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數位人類的搜尋結果,共87筆
第十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8日在浙江嘉興的烏鎮開幕,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書磊強調,未來要反對技術封鎖,反對脫鉤斷鏈,突破核心技術研發瓶頸,加速數位技術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強化數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他也說,應尊重各國網路主權,不搞網路霸權。
【旅奇傳媒/記者-張偉浩】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1到8月入境旅客人數為3,822,774人次,台灣旅客出境人數為7,343,241人次,逆差達到350萬人次,顯示疫情過後,原本留在台灣旅遊人數,無法用入境旅客來彌補,台灣旅客也寧願省下3次的國旅經費來換取1次國外旅遊,無疑是對台灣住宿業者一大衝擊,成為觀光「慘」業。《旅奇週刊》獨家專訪泰安觀止董事長江德利,暢談他如何利用「產業創新 VS 數位轉型」的全新商模,讓泰安觀止無論疫前、疫後始終保持高住宿率,立於不敗之地。
科技發展驅動產業典範轉移,由大型電腦時代到現在新軟體時代,從歷史軌跡來看,破壞性衰退將帶來更高的成長,也開啟新的時代。現階段的「新軟體時代」,即是透過數位科技,結合創新商業模式,除加速各種垂直產業(如:醫療、製造、零售等)數位轉型,也帶來各種新商機,COVID-19更加速了這個進程,使人類依靠軟體的程度更甚以往。
CNBC報導,谷歌(Google)公司本來正在為Z世代用戶開發一款基於人工智慧(AI)並提供互動式數位角色的聊天機器人行動app,但最近似乎悄悄放棄該新項目的開發。
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下,會否超越甚至威脅人類,成為當前全球關注議題。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10日表示,人類還有許多潛能未開發、且有繁殖行為能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對於AI取代人類不用過度擔心。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資深政治分析師畢薩拉(Marwan Bishara)日前詢問聊天機器人「ChatGPT」人工智慧(AI)取代人類的「真誠」看法,結果ChatGPT回答,AI取代人類工作的速度比美國名媛家族卡戴珊家「換男友」的速度還要快,讓他直言是否要擔心?
有「AI教父」之稱的人工智慧專家辛頓(Geoffrey Hinton)1日證實,上周已辭去谷歌的職務,以便能自由談論AI技術的潛在威脅。
醫療科技旨在透過科技提升醫療品質、效率與精確度。臺灣與全球即將迎來超高齡化社會,都將面臨人口減少所帶來的醫療人員匱乏。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統計預測,臺灣2050年每三人就有一人為65歲以上;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到2030年,全球還需要990萬名外科醫師、護士和照護人員。如何運用醫療科技便成為關鍵議題。
ESG以及數位化轉型是全球現在最重視的議題,由商訊文化事業出版的《Digital for Good(數位金融永續發展)》中文版,是一本運用數位科技實現創新金融的轉型指南,聚焦全球銀行與保險業者運用數位科技實踐友善金融之領先做法。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17日自美返台後首度現身,在玉山科技協會論壇上分享半導體產業的新挑戰。魏哲家強調,讓產業界最感憂心的影響,包括造成供應鏈的斷鏈、超額訂單的產生,並進而帶來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重新思考,將關鍵技術或產品掌握在自己的地方,打破累積過去數十年產業全球化分工的互信、合作模式。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自美返台後,昨(17日)首度在玉山科技協會論壇上現身分享半導體產業新挑戰。面對美國將中國大陸長江存儲等36家企業列入實體出口管制清單,他雖未直接評論美方做法,但強調部分國家祭出的進出口禁令,破壞了自由經濟應有的好處。可怕的是國際間的互信與合作漸被削弱,影響了人類進步腳步。
11月25日,首屆海峽兩岸DS數位藝術獎於台北、北京、上海、成都、大連等地同步展開總決審,首屆參賽作品2513件,初審由全球100位大評審團在線上進行,計選出100件入圍作品、總決審由15位來自北京、上海、成都、大連、台灣等地的評委進行評審,最終選出全場最大獎1名、2件金、2件銀、2件銅、及十強作品。
深夜,從手機捎來一封神秘訊息,藍色精靈「小圖靈」忽然從螢幕竄出,迷幻燈光吸引你通往一段虛幻的旅程中,一場前所未有、探索未來的觀展體驗將在駁二重磅登場!
聚焦於社會符號與自我價值,plzzzz藝廊號召韓、日、法、印尼、台灣等7位當代藝術家作品的聯展《 I’ll Follow the Sun 》,結合藝術家個人生命經驗,對存在認知及不斷快速進化的消費文化,透過作品重新理解自身與社會意識形態。
不到5分鐘,500份DS數位藝術節首款數字藏品(NFT)瞬間秒殺! 9月7日下午三點,由DS數位藝術節聯合阿里大麥網旗下數位藏品(NFT)平臺零瓏文化進行DS數位藏品(NFT)的首次發佈,DS數位藏品(NFT)預計發行1700份,在發行的第ㄧ階段首款數位藏品(NFT)一上線即火爆數位藏品圈,引發收藏熱潮。該藏品是由臺灣知名插畫大師紀淵字設計,聯合LEYU Intuitive lab進行數位創作,IP發行方為DS 數位藝術節。
隨著全球首個數位原生世代:Z世代崛起,意指Generation Z,特指在1990年代末葉至2010年代前出生的人,產業界的行銷管道與商業模式也隨著這群新人類改弦易轍,似乎只有大力擁抱各種數位平台與線上影音互動模式才有未來可言,連最保守穩健的金融業,也出現了純網銀這樣完全擁抱數位化的變種。
準數位部長唐鳳、聯合國UN/CEFACT副主席Tahseen Ahmad Khan,我國AFACT國家代表、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及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等國內外數位經濟重要推手,15日在「打造亞太數位經濟共同體國際論壇」開幕上共同宣布,我國正式接任亞太貿易便捷化與電子商務理事會(AFACT)常設秘書處,獲選擔任明年《AFACT 2023》年度活動主辦國。
雖然最近台灣疫情嚴重,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於日前重回南港展覽館實體展出。線上線下、虛實整合,非常熱鬧。
清明長假後,台灣新冠疫情再起,全國已超過數百所學校因疫情停課,公司、工廠分流上班或停工,本土每日確診者已超過3,000人,社會瀰漫著高度不安氛圍;也明知有許多隱形傳播鏈尚未發現,全民不普篩,恐將無法找出隱形傳播鏈。台灣防疫「清零」或「與病毒共存」爭議不休,4月6日才由蔡總統站出來說「新台灣模式」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以「減災」為目標,非全面清零,也不是放任與病毒共存,只是這種說法不知地方政府與人民能否清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