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明衝突的搜尋結果,共87筆
最近美國的超強地位在世界許多地方都面臨重大挑戰:中東局勢在中國的斡旋下穆斯林世界走向大團結;南美國家擺脫美國控制的聯盟正在組成;非洲國家和中國加大合作;西歐國家希望擺脫美國主導的反華政策;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逐步下降,等等。然而,唯一的例外是,因爲韓國尹錫悅總統放棄對日本公司在殖民韓國時期強徵韓國勞工的賠償訴求,美日韓針對中國的聯盟關係得到質的突破。加上菲律賓和美國在國防領域的深化合作,美國所主導的東亞第一島鏈的防中聯盟正在迅速成型。然而,這個聯盟能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制止和打擊在武裝衝突中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同時強調中方堅持對非法出境文物進行追索的權利,將繼續依照相關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澎湃新聞報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國際研討會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大陸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在研討會致詞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文明互鑒,美美與共。只要適合本國的國情,只要它能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行之有效的真民主、好民主。
西班牙《世界報》25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日前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發生「第二次冷戰」,將比第一次冷戰危險得多。他認為,在防止「災難性的衝突」方面,美國和中國有著「最低限度的共同義務」。
西班牙《世界報》25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日前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發生「第二次冷戰」,將比第一次冷戰危險得多。他認為,在防止「災難性的衝突」方面,美國和中國有著「最低限度的共同義務」。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全國人大做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今年對台工作的建議時,除了重申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反獨促統、和平發展,他還強調,「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其中關於弘揚中華文化是過去工作報告中少有的,成為新亮點。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日前訪問大陸時,北京市委書記尹力也向他表示,今年北京將舉辦首屆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可見在疫情過後兩岸恢復交流之際,文化交流將會是重點中的重點。
國民黨代表團在副主席夏立言帶領下,在北京分別會見了宋濤與王滬寧。次此訪問對已如履薄冰的兩岸關係,無論是意義或實質上,提供穩定的力量。國民黨在與宋濤見面後,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沒有改變外,也表示會繼續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朝共存共榮的方向邁進。與王滬寧見面更有深一層的意涵。畢竟王滬寧在二十大後,銜習近平之命重新研擬兩岸新論述,以取代「一國兩制」。是此,這次訪問行程結束後,應會有更多相關議題發展。
國民黨代表團在副主席夏立言帶領下,在北京分別會見了宋濤與王滬寧。次此訪問對已如履薄冰的兩岸關係,無論是意義或實質上,提供穩定的力量。國民黨在與宋濤見面後,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沒有改變外,也表示會繼續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朝共存共榮的方向邁進。與王滬寧見面更有深一層的意涵。畢竟王滬寧在二十大後,銜習近平之命重新研擬兩岸新論述,以取代「一國兩制」。是此,這次訪問行程結束後,應會有更多相關議題發展。
2015年「雨果獎」最佳小說獎作品《三體》1月中改編成電視劇上映。大陸開播後口碑不俗,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破紀錄。
2015年「雨果獎」(Hugo Award)最佳小說獎作品《三體》,問世十餘年,終於在1月中改編成電視劇上映。大陸開播後口碑不俗,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破紀錄,風評也遠勝過去年12月推出的《三體》動畫劇。
印尼總統佐科威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趁G20會議之便,共同觀看雅加達到萬隆高鐵的動態測試直播,見證了東南亞第一條,也是大陸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輸出的試驗運行。雅萬高鐵不僅標誌「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新的階段,也代表「中國式現代化」對開發中國家的吸引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印尼總統佐科威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趁G20會議之便,共同觀看雅加達到萬隆高鐵的動態測試直播,見證了東南亞第一條,也是大陸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輸出的試驗運行。雅萬高鐵不僅標誌「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新的階段,也代表「中國式現代化」對開發中國家的吸引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俄烏戰爭標誌了後冷戰時代的結束,冷戰後的世界秩序瓦解,解釋後冷戰時代世界格局的理論也出現瓶頸。冷戰結束,解釋世界局勢發展基本上有三大理論,分別是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及全球化。俄烏戰爭的爆發、世界局勢的發展及可預見的未來,都曝露上述三項理論無法解釋的窘境,要觀察與解釋後冷戰結束後的世局變化,還需要新的視角與理論。
圍繞在俄烏衝突災難之下,美國暨北約透過經濟制裁為主要手段,展開了結合軍事戰、輿論戰、外交戰、科技戰和經濟戰的全面性「混合戰」。對中俄關係至少產生了幾點影響:一、中國在堅持睦鄰友好與和平崛起政策的基礎上,以反美而不反歐的態度,保持中俄戰略一致與自主外交;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加速多極體系的形成;三、強化國家領導人核心圈的政治決定和決策意志,加速建立本國產業鏈自主化體系;四、持續強化俄印中三角軸心關係,在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多邊體系架構下,發展軍事科技合作和建立俄印中的全球支付體系,形成大歐亞的軍工體系暨能源共同市場;五、提升本國傳統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凝聚民族團結的愛國意識,以抵抗美國的取消文化。
俄烏衝突難解。大陸《環球時報》18日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接受專訪指出,無論這次俄烏衝突以怎樣的形式結束,歐洲都需要進行一次地緣政治大反思:歐洲事務,未來到底應該由美國主導,還是歐洲國家主導?歐洲到底有沒有能力獨立處理和俄羅斯有關的事務?中國和歐洲自己都不應該忽視歐洲的能量。
1989年冬東歐集團解體;緊接著,1991年12月26日蘇聯瓦解,冷戰宣告終結!原先與華沙公約集團對抗的北約組織,其存續意義備受質疑。1990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向戈巴契夫承諾,北約絕不會在德國統一後「東移一寸」。但北約卻食言了!
文揚是大陸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自拜登總統上任以來,對華政策方針是既合作又競爭,同時也要避免激烈的衝突。可是,如何管控分歧息爭止紛,避免擦槍走火導致戰禍,形成另一場「阿富汗之亂」,卻是對美國政府與領導人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