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數學課綱的搜尋結果,共72筆
大考中心自 111 學年度起辦理之分科測驗,數學考科僅數學甲考科,自 114 學年度起除數學甲考科外,新增數學乙考科。大考中心表示,由於數學乙考科為新增考科,為求周延以及能與數學甲考科適當區隔,並考量現行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自撰擬考試說明之始,即向不同的大學教授與高中教師請益與諮詢,也進行全國各大學校系問卷以探知大學校系期望考生具備哪些數學先備知識,以及全國高中問卷以了解高中對於分科測驗數學乙考試方向的意見。
114學年大學分科測驗將加考數學乙,大考中心今公布「分科測驗數學考科考試說明-114 學年度起適用」,說明數學甲與數學乙考科的測驗目標、測驗內容、題型、試卷架構,並提供試題示例供參。大考中心強調,11年級無論修習數學A類或B類之學生皆可於12年級修習數學乙,數學B不會被消滅。
許多學生遇到數學科就頭痛,不知道該怎麼學習。教育部委託中央大學建置「子由數學小學堂」網站,還推出App讓學生可下載至手機、平板使用,近日再增加12個題目檔與89種新題型,並配合108課綱實施逐步更新程式,讓題型符合新課綱的學習內容。
不少小學作業、考題多變,不僅學生被搞糊塗,就連家長也經常被考倒。日前就有家長發現,因為教育不斷改革創新,孩子學得課綱跟自己大不相同,尤其是小一孩子的數學作業,竟然從過去的直式算法改為建構式數學,讓他越看越糊塗。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高中數學學科中心、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將外界視為史上最難的數學A學測考題,由高中數學108課綱委員召集數十位老師共同解題,並拍攝課程上傳至台達磨課師(DeltaMOOCx)平臺,供應屆考生與未來的考生作為學習參考。
新課綱首屆大學學測已落幕,全國教師會昨指出,新型學測創新靈活,素養跨科緊扣時事。不過,數學A偏難,讓許多考生哭了,全教會提醒大學,若妄想以艱澀數學來篩選學生,反將揠苗助長,逼迫所有學生提早放棄數學,導致國家數學競爭力下降。
適用108課綱的首屆大學學測昨天結束,全國教師會發表評論指出,新型學測創新靈活,素養跨科緊扣時事。不過今年數學A偏難,全教會建議大學,若妄想以艱澀數學抽象概念作為篩選基準,反將揠苗助長,逼迫所有學生提早放棄數學,導致國家數學競爭力下降。
111大學學測今天(21日)登場,第一科就是數學上場,不少考生考完後全都放空,大喊真的超難,就連補教名師們也都罕見一致贊同,直言是歷年最難數學,已經有學生們崩潰直呼「太無情了」,更表示單選、非選還好,多選與選填真的很難,其中多選根本來不及寫完。
大學考招新制明(111)年實施,現行高二修數B的學生,在升學選擇上受限,這未來可能引導更多高二生去選讀數A。高中校長表示,當初宣導數學課綱時,建議學生依自己需求去選讀數學,但大學校系採計方式和數學課綱精神相矛盾,「我們對孩子和家長很難交代」。
Q1:108課綱的精神與特色?
臺灣普通高中的數學課程,慣以同一套的教材範本,讓學生「折衷」的「抑制」前段,「壓迫」無法跟上的後段進行學習。從整體教育成本與獲益來看,這種現象實存雙重浪費,導致教育的效率降低。高中數學進行分軌,原因是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並因應高中階段逐漸進入自主的年紀,在興趣與能力上產生分殊,並踏上生涯發展的探索之路,因此關於數學的學習與需求變得更多元。
大學學測24日公布成績,今年是舊課綱末代學測,競爭相當激烈,但部分科目被視為「魔王級」,滿級分人數今年大幅下降,自然組滿級分從去年的779人降至今年的221人;社會組滿級分則從221人降至今年26人;補教機構樂學網綜合近5年落點分析,今年國文、英文、數學與自然的頂標和前標,幾乎與2017年學測分布相同,極具參考性;今年想錄取醫科估計58級分就有望叩關。
舊課綱學測今日(23日)落幕,考科依序為數學、國文寫作與自然。數學難度提升,預估均標將下修4級分,國文寫作題材則靈活有創意,給考生想像發揮空間;最後登場的自然考科,有考生覺得題幹長計算量大,解題很耗時!
110學測數學難不難?北市高中數學科教師群認為,今年學測數學題型數跟去年相同,但難度大幅提高,尤其是多選題更明顯,很像是105學測那年難度,也就是103課綱微調之前1年的難度,有簡單題也有明顯難題;換言之今年學測數學可以說是5年來最難。還好每一大題先易後難,可以保障低分群基本分數,又可以提高高分群的鑑別度。
110學年度大學學測數學考科於今日上午登場,高中與補教老師一致認為,這份試題堪稱史上最難,即便是數學老師都很難考到100分,甚至考生如果錯到3題,都還有可能拿到15級分,能夠充分鑑別出前端程度的考生,後段學生幾乎全倒,更容易引導考生直接放棄數學。
【愛傳媒鼎震繼專欄】20多年前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待過三個州,看過美國國小的數學教材,也在圖書館中看到許多寫給孩子、老師、家長的補充教材(甚至還買了一些)。雖說,三個州採用的課本不盡相同,但是五年級開始,美國人教數線與初級代數。當時,在臺灣,建構數學的風暴剛起,數種正反爭論吵鬧不休。我有留下當時的臺灣小學教材,實話說,建構數學實行的前幾年,只因為不要讓學生有壓力學數學,整個課本朝簡單內容編排,整個題目觀念簡單到不像樣子(計算卻很繁複)。
最近10幾年數學教科書的編輯方式有重大改變,從過去的「一個單元由易到難全部教完」改為「螺旋式教法」,例如三角函數有6個,高一先教較簡單的3個,高二或高三再教比較難的3個。有高中數學教師表示,這種教材編法固然有其教育意義,但教學現場就是「學生一兩年後再碰,早就忘光前面所學」,這種現象在108課綱中更明顯。
去年學測數學幾乎整份考卷都沒有難題,結果發生滿級分8千多人、一階超篩的慘事;解題老師表示今年有增加一兩題難題,應該不會舊事重演。
科工館「SAY夜市-直覺X科學X推理:機率特展」13日開幕,展覽以體驗方式讓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機率概念,會場打造成台灣夜市的場景,除了設有香腸攤及許多趣味遊戲設施,這也是首次讓民眾可以在館內飲食的展覽,展期自即日起到明年5月31日,歡迎民眾前來參觀。
科工館「SAY夜市-直覺X科學X推理:機率特展」13日正式開幕,此展覽以體驗的方式讓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機率概念,他們將會場打造成台灣夜市的場景,設有香腸攤及許多趣味遊戲設施,這也是首次讓民眾可以在館內飲食的展覽,展期自即日起到明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