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敢死軍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孫連仲(1893年-1990年),字仿魯,河北省雄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他是1895年中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以來,第一位在戰場上徹底擊敗日本皇軍的將領,直接粉碎日軍最精銳師團,以「台兒莊大捷」名震中外,授頒青天白日勳章,今年時值台兒莊戰役勝利85周年,讓我們一起來追憶這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虎將」孫連仲。
近日好友轉發了《英烈千秋》戰爭電影的視頻與我分享,約半個世紀前的幼年時期觀看戰爭電影的情境躍上心頭,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且說白崇禧率領指揮部人員,由南昌出發,經上饒,到常山。此時已有前線退下來的潰兵來到常山,白氏為了虛張聲勢,大打心理戰,先是大張旗鼓拍發電報,說大軍不日抵達,要求常山縣政府封兩萬人的船以備軍用;接著又巧妙利用氣象,結合地方傳說,說近日白雪紛飛,還有西湖雷峰塔倒塌、白蛇重現人間的傳說,都應了他這位白姓革命軍統帥的到來,塑造革命軍必勝的心理。
今年5月16日,是張靈甫將軍陣亡74周年紀念日,張靈甫將軍為整編第74師的師長,讓74這個數字具有格外的意義。整編第74師的前身為陸軍第74軍,是被日軍取了「支那第一恐怖軍」外號的國軍王牌部隊,從淞滬會戰打到湘西會戰的張靈甫將軍更是每場戰役都讓日軍吃盡苦頭的「常勝將軍」,為什麼在孟良崮戰役中僅三天之內就被華東野戰軍殲滅?這個問題經常令中華民國支持者感到嘆息;相對的,又是左岸對「三年內戰」特別洋洋得意的一段歷史,左岸以此段戰事為提材衍生的所謂「愛國劇」特別的多。
編者按〈鄭成功帶博餅文化來台灣〉一文作者胡漢輝為廈門文博副研究員,講述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其作戰時為解部隊兵士思鄉之情,將博餅文化帶入台灣的過程。
日軍從緬侵入我國境的戰事既遭慘敗,為發洩心中之鬱悶,為打擊我軍之兵力,遂在我國內各戰場又發動攻勢。
日軍從緬侵入我國境的戰事既遭慘敗,為發洩心中之鬱悶,為打擊我軍之兵力,遂在我國內各戰場又發動攻勢。
保定軍校有兩種特點:一、學額平均,全國各縣每期皆有一人錄取,絕無偏重某一省、區之弊。而出身以後,在軍中亦覺全國大同,無畛域之見。二、在清末普通教育尚在草創之時,作軍官之預備教育,可稱美備。於此可見清室晚年確有一視同仁整軍經武之決心。
敘利亞庫德族民兵與阿拉伯人反政府戰士,在美國大規模空襲與美軍特種部隊的奧援下,12日終於將盤據敘北戰略重鎮曼比季2年半的聖戰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成員擊潰,IS最後一批殘部逃離時挾持了約2000民眾,截至13日已知有數百人獲釋,其他人質則生死未卜。
伊拉克北部庫德族自治區武裝部隊「敢死軍」(Peshmerga),與伊北亞茲迪教派(Yazidis)民兵,13日聯手奪回去年8月被聖戰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攻占的尼尼微省戰略重鎮辛賈爾。
伊拉克北部庫德族自治區武裝部隊「敢死軍」(Peshmerga),12日由美軍為首的國際聯軍提供空中火力支援,與伊北亞茲迪教派(Yazidis)民兵聯手,對聖戰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控制區尼尼微省的戰略要地辛賈爾展開大規模反攻。
伊拉克北部庫德族戰士22日拂曉前與美軍特種部隊聯手,突襲遜尼派恐怖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設於伊北基爾庫克省哈維傑市北郊的基地,從監牢救出69名伊拉克阿拉伯人,但有1名美軍士官在營救行動中傷重不治。
武昌起義成功後,清廷命令袁世凱,部署北洋軍圍攻武漢、南京等地,駐守漢口的革命軍遭到猛烈攻擊,局勢嚴峻,這期間,南方諸省紛紛宣告獨立,廣東軍政府決定組建北伐軍,支持武漢、南京方面的革命軍隊,任命姚雨平為總司令,統率八千人浩浩蕩蕩地從廣州出發,向南京開進。隊伍中,有一支特別引人注目的女子軍隊,她們個個戎裝披掛,肩上、腰上佩戴著長短槍,身上掛著炸彈,一路上威風凜凜。圍觀的民眾不禁感嘆:「女人也出來造反,世界變了」。
三年解放戰爭中,蔣介石在擁有明顯軍事優勢的情況下屢戰屢敗,最後敗退台灣,在這裡終其餘生。蔣介石為什麼會慘敗,有人認為原因在於他不懂軍事,沒有領兵打仗的才能;也有人認為蔣介石並非不懂軍事,他軍人出身,戎馬一生,還辦過軍校,戰敗的主要原因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是國民黨的腐敗統治葬送了蔣家王朝。那麼,蔣介石到底懂不懂軍事,在軍事上他的真實水平如何,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用史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雙方官兵沿著各陣地前緣展開激烈的肉搏,一片火海中血肉橫飛、反覆爭奪;青馬官兵在兵火力的劣勢下陣地雖然逐步丟失,但仍不斷地奮力反撲,這視死如歸的自殺式反撲,也是青海伊斯蘭軍的最後一搏!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真的是用鮮血在捍衛這片土地,對國家我問心無愧啊!」現居雲南保山的遠征軍老兵楊良平在接受《旺報》記者專訪時,驕傲的說出這句話。抗戰8年他也足足打了8年,迄今對蔣委員長及青天白日旗仍有感情,但這段歷史卻在塵封半個多世紀,直到兩年前他才親口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