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文化保存意識的搜尋結果,共19

  • 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開幕 取傳統名擬免收規費

    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開幕 取傳統名擬免收規費

    苗栗縣南庄鄉的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即日起至11月5日,推出《自己的名字》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原住民族委員會指出,中央正研擬原住民族採用傳統名,可免收規費的可行方案,同時獎勵新生兒就採用傳統名字。

  • 深化金門文物保存意識 文化局將辦「碑碣普查工作坊」

    深化金門文物保存意識 文化局將辦「碑碣普查工作坊」

    為增進民眾對於文物之保存意識,並推動碑碣文物的普查概念,金門縣文化局將於12月17日(六)辦理「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針對碑碣類文物概述、普查倫理、文物材質等題目,進行一整天的工作坊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於12月8日前踴躍報名參加。

  • 雲林私人老建築保存再生獲補助 13處入選、已2案完工

    雲林私人老建築保存再生獲補助 13處入選、已2案完工

    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補助計畫」自2019年啟動,雲林縣共有13案申請獲准,其中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斗六永和銀樓完工,7案修復中,今年申請獲准的土庫萬得醫院修復後將作為公共使用,文化部將補助80%、1800萬元。

  • 輕忽災變 文化古蹟恐消失

    輕忽災變 文化古蹟恐消失

     台灣歷史建築保存機制相對於外國薄弱許多,不論人為惡意拆毀或是地震、祝融災變,除因此消失殆盡,更被質疑與改建利益有關。雖政府對古蹟文物擬定防災計畫與管理維護,但火災事故仍頻傳,若未盡監督保護職責,且提升文化古蹟保存意識,台灣文資終將燒光殆盡。

  • 再造歷史現場展開幕 把文化價值帶入城市空間治理

    再造歷史現場展開幕 把文化價值帶入城市空間治理

    國內文化資產保存最大計畫「再造歷史現場」,13日在臺中文化資產園區展出全臺30件「再造歷史現場」專案階段性成果。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希望以此改變過去搶救單點、單棟文化資產,像保鮮膜式「封存記憶」的文化保存方式,改以系統性文資治理的理念,把歷史文化的價值帶入城市的空間治理。

  • 《產業》珍惜活化台灣文化資產,蘇貞昌籲部會共盡心力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在行政院會表示,文化傳承與文資保護,絕非只是文化部的責任,每個部會都有可著力之處,請各部會共同努力讓國人更加認識、並珍惜台灣這片土地,以及在民主開放自由制度下所孕育的多彩多姿文化資產。

  • 朱立倫:政府應更重視保存文化資產、培養國人文化意識

    已表態參選2020總統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台灣更好」臉書直播今進入第四集,邀請資深文化人蔡詩萍以近日巴黎聖母院大火,共同探討文化資產保護與文化意識。朱立倫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政府應該更重視保存文化資產,以及建立、培養國人的文化意識,文化問題也不應該是交由政治與意識型態做決定。

  • 包容多元異國文化文資局展出越南驚豔

    包容多元異國文化文資局展出越南驚豔

    倡導民眾重視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交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9日起在文化資產園區舉辦「越南驚艷-越南無形文化資產國際交流」展演,現場演出當地獨具特色的鑼樂、水偶之舞等表演,還透過生肖、年夜飯等習俗,呈現越南、華人文化的相同與差異。

  • 強化空間治理 文化部17縣市再造歷史現場

     文化部將「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列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鄉建設文化生活圈計畫項之下,將以文化治理帶動城鄉發展,型塑文化資產的保存意識,並保留歷史記憶及文化脈絡,目前已核定17縣市、20案計畫。

  • 台灣王爺信仰發展脈絡清晰、保存最佳

    台灣王爺信仰發展脈絡清晰、保存最佳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從2015年起推動「台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前2年完成王爺信仰普查研究調查,預計將集結成專書出版,今年是推動守護計畫第3年,21日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法國等國外學者齊聚台南,進行實地參訪交流與民俗保存者對話,各界均推崇,保存王爺信仰文化最好的地方就是台灣。

  • 原住民文化-捨棄、傳承與借鑒

     冒著炎炎烈日,海峽兩岸的大學生們參訪了原住民電視台、原住民部落、原住民史前博物館以及小學。幾天下來,我對原住民們的印象更加鮮活了,認識也更加全面了。拋開專業思維和固有教育的束縛,我重新認識了原住民們對於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執著與熱情,重新認識了原住民們優美的歷史與文化。與原住民部落零距離接觸之後,我的內心不禁產生諸多疑問——原住民就一定要拋棄屬於自己的文明來融入當今社會嗎?原住民們的信仰和文化該如何保存?他們的訴求該如何被重視?

  • 大陸人看台灣》捨棄、傳承與借鑒

    冒著炎炎烈日,海峽兩岸的大學生們參訪了原住民電視台、原住民部落、原住民史前博物館以及小學。幾天下來,我對原住民們的印象更加鮮活了,認識也更加全面了。拋開專業思維和固有教育的束縛,我重新認識了原住民們對於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執著與熱情,重新認識了原住民們優美的歷史與文化。與原住民部落零距離接觸之後,我的內心不禁產生諸多疑問——原住民就一定要拋棄屬於自己的文明來融入當今社會嗎?原住民們的信仰和文化該如何保存?他們的訴求該如何被重視?

  • 眷村文化保溫 國內外青年熱血投入

    眷村文化保溫 國內外青年熱血投入

    為替眷村文化保存保溫,縣府舉辦「眷土重來」工作營隊,吸引全國關注眷村文化青年報名,就連大陸南京大學生也跨海參加,希望汲取台灣文化保存經驗,做、嘗眷菜、清理廢墟、重拾歷史片斷,企圖為被遺忘角落找回文化地位。

  • 社區營造評核優異  雲林續推經營研習

    社區營造評核優異 雲林續推經營研習

    雲林縣政府今天表示,深耕社區營造,文化部評比績效獲得優異,今年持續推出「社區經營研習」課程,期讓社造成果在雲林遍地開花。

  • 兩岸文化談-創業鑽石模型是文化經濟關鍵

     日前行政院公布106年度的政府施政總預算規畫,文化部預算成長有限,但接近前部長龍應台喊出的200億,雖然增加額度僅是其他部會零頭,布灑在文化界,卻能為台灣帶來驚人效益,而其中最值得挹注的就是近年在各地浮現的文化經濟創新業態。

  • 兩岸文化談》創業鑽石模型是文化經濟關鍵

    日前行政院公布106年度的政府施政總預算規畫,文化部預算成長有限,但接近前部長龍應台喊出的200億,雖然增加額度僅是其他部會零頭,布灑在文化界,卻能為台灣帶來驚人效益,而其中最值得挹注的就是近年在各地浮現的文化經濟創新業態。

  • 繼續寫書法 傳承文化

     再簡單不過的一橫與一豎,從下筆的按、拉、提筆到最後的收尾都不容馬虎──這是書法最基本的精神。

  • 朝陽科大 勇奪環境教育優等獎

    朝陽科大 勇奪環境教育優等獎

     行政院環保署「第2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結果23日出爐,朝陽科技大學自創校即實施「勞作教育」、「一分鐘環保」及開設環境教育課程等,讓環境意識深植師生心中,獲頒學校組優等獎,成為全國唯一獲獎的大專校院。

  • 奠安宮要搬回北斗老家

    奠安宮要搬回北斗老家

     台灣民俗村去年遭法拍,由日榮資產、大佛山接手,並成了園內歷史建築的產權人,可喜的是,兩公司都認同文化保存的意義,日榮支持新北投車站回歸台北市政府,大佛山也認同北斗奠安宮回老家,傳承在地的歷史。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