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史專家的搜尋結果,共26筆
桃園市楊梅區公所近年推動社區營造系列計畫,4至6月間推出全程免費的「追尋楊梅秀才足跡」社造研習課程,邀請資深文史專家、田野調查和導覽老師,傳授如何進行文資搜集、田野訪談與記錄技巧,歡迎對楊梅地方歷史與風情有興趣者參與,報名至4月20日截止,盼藉此挖掘在地田調人才。
滬尾田野工作室文史工作者紀榮達於農曆年前夕,於淡水崁頂里育英國小一帶,發現了清軍定海副營的古墓碑三方,紀榮達表示,這墓碑正是驗證1884年淡水清軍建立「內城岸」範圍的佐證。新北市文化局7日邀集各專家、文史工作者會勘,待專家確認有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再做列冊追蹤。
新北市樹林國小今辦理學校創辦人王作霖秀才逝世100周年紀念活動,為了紀念地方文史,校方召集教師編撰「王作霖傳略」及「兒童故事繪本」,並在校園打造「海山首學文史紀念牆」,緬懷王作霖設校興學的精神。
華夏科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華夏南勢在地紮根PLUS」以文化永續、關懷社區為深耕議題,串聯中和區公所、中和教育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德州儀器興南廠、中和地政事務所、中和庄文史協會等,於12月24日至明年5月30日在華夏科大圖書館藝廊展出「漫遊中和庄-歷史圖資展」。
為了深耕三峽茶產業,幫助地方創生,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提出「青心柑種‧數位創生」計畫,將GIS地理資訊系統、MR混合實境科技與在地茶行結合,設計出茶鄉地圖、創新茶包袋等產品,讓遊客能了解三峽茶產業的點滴故事,該計畫近期參與「2021聯發科智在家鄉競賽」,從455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成功挺進4強獲得優等獎。
台北市文資委員會昨針對大同區「南京西路257號」案進行文資價值審議。該建物位於清末建設之六館街,1947年重建現有四連棟建築,板橋林家後裔、歷史學者林衡道曾居住於此,與父親林熊祥均為台灣史學專家,且留有大部分原有格局,尚有部分早期家飾保留下來,現況保存尚佳,文資委員同意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
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會有獨特的習俗或信仰。大陸貴州一座古橋下懸掛著一把長達2公尺的寶劍,當地村民透露這把劍又叫作「斬龍劍」,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防止淹水,而且自從橋建好後,河水不管怎麼上漲都不曾淹過橋面,神奇的事蹟讓不少遊客都慕名來看這把劍。
日本鋼琴家藤田梓來台定居60年,幾乎一生奉獻台灣,致力推廣鋼琴演奏藝術。27日她向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捐出她與指揮家鄧昌國的結婚照、演出節目單等多件文物,健全台灣音樂史料典藏。現年87歲的藤田梓說,自己的一雙手,不會煮飯,只會彈琴、畫畫,台灣音樂館能接收她的文物,感動又感謝。
為強化客庄深度導覽及文化體驗,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將在每個客家鄉訓練解說員,首場培訓課程9日在佳冬舉辦,包括86歲的張鏡檯老爺爺及將赴德國交換的大學生都來參加,希望成為客家文化解說員,帶領遊客深度體驗客庄。
為了強化客庄深度導覽及文化體驗,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將在每個客家鄉訓練解說員,首場培訓課程9日在佳冬舉辦,包括86歲的老爺爺及將到德國的交換大學生都來參加,希望能成為客家文化解說員,帶領遊客深度體驗客庄。
台灣重要文史專家、作家莊永明今(7)日辭世,享壽79歲,家屬透過莊永明的臉書粉絲專頁「莊老師教孫子講台語」發表聲明,證實莊永明於今日上午11時31分離世,消息一出,藝文界人士覺得不捨。家屬在聲明中表示,將遵照莊永明生前簡潔風格,舉辦家祭,日後舉辦追思會或音樂會,以此紀念莊永明。
台灣重要的文史專家莊永明在7日上午11點31分辭世,享壽79歲,莊永明出生於台北大稻埕,對於當地文化相當有貢獻,常舉辦文化導覽,生前常說,「大稻埕逍遙遊,走一次少一次」,而在7月的導覽也成為他最後一次的場次,許多網友和學生得知訊息都相當意外,紛紛哀悼莊老師的文化風采。
歡慶土牛客家文化館13週年,台中市政府客委會於4日在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廣場舉辦慶祝活動,以「客藝風華旺客庄」為主軸,有老中青的客家歌舞演繹,親子DIY體驗、客家人文闖關遊戲及立可拍體驗等,展現客家藝文精髓。
「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您追了幾部?從這些清宮大劇中,不難發現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與我們清朝盛世帝王-乾隆皇帝有關;因這些清宮大戲的流行,讓清史專家寶吉祥馮明珠文史研究院院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受到各界朋友熱情邀約講古,促動這次寶吉祥集團總裁特別邀請馮院長這次以「戲劇與正史之間-談乾隆皇帝的家庭與生活」為題開講,在11∕7日晚上7點在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帶著三千位聽眾一起穿越到清朝,聽著馮院長暢述乾隆與皇祖康熙、皇父雍正、母后熹妃、皇兒嘉慶及后妃間的關係;剖析這位文武雙全、雄才大略、成就十全武功、奠定國家版圖、編輯《四庫全書》、開啟文化大業及締造乾隆盛世的偉大君王。
飲水思源頭!埔鹽鄉廍子村施姓家族因先人手抄的譜牒散佚無法尋源,直到2006年社區施家「百年古井」重現,又因前總統馬英九造訪期勉,終才開啟編纂族譜的行動,歷經6年尋根、考據,《潯海衍派施公華印諡金寶派下族譜》終於出版,施家子孫13日開心上香向祖先稟報好消息。
《灣生回家》田中實加捏造身分事件爭議未歇,紀錄片導演洪維健今(8)日批評,田中能行騙台灣文化界,中研院的文史專家們對田中的背書難脫關係,洪點名田中在中研院任職的男友杜正宇,說他是「混蛋透頂」知情者。
為彰顯客家傳統戲曲藝術之美,客家委員會辦理「2016精緻客家大戲巡演」,由獲得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並入圍多項獎項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擔綱演出《日落大隘》。7月起已於新竹、苗栗、臺東、臺中巡演,場場展演皆獲民眾好評,10月10日將於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藝廳演出,採索票方式入場,歡迎鄉親把握難得機會,相邀左鄰右舍前往觀賞。
為了運送甘蔗與興建電廠的工程材料,埔里曾經是個鐵道重鎮,但隨著天災與公路開闢,埔里的鐵道幾乎消失,文史工作者與民代16日會勘遺跡,認為埔里鐵道文化具有獨特性,值得復振發揚,希望更多民眾與相關單位共同來關心維護。
山東濰坊浮煙山附近空曠地上,遍布黃褐色石頭,其中還有兩座堆在一起、高度約一層樓半(4公尺)的小石山,碎石破裂處可見岩層與常見石頭不同,附近村民並不覺得此山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有人還拿石頭來鋪路。可是專家鑑定,這些可能是天外來客。
上善人文基金會2日在永豐金控中崙大樓表演廳舉辦「川˙樂一九三0」台灣歌謠專輯發表暨同樂會,現場由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講述台灣歌謠創作年代的故事、國樂名家陳中申老師指揮、九歌民族樂團演出帶領觀眾一同唱和賞樂,提前歡渡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