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文物修復的搜尋結果,共63

  • 師大美術館全面啟用 展大師珍品

    師大美術館全面啟用 展大師珍品

     師大美術館建築體落成5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師大)23日宣布美術館終迎來全面啟用,全館七層樓將兼具展覽、文物修復、教學、研發等多項功能,期許成為面向國際且在地化的城市美術館。

  • 中台佛教文物修復過程大公開 推手作體驗課程

    中台佛教文物修復過程大公開 推手作體驗課程

    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以佛教木雕造像為展覽主題,為了慶祝落成5周年,推出「住世:修護主題展」,將博物館鮮為人知的幕後修護工作呈現於大眾眼前,帶大家透過展覽了解修護師運用材料技術,卻又不失工藝價值與文化意涵,讓文物的文化內涵與風采長久住世。

  • 杜蘇芮肆虐台南 國定古蹟「五妃廟」遭樹壓傷廂房裂縫滲水

    杜蘇芮肆虐台南 國定古蹟「五妃廟」遭樹壓傷廂房裂縫滲水

    杜蘇芮颱風橫掃台南,古蹟也遭殃!台南市國定古蹟五妃廟一旁金龜樹傾倒,正中五妃廟中脊壓梁,造成左側廂房磚瓦出現裂縫滲水,但主結構未受損,目前五妃廟正進行修復設計中,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已通報文資局,將這次損壞情形納入修復設計中辦理,並將以專案申請文資局災情補助,啟動後續修復工程。

  • 推動修復人才交流 文化部出訪梵蒂岡博物館

    推動修復人才交流 文化部出訪梵蒂岡博物館

    繼2016、2017年文化部組團訪問教廷後,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於疫後首次率團出訪,在駐教廷大使館大使李世明陪同下,17日拜會教廷文化教育部政務次長提格(Paul Tighe)主教及常務次長波瓦尼蒙席(Carlo Maria Polvani),雙方就台梵間多項議題,包括持續合作推動文化資產修復人才交流計畫、分享宗教場域透過修復藝術資產成為常民博物館,以及未來台梵文化交流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 台東 百年順天宮重修老神轎 確認來自木雕國寶世家

    台東 百年順天宮重修老神轎 確認來自木雕國寶世家

     台東市百年老廟順天宮有1頂逾70年歷史的神轎,為當年信徒集資打造,歷經多年,神轎多處遭蟲蛀,部分脫落損壞。為避免搬運過程再度損壞,台東縣政府文化處委託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復中心團隊現地修復,台東縣長饒慶鈴、議長吳秀華都前往關心。

  • 修復順天宮70年歷史神轎 赫然發現出自李松林木雕大師之手

    修復順天宮70年歷史神轎 赫然發現出自李松林木雕大師之手

    台東市百年老廟順天宮有1頂逾70年歷史的神轎,為當年信徒集資7283元打造而成,雕刻工藝來自鹿港木雕世家的李松林團隊,歷經多年,神轎多處遭蟲蛀,部分脫落損壞。為避免搬運過程再度損壞,台東縣政府文化處委託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復中心團隊現地修復,預計10月完成,縣長饒慶鈴、議長吳秀華都前往關心。

  • 台師大文保中心 跨領域培育文物醫師

    台師大文保中心 跨領域培育文物醫師

     素有「文物醫師祕密基地」之稱的台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文保中心),為國內首屈一指將修復文物技術結合保存科學的專業單位,為了讓這項結合歷史、科學與藝術跨領域學門能不斷傳承,該中心致力育才,近年來更攜手文化部文資學院,一同招考台灣大學系統3校對文物修護工作有興趣的大學生,以期培育更多文資保存專家。

  • 兩岸攜手 修復敦煌壁畫臨摹作品

    兩岸攜手 修復敦煌壁畫臨摹作品

     台灣師範大學文保中心成立12年來,成功搶救為數眾多的名家作品,當中不僅包含藝壇大家張大千與溥心畬等人畫作,更曾接受敦煌研究院委託,協助修復敦煌壁畫的知名臨摹作品,在兩岸蔚為佳話。

  • 對準台大系統3校學生 台師大文保文資學程招生中

    對準台大系統3校學生 台師大文保文資學程招生中

    被稱為「畫作五星級健檢中心」的台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文保中心),專為受損畫作或文物進行保存維護。為培育更多新生代專業修復人才,今年度文保學程結合文資學程展開招生,目標招收台灣大學系統3校對文物修復有興趣的大學生,招生時程至2月28日前受理網路報名。

  • 精進維修技法 文物修復師學銲接

    精進維修技法 文物修復師學銲接

     一般銲接技術多用於建築或工業,其實也能應用在維護藝術展品與歷史文物,勞動部勞發署桃竹苗分署銲接實務班學員韓克瑄,過去曾在台南奇美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擔任文物修復師,為專攻金屬文物修復,她參與銲接職訓,盼結訓後投入金屬文物修復工作,為文物爭取重新亮相機會,再現當年風華。

  • 文物修復師參與職訓學銲接 助歷史文物再現風華

    文物修復師參與職訓學銲接 助歷史文物再現風華

    一般銲接技術大多使用在建築或工業領域,其實也能運用在藝術展品和歷史文物的維護。勞動部勞發署桃竹苗分署「銲接實務班」的在訓學員韓克瑄,過去曾先後在台南奇美博物館及荷蘭國家博物館擔任文物修復師,為專攻金屬文物展品修復,她報名銲接職訓,盼在結訓後投入金屬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努力為文物爭取重新亮相機會。

  • 北京故宮北院動工 專家解答世界最大宮殿群開分號

    北京故宮北院動工 專家解答世界最大宮殿群開分號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7日報導,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已有603年歷史,192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至今也98年了,很快就要有分院,2022年12月30日,立項籌備已近10年之久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正式動工。專案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澱區西北旺鎮的西玉河村。南側臨水,北面疊山,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距離故宮博物院30多公里,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車程。專案總負責人指出,目前故宮北院正在加緊建設,爭取用三年時間,在20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時,全面建成。

  • 故宮歷年359件瓷器破損 蘇貞昌:台灣重視文物遠勝他國

    故宮歷年359件瓷器破損 蘇貞昌:台灣重視文物遠勝他國

    國立故宮博物院3件國寶瓷器破損,引起外界關注,故宮院長吳密察今證實,故宮院內光是瓷器類的文物,歷年來就有359件修復紀錄,其中破損成碎片的文物至少就有250件;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台灣在愛好和平、重視文物的方面「遠勝於其他國家」。

  • 跨系、跨校選修學分 政大生洪湘亭勇邁文物修復師之路

    跨系、跨校選修學分 政大生洪湘亭勇邁文物修復師之路

    政大歐語系法文組大四生洪湘亭,向學校爭取到這學期跨成大修化學系3門共7學分的課程,朝文物修復師的職涯目標努力。對於洪湘亭跨校選修超過規定的6學分,政大校長李蔡彥不但同意,還在核批公文寫下「加油」給予鼓勵。

  • 故宮毀損3文物若修好價值剩多少 專家曝驚人數字...太慘

    故宮毀損3文物若修好價值剩多少 專家曝驚人數字...太慘

    國立故宮博物院人為因素,造成3件瓷器毀損,引發軒然大波,院長吳密察更遭控訴意圖隱瞞,究竟這3件文物修復後還剩下多少價值,鑑定專家也給出悲慘答案。

  • 嘉縣故宮南院二館動土 2027年試營運

    嘉縣故宮南院二館動土 2027年試營運

     故宮南院二館「故宮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歷經3次流標後,終於在7月27日決標,南院22日盛大舉辦二館主體建築動土儀式,總工程費31億9394萬元,主體建築預計2026年10月前完工,再由故宮接手室內裝修及策展,2027年12月底開館試營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未來南院將有雙主館相互輝映,大幅增加展示空間。

  • 三星堆開箱驚奇 陸媒熱評:還有很多歷史之謎等待破解

    三星堆開箱驚奇 陸媒熱評:還有很多歷史之謎等待破解

    大陸央視新聞17日報導,三星堆再「上新」,8號坑新出土的頂尊屈身倒立銅人像與36年前2號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完美拼合,話題再次登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一起「蹲守」。這一重磅新聞揭示的資訊巨大,也留下巨大想像空間。

  • 探索劍魂如初 AR華麗呈現小說場景

    探索劍魂如初 AR華麗呈現小說場景

     「元宇宙」熱潮下,出版品發展出沉浸式體驗AR劇場。以作家懷觀叫好叫座的原創小說《劍魂如初》為藍本,全台首部360度環形AR劇場《劍魂如初:尋找蕭練》讓讀者透過平板電腦,探索小說中的場景。

  • 央視春晚重量級「大腕」:揭秘三星堆青銅大面具進京路

    央視春晚重量級「大腕」:揭秘三星堆青銅大面具進京路

    澎湃新聞報導,四川古文物三星堆最新出土、世界最大青銅面具,昨晚在大陸央視春晚正式亮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和《國家寶藏》節目主持人張國立一起,向各界正式發佈這一重大考古成果,為春晚觀眾送上特別的新春大禮,也以此致敬中國考古百年。

  • 英國考古學家泰納沃克研究台灣人從哪裡來 申獲永久居留證

    英國考古學家泰納沃克研究台灣人從哪裡來 申獲永久居留證

    來自英國的泰納沃克(Gordon Howard Turner Walker)是一位考古學博士,專精於考古文物修護及骨頭分子鑑定研究,除協助台中惠來遺址出土的人骨研究外,目前他計畫從台灣原始人的DNA鑑定,瞭解台灣的原始人種從那裡來。因修復文物及相關文化資產考古工作有優異表現,泰納沃克於今年11月以「高級專業人才」身分,申獲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