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物部門的搜尋結果,共53筆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9日出席由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辦公室舉行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儀式,接收2件重要石刻文物,並與美方簽署返還協定。統計從2015年以來的8年間,美方已5次向中國返還共404件(套)文物藝術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黃屏表示,這體現中美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努力和緊密合作,有利為中美關係注入正能量。
大陸湖南一座村莊近日進行修路工程,意外挖到一塊形似「龍爪」的石頭,表面還有「鱗片」紋路,被認為可能是化石,工人趕緊通報文物部門,此事曝光後,吸引不少民眾前往當地打卡,不過專家表示,研判龍爪並非化石,只是形狀像龍爪的石頭。
耕作意外挖到寶!大陸四川德陽市一名農民日前在自家田地工作,期間戳到一個硬物,原本以為是石頭,挖出才發現是個鐵鍋,裡面裝有12件瓷器和其他農具,讓他驚覺不對勁,趕緊聯繫相關單位,經過鑑定後得知,此為元朝文物。
前往北京旅遊的人士在景點的安排上,市區內當然以紫禁城為首選,郊區則以八達嶺長城與定陵為必遊之地。其中定陵為明朝皇陵,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發掘出來,可惜當時考古知識與技術不足,開挖後的墓葬文物因缺乏保存技術與妥善照顧而大量毀損,被稱為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自此大陸官方決定,在未獲得充分的技術、知識與財力前,不再主動發掘古代皇陵墓葬,也因此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雖有13座,但至今只發掘了定陵並開放參觀。
河南省遭遇極端暴雨天氣,鄭州市、洛陽市、鞏義市、濟源市、新鄉市等地的多處全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險情。鄭州商城遺址、龍門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出現土石崩塌,但文物本體暫時安全。大陸國家文物局21日決定動用文物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項目資金,確保河南受災文物第一時間得到保護。
作為千年古都,大陸陝西省會城市西安的大型交通建設一旦動土施工,屢屢變成「考古現場」,可說「處處都有墓,一挖就是文物」,在西安挖地鐵,不僅施工隊累、考古隊也累。
文化部為傳承義民文化,補助雲林縣北港鎮義民廟進行文物鑑定,學者專家以射線螢光分析儀等科學儀器,檢測神尊、墓碑、神位牌、香爐等7件文物,一旦確定為古物,便可由文化部門列冊保護,並為台灣的閩籍義民信仰建立珍貴的文物文化價值。
河南三門峽市發現西漢初期墓葬,挖掘出土2300多件文物;當中發現的鵝首曲頸青銅壺,存有3000多毫升黃褐色液體,成為矚目焦點。經考古研究所檢測確定,壺內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具止血消炎作用的藥酒。
雲林縣北港鎮義民廟為傳承義民文化,整理廟內數十件百年文物,自費請學者普查後,再報請文化部協助,廟方21日表示,文化部已決定補助經費,針對清代石爐、匾額、墓碑等文物進行鑑定,希望藉由公部門確定為古物,永續傳承後代子孫。
雲林縣北港鎮義民廟為傳承義民文化,整理廟內數十件百年文物,自費請學者普查後,再報請文化部協助,21日廟方表示文化部已決定補助經費,針對清代石爐、匾額、墓碑等文物進行鑑定,希望藉由公部門確定為古物,永續傳承後代子孫。
山西文物部門今天(10月30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古建築保護的最新數據,表示該省境內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國保)已增加為531處,居大陸之冠,而國保數量排名前五的地級市中,山西占4席,國保古建築占大陸總數近1/5。
3月12日,原本當天日本東京有一場眾所矚目的重量級拍賣,拍賣物為「西周晚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卻在拍賣前幾天突然被撤下。拍賣公司於官網聲明,「西周晚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拍品涉及家族遺產糾紛,決定中止此拍品拍賣。」當時已有業內人士認為其中必有隱情。
大陸國家文物局今天(9月10日)早上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已成功追回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銅組器,8月23日已低調由日本送返,是大陸近年來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實施跨國追索的價值最高的一批回歸文物。
現代家庭利用辦活動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但古代人又是如何慶祝新生命的誕生?大陸內蒙古自治區近日在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新發現一處內容豐富、畫面生動的岩畫。初步判斷,這處岩畫的鑿刻年代距今約4000年,岩畫內容反映部落成員慶祝新生命誕生的情景。
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義大利總理孔蒂的共同見證下,中義雙方代表在3月23日,交換關於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包括古樸渾厚的馬家窯文化紅陶罐,線條流暢的漢代繭形壺,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獨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畫精細的清末至民國紫砂壺等,長期在海外漂泊的中國文物,終將踏上「回家」路。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義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協議,兩國關係急遽升溫。大陸新華社報導稱,當地時間23日,在習近平和義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陸義雙方代表交換關於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這批文物時間跨度長達5000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
日本東京中央拍賣公司原定周二(12日)拍賣西周晚期一組青銅器皿「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但該公司(10日)在官網發聲明稱,該批拍賣品涉及家族遺產糾紛,決定中止拍賣。有業內人士透露,該組器皿已質疑為近年走私境外的盜掘文物,大陸公安等部門正追查。
大陸新疆沙灣縣公安局警方,偵破新疆公安廳掛牌督辦的「7‧28」團夥盜掘古墓葬案,已逮捕嫌犯5人,追回共3件春秋戰國至漢代文物,多次盜挖古墓的5名「摸金校尉」先後落網。經新疆博物館鑑定,該案中所收繳的3件陶罐,都是大陸的國家三級文物,年代為春秋戰國至漢代時期。
中國旅遊標誌究竟是「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還是「天馬」、「飛馬」?多年來不同單位各用各的,旅遊部門喜歡用「馬踏飛燕」,文物部門則多用「銅奔馬」,莫衷一是。甘肅省文物局長馬玉萍5日表示,「銅奔馬」一名已經用了近50年,並被國際與國內認可和接受,為享譽世界的明星文物,名稱不宜輕易改動。
中國被盜(丟失)文物資訊發布平台上線啟動儀式16日在陝西西安舉行。該平台旨在為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工作提供依據,為打擊文物犯罪和規範文物市場管理等工作提供資訊,為民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多元化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