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文化復育的搜尋結果,共38

  • 東河鄉阿奚露艾文健站今揭牌 全台東達102站

    東河鄉阿奚露艾文健站今揭牌 全台東達102站

    台東有183個原民部落,全台最多,文化健康站設置也破百,台東縣長饒慶鈴9日至東河鄉阿奚露艾文健站主持揭牌啟用儀式,她說,全縣文健站已達102站,台東縣府今年也爭取規畫在蘭嶼增設2站,以及期待明年在非原民鄉鎮的綠島新設文健站。

  • 桃原農場新園區啟動 延續原民部落農作文化

    桃原農場新園區啟動 延續原民部落農作文化

     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原民局)為讓遷居本市的原住民族人,能延續移居世代的部落農作文化,進行友善生態環境耕作,以發展桃園市原住民族的特色農業,自108年10月14日開幕以來,迄今已有豐碩栽種成果。

  • 低度利用漁港 美灩山和美打造復育金三角

    低度利用漁港 美灩山和美打造復育金三角

     台灣從1960年代起,因應產業升級而大量擴充漁港設施,全台曾有多達239處漁港,但隨著海洋資源減少,現在約三分之一的漁港面臨存廢問題。新北市目前有28處漁港,其中10處被漁業署列為低度利用漁港,為改變漁港樣貌,市府除拆除廢棄漁港,也計畫將美灩山、和美漁港分別轉型為栽培漁業中間育成中心及生態復育中心,打造復育金三角。

  • 民間復育木藍 找回朴子染布文化

    民間復育木藍 找回朴子染布文化

     許多公部門、學術單位,甚至民間組織致力復育原生種植物,地方上也有人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復育在地傳統文化,嘉義縣朴子市「好書室」在黃冠雅、蕭英偉等人帶動下推動藍染手作體驗、教育之餘,也挖掘歷史,近日更從育苗開始,欲找回百年前朴子一帶廣植木藍的染布文化。

  • 荒地變良田 復育30種原民食材

    荒地變良田 復育30種原民食材

     擔任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理事長的吳雪月,投入研究山林野菜及先民飲食物種多年,身為在地阿美族人的她被封為「野菜達人」,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因此找上她,合作推行保種及復育工作,目前已累計栽培復育35種傳統野菜,7月底將公開成果報告。花蓮林管處希望藉此將原民荒地重新墾殖變良田,從「保種」做起,復育出傳統野菜,有利於環境與土地的生息。

  • 學童認識大肚山文化 手作地瓜圓、紅土鹹鴨蛋

    學童認識大肚山文化 手作地瓜圓、紅土鹹鴨蛋

    大肚山上盛產地瓜,紅土也是在地特色之一,弘光科大為讓學童了解大肚山生態文化,舉辦為期2天「眺.藝─認識大肚山文化」活動,安排好玩的DIY地瓜圓甜湯、紅土鹹鴨蛋。小朋友開心把成品帶回家,期待1個月後開封享受美味鹹鴨蛋。

  • 《撚阡陌—臺東工藝材質復育展》 歡迎鄉親前往欣賞

    《撚阡陌—臺東工藝材質復育展》 歡迎鄉親前往欣賞

    臺東縣政府與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學中心共同推出《撚阡陌—臺東工藝材質復育展》,在美術館大文創教室展出,展期至9月27日,走讀工藝新意象,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 《產業》珍惜活化台灣文化資產,蘇貞昌籲部會共盡心力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在行政院會表示,文化傳承與文資保護,絕非只是文化部的責任,每個部會都有可著力之處,請各部會共同努力讓國人更加認識、並珍惜台灣這片土地,以及在民主開放自由制度下所孕育的多彩多姿文化資產。

  • 埤頭堀涸魚文化季 走訪鹿東社區尋祕境

    埤頭堀涸魚文化季 走訪鹿東社區尋祕境

    嘉義縣鹿草鄉鹿東社區擁有優美的人文生態環境,不僅有天然碑塘-埤頭堀,還有隱身在巷弄的公共相框藝術作品、紅磚厝閩式建築等,皆有獨特的故事及特色,此外,一年一度「埤頭堀涸魚文化季」將於19日登場,遊客當日參加渡筏體驗等活動外,也能走進鹿東社區傳統聚落中,感受到不一樣的農村氛圍及文化。

  • 北醫大與新竹尖石鄉部落合作 推動小米復育與文化推廣

    北醫大與新竹尖石鄉部落合作 推動小米復育與文化推廣

    台北醫學大學與新竹尖石後山的部落合作,協助保留當地文化,其中具代表性的傳統作物「小米」,近年復育有成,因此今天起舉辦為期兩周的「重建‧泰雅爾人的小米傳統與規範」特展,展示三個原民部落的小米故事。

  • 金豬報喜  北科大生教你「編」春聯

    金豬報喜 北科大生教你「編」春聯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春聯除了可以貼在家門口,也能搖身成為可愛又喜氣的吊飾!國立臺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展現創意,將傳統春聯結合香包,編織成「吉祥豬春聯香包吊飾」,1月25日(周五)將在臺北市年貨大街永樂市場廣場前,舉辦DIY體驗活動,讓民眾感受歡喜又溫暖的年節氣氛。

  • 滬方探視江丙坤 將參訪大健康環衛

    滬方探視江丙坤 將參訪大健康環衛

     台滬雙城論壇今年邁入第9屆,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等官員昨抵台,展開3天「會前會」與「踩線」。滬方一行昨已赴圓山花博參訪新創基地,以及主論壇前夕晚宴舉辦地、圓山飯店國宴廳踩點。

  • 「文化資產會議」在馬祖!海洋、戰地文化成焦點

    離島馬祖的美值得我們去珍藏!獨特的戰地文化景觀,有世上密度最高的一條條交織坑道、碉堡、砲台、標語等戰爭下的產物,我們該如何重視這些資產呢?

  • 台南公園列文化景觀 黃偉哲:編列獨立預算保存維護

    台南公園列文化景觀 黃偉哲:編列獨立預算保存維護

    百年台南公園登錄文化景觀,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正式啟動保存維護計畫,將依據現行《臺南公園文化景觀之保存及管理原則》擬定後續管理維護措施。

  • 「桐遊南投」揭序幕 熱鬧漂亮到五月

    「桐遊南投」揭序幕 熱鬧漂亮到五月

    南投縣是台灣地區油桐最早開花的縣市之一,目前淺山地帶已見陸續綻放。「2018客家桐花祭.桐遊南投」今年有魚池鄉等4個鄉鎮市參與,活動期程即起到5月上旬。縣政府文化局11日在南投市鳳天宮舉辦記者會,為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 新光國小 復育消災祈福太平歌

    新光國小 復育消災祈福太平歌

     式微的傳統文化從校園、社區找到再出發的力量!偏鄉小校關廟新光國小近2年投入復育、傳承太平歌陣,推廣太平歌為台灣發聲讓世界看見,3月11日更將於山西宮舉辦「2018台灣太平歌陣大會親」,讓更多人認識這項文化。

  • 天穿日 傳承復育客家精神

    天穿日 傳承復育客家精神

     農曆正月20日「天穿日」,也是全台客家日,南投縣文化局7日在信義鄉琉璃光之橋健行園區,舉辦「樂遊南投,唱歌補天穿」活動,各鄉鎮客家協會、客語學堂等1000多人齊聚踩街、共舞;彰化縣「107年全台客家日─唱歌 天穿」活動10日也將在溪州公園舉行。

  • 彰化縣全國客家日「唱歌尞天穿」10日在溪州公園

    彰化縣全國客家日「唱歌尞天穿」10日在溪州公園

    恁仔細(謝謝)!彰化縣「107年全國客家日─唱歌尞天穿」活動10日將在溪州公園舉行,縣長魏明谷在7日造訪客語生活學校溪州鄉成功國小西畔分校欣賞小朋友講客語、唱客家歌謠,更提倡「客語的復育很重要」。

  • 北科大文發系畢展端上日皇太子便當 台語饒舌嘻哈

    熱愛嘻哈音樂、喜歡臺灣文化,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型男大四生管易昀、林紹恩,將宮廟文化、921地震、年少輕狂融入創作,創作臺語饒舌嘻哈專輯「阮的所在」,總瀏覽次數已飆破三百萬,部分歌曲更收錄在玖壹壹師弟「草屯囝仔」最新專輯,廣受市場好評。

  • 「無形文化資產論壇」台中登場!人才培育是關鍵

    文化部「2017無形文化資產論壇」,23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衡道堂舉辦,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親自出席主持論壇,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林茂賢教授,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吳茂成執行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龔卓軍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承緯及江明親教授等專家學者、社區實踐者,及關心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的保存者、傳習藝生、民間團體與各縣市文化資產行政人員,齊聚一堂。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