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文心雕龍的搜尋結果,共18

  • 巧妙譬喻 感傷也警世

     在緊張的兩岸關係下,赴中國大陸工作的臺商與青年,幾乎如同隱形人,他們的困頓、挑戰與哀愁完全消失在媒體的報導中,成為臺灣輿論漠視的邊緣人。〈求投餵〉一文娓娓道出在上海商業周旋與奮鬥的歷程,以應酬與聚餐所見聞的際遇為主題,藉著水族箱中水母的餵食秀隱喻自身的處境,雖有著光彩的住所,日日受到豐足的投餵,就如同台商獲得優渥的政策補貼,實則受到各式各樣隔閡所限制,令人印象深刻,在看似流水帳的生活記事中,作者展現出巧妙的譬喻筆法,先後呼應的篇章結構。

  • 向經典文學致敬講座

    向經典文學致敬講座

     文訊雜誌社與紀州庵文學森林規畫「向經典文學致敬──傳統思想與經典文學」系列講座,帶領對文學感興趣的朋友認識傳統思想、經典詩詞與傳統小說。開課自即日起至11/28(日)14:00-16:30,計13講;文心雕龍訂在10/16-10/30(六),計3講,共計16講。帶領對傳統著作感興趣者,接觸王維詩、南唐後主李煜以及蘇軾詩詞、金瓶梅、西遊記、史記以及文心雕龍,認識不同時代作品,了解當時的文人騷客皆的反思與覺察,期許藉此帶領身處混亂世局的你我,藉由文學探詢生命的意義。

  • 福師大學報》台灣散文發展的文類焦慮與倫理困境(翁麗嘉、袁勇麟)

    福師大學報》台灣散文發展的文類焦慮與倫理困境(翁麗嘉、袁勇麟)

    在中國文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每當文體流弊積重、文類之間發生嚴重混淆時,學界和文壇都會產生一種文類焦慮,進而展開辨體、反辨體等一系列文學活動,如魏晉南北朝的劉勰針對當時趨於病態的求異求奇風氣撰寫《文心雕龍》,以「文體宗經」為最高文學理想,展開有關文體溯源、辨析和評斷的經典論述,體現出中國古代較為成熟的文體意識;南宋時期,圍繞「以詩為詞」的創作現象,文壇以體源觀的方法溯源詞體的發展,將詩的「雅正」立為詞論典範,對詞體進行「尊體」,直接對「花間詞派」的地位發起衝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文壇的文類混淆現象開始變得複雜,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散文小說化」現象,主要是指在散文創作中虛構散文主體身份及其經歷。對此,台灣學者也從「辨體」與「破體」角度展開討論。

  • 工商社論》從校正回歸惹議,談政府統計公信力的流失

    工商社論》從校正回歸惹議,談政府統計公信力的流失

     近日由於指揮中心在公布每日確診數之外,又同時公布「校正回歸」統計,使得原來一天200多例,連日校正後已升逾400例,甚至有一天的確診數已上修逾500例,數字變化之大讓人驚嘆,輿論也為之嘩然,論者批評:「原來指揮中心每天都在公布假消息,在玩弄數字。」

  • 當中國史破碎成外國史

    當中國史破碎成外國史

     根據爭議多時所製定的108年中等教育歷史課綱,今年已進入第二年的「東亞史」,其教科書在萬眾矚目之下,也終於出現國人的眼前。

  • 沒有歷史支撐 蘇東坡只是文青

    沒有歷史支撐 蘇東坡只是文青

     文史本一家,綠營推動「去中國化」十多年來,不只歷史課受害,國文的文言文選文變少,國文老師要上少得可憐的文言文時,還要幫學生「惡補」歷史!有教師表示,學生如果沒有歷史作支撐,就不能了解作品的內涵,那麼對他們來說大文豪蘇東坡,也不過是個無病呻吟的文青罷了。

  • 南京、揚州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名單

    南京、揚州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名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31日公布最新加入「創意城市網路」的66座城市,大陸的南京、揚州分別入選「世界文學之都」、「世界美食之都」。

  • 譚家化》古文大刪 家長、老師因應之道

     外子任教某明星高中時,有學生不喜背誦詩文,外子開導他:「你的電腦是否要輸入許多資料,才能取之左右逢源?人腦如電腦,若腦袋空空無所取材,遇困難時如何解決,等你上網去查資料,有時緩不濟急,怎麼辦?」該生聽罷默默無語,從此認真背誦,語文能力大增,終於考上理想大學。

  • 文言文比率翻案 剩35%至45%

    文言文比率翻案 剩35%至45%

     文言文比率翻案!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比率一波三折,10日決議維持研修小組的課綱草案即45%至55%,遭部分立委質疑「原草案並未表決」醞釀翻案;23日課審大會經一整天開會,因官派委員倒戈,決議文言文比率大翻案,調降至35%至45%。原定23日議程「推薦選文篇數」確認是15篇,30票同意,過半決議通過。

  • 新聞追擊-官派票全開 翻案比翻書還快

    新聞追擊-官派票全開 翻案比翻書還快

     文言文比率翻案!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比率一波三折,10日決議維持研修小組的課綱草案即45%至55%,不料遭部分立委質疑「原草案並未表決」醞釀翻案;昨日上午課審會先是表決刪去上次會議紀錄「維持原課綱草案」文字,為翻案鋪陳,最後果然決議文言文比率調降為35%至45%,因為「官派代表的票出來了」。

  • 課綱文言文比例 維持45~55%

    課綱文言文比例 維持45~55%

     教育部昨召開課審會審查12年國教高中國文課綱,經過9小時馬拉松的審查,決議文言文比例維持原來國家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所提的45%至55%;至於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將不再限於四書,尚可包括五經或諸子百家等相關選文。

  • 蛋包飯

    蛋包飯

     終於,金黃色的炸豬排起鍋,我坐在店裡,一邊吃,卻一邊流下了眼淚,就是這個味道,曾經陪我度過那最冷、最餓的時光…

  • 三少四壯集-我看倒像塊綠豆糕

     不須對課本典律之生成過度憂患或悲憤,即便有一天再沒了稿紙沒了布料,只要還有綠豆糕…

  • 國中會考作文「從陌生到熟悉」踢足球入題 陳佳妤佳文列範本

    國中會考作文「從陌生到熟悉」踢足球入題 陳佳妤佳文列範本

     國中教育會考昨公布成績,今年國文寫作測驗題目是「從陌生到熟悉」,共有4972人拿到六級分、佔1.83%,比去年增加1387人。作文6級分範本同時公布,台北市龍門國中陳佳妤愛踢足球,她寫與足球「邂逅」、「相識」的過程。

  • 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首站 從科工館出發

    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首站 從科工館出發

    《文心雕龍》提及在文字成為記錄方式前,聲音本是記憶傳承的載具。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音以律文—台灣文學聲情演繹」中南部巡迴展首站啟航,4日於科工館登場為期3周,透過數位、互動展場設計將民間故事、文學作品等呈現給觀眾。

  • 廟繪大師洪平順 嘉市首展

    廟繪大師洪平順 嘉市首展

     國寶級廟繪大師洪平順融合中、西畫法,彩繪寺廟51年,自成一格,近年創作水墨,饒富鄉土情懷,首次舉辦藝術個展於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15日開幕時,策展人成大教授蕭瓊瑞引用《文心雕龍》稱讚其畫比擬「雲霞雕色」。

  • 著名文學史家王運熙8日去世

    據《文匯報》報導,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王運熙今晨去世。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