長年努力的整體成果;外交部對上述說法無法接受,也深感遺憾。

  • 龍華科大設電子專班 赴泰招生

    龍華科大設電子專班 赴泰招生

     為配合新南向政策拓展海外教育,龍華科技大學與僑務委員會成立「僑務委員會泰國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開設電子相關專班,提供各類客製化課程。日前學校至泰國拜會,希望提升台泰雙方教育交流及產業人才培育。

  • 龍華科大拓展海外教育,赴泰國交流招收新生

    龍華科大拓展海外教育,赴泰國交流招收新生

    配合臺灣新南向政策拓展海外教育,台灣僑務委員會與龍華科技大學積極促進臺灣與泰國雙邊教育交流人才培育,2021年共同成立「僑務委員會泰國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共同合作開設「電子產品檢測班」、「智慧製造應用與機器深度學習培訓班」及「5G電路板製程工程師培訓班」等三個專班,運用龍華科大優質先進資源及硏發技術提供各類客製化課程,為泰國台商企業培育高科技人才,同時也為台泰兩地經濟發展與深厚情誼做出應有貢獻。

  • 東南亞700萬華僑 學者促教部鎖定招生

    東南亞700萬華僑 學者促教部鎖定招生

     「教育新南向」政策頻出狀況,該持續嗎?最近5年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經費共56億元,每年有5、6萬新南向國家學生在台灣就學。學者說,現在不能「西向」,只能依賴「南向」,但國內大專校院去東南亞是招學生、不是招勞工,這點教育部必須嚴格控管,另也可多招僑生。

  • 泰駐台代表參訪龍華科大 推進新南向教育交流

    泰駐台代表參訪龍華科大 推進新南向教育交流

    泰國駐台北貿易經濟辦事處代表曾德榮日前前往龍華科技大學參訪,實地的了解台灣技職教育實務;並藉由參訪,認識臺灣新南向教育政策,雙方並就人才培育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 關懷新住民 賽珍珠基金會辦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

    關懷新住民 賽珍珠基金會辦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

    根據教育部近3年數據統計顯示,各級在校學生,平均每14人,就有1人來自新移民家庭,以2020年為例,幼稚園到大專生總數420萬人,其中新住民子女30萬人,超越原住民13.7萬人2倍之多,新住民已是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族群。

  • 高師大研發「教育雲」系統 跨國教育激發學子潛能

    高師大研發「教育雲」系統 跨國教育激發學子潛能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自行研發的「教育雲」線上系統,在馬來西亞華文學校大放異彩,雙方12日舉辦線上成果發表會,相互分享智慧校園教育成果,透過線上分享系統、服務、創新與轉型的經驗談,激發學生更多可能性,讓更多教育學子找到翻轉機會。

  • 工商社論》「來來來,來台灣;說說說,說英語」

    工商社論》「來來來,來台灣;說說說,說英語」

     今年對於教育部來說,是關鍵的一年。除了全力衝刺高科技人才的培育,準備明年108課綱的大學入學考試前置作業,同時也啟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而在境外學生方面,受到東南亞國家上半年的疫情連環爆,也影響到本學年入學人數。由於兩岸關係的惡化,陸生已經不再來台,大學招生人數屢創新低,教育部首次提出「非洲精英人才培育計畫」,編列1000萬元預算,鼓勵非洲學生來台就讀博碩士班。此其中,大學的「雙語化學習」補助,以及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學生來台就讀,涉及高等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值得進行探討。

  • 蔡英文:超過250萬人完成數位綁定 可見大家很期待

    蔡英文:超過250萬人完成數位綁定 可見大家很期待

    蔡英文總統今接見「第三屆品牌金舶獎得獎企業」時表示,政府將推出五倍券,今天早上她問了一下,已經超過250萬人完成數位綁定,可見大家對五倍券都很期待。她期盼政府加民間,「一起守疫情,攜手拚振興」,一起來刺激買氣、振興台灣的經濟。

  • 工商社論》新南向政策和移工治理應有新思維

    工商社論》新南向政策和移工治理應有新思維

     在後疫情的時代,百廢待舉。「有政府,會做事」,相對民生經濟和疫苗施打的問題,受到國人和輿情高度的矚目;出現在每個人日常生活身邊,「新台灣之子」的媽媽們,以及國際移工、特別是新南向國家移工,不被重視,對於社會的運作,卻很重要。

  • 工商社論》後疫情時代應有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2.0版

    工商社論》後疫情時代應有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2.0版

     隨著高國中小學的陸續開學,大學也將從9月中旬後、在中秋節前後開學。不同的是,公私立的大學與研究所,有很多來自新南向、特別是疫情嚴重惡化的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就學或返台入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