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革的搜尋結果,共962筆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涉及論文抄襲,9日被台大核定撤銷國發所碩士學位,但林智堅卻開記者會質疑台大審查不公,在黨主席、總統蔡英文力挺下繼續強辯,不少網軍側翼也紛紛動起來;近日更有號稱台大學生發起網路連署,要求台大重啟林智堅論文審查,消息傳來,讓PTT鄉民嗨翻直呼:「綠兵衛,發動學術大革命」、「我覺得這是反串耶」、「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日前發布新書《溫暖的魄力》,內容推崇中共毛澤東接班人林彪是「帶兵又帶心」,遭國民黨質疑忽略台灣醫護防疫貢獻,還酸說難道選個首都市長,還需要特別當「中共同路人」討對岸歡心。對此,陳時中28日受訪直言,現在不是文革時代,犯不著做文字獄。
中共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西走時,先跨過湖南省南部,到達廣西省東北部的興安、全州段,欲渡湘江再西進時,遭遇國軍伏擊,稱湘江之戰,得渡江再西進者僅剩下約3.6萬人了,損失不小。然後由廣西,貴州,在民國24(1935)年1月15日到達遵義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中,排除了中共中央裡面的國際派,重新確定以本土派毛澤東為黨中央領導人,後再經雲南,四川,青海等省跡近蠻荒之地跋涉,於民國24年(1935)10月到達陝北,僅存數千人,加上陝西當地紅軍,總數不過一萬人左右。然後有楊虎城西北軍和張學良東北軍奉命在陝西剿共,而有民25年(1936)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從而有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第二次合作的抗日作戰。
最近在大陸火紅的「王心凌現象」,引發兩岸華語音樂此消彼長的討論。曾長年在大陸工作的資深文化藝術工作者邵懿德指出,這40年來華語流行音樂面臨了科技革命、中國大陸崛起等衝擊,但像是歷經文革、盜版猖獗等背景,反成為台灣流行樂在大陸發揮影響力的契機;他直言當前大陸的音樂環境確實強勢,但台灣仍可透過多層面的整合、朝產業化努力;最近大陸針對演藝圈大張旗鼓的「清朗運動」,對台灣而言,反而是個機會。
故宮國寶最後一位押運人,故宮人稱「索公」的索予明, 19日中午11時30分於家中仙逝,享嵩壽103歲。前故宮院長馮明珠感傷表示,「當年的文物押運人,索公是存世的最後一位,他的離去,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筆者持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主題繼續民進黨組黨7年前1979年12月10日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相關研究,本文主要引用2022年1月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林本原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六冊‧軍法審判,解讀美麗島事件後進行公開審判以及當時媒體報導的情形。由於篇幅與時間限制,只能將焦點放在施明德、黃信介身上。
台北市政府網軍爭議燒不停,多名市府員工因上班時間使用PTT帳號發文遭懲處,有人被記過2次、年終考績丙等且取消年終獎金。政論名嘴「宅神」朱學恒今(14日)爆料,日前上網發文批評民進黨防疫不力的北市府林姓員工,公私領域均遭到民進黨公審,讓他感嘆「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台灣的本土化運動從李登輝開始,歷經陳水扁的大鳴大放,到了2020蔡英文連任達到登峰造極。這種從教育,文化,政治,三管齊下的「新文革」,在策略與運用上,可說是非常成功的。
筆者持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繼續民進黨組黨7年前1979年12月10日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研究,主要引用2022年1月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張世瑛、林映汝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二冊,由當時官方的機密文件中了解事件前,美麗島雜誌社南投分社聯歡晚會上黃信介、張俊宏、黃順興、孟祥柯、呂秀蓮、黃煌雄、姚嘉文、林義雄等先後演講中所提出的問題,筆者認為十分重要,予以討論。
考試院通過公務人員特考規則修正,明年起部分特考不再考公文,民進黨立委鄭運鵬質詢時稱,還有一個「食古不化」可廢考的是國文,「年輕人不該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綠委三不五時欲「去中國化」而後快,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但這也應了清朝學者龔自珍說的「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這句話。
一名秦姓男子三年前將在對岸大陸屬於極其珍稀、具有高收藏價值的「大藍天」郵票,委託另名吳姓男子鑑定和詢價事宜,雙方並議定若郵票為真品,吳男享1300萬元優先購買權,不料吳男竟偽造郵票加以調包,把假郵票還給秦男。刑事部分,吳男被依業務侵占罪判刑一年,台北地院民事庭再判決1300萬扣除吳男先前已付的80萬,他應給付剩下的1220萬元。可上訴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將繼續討論民進黨組黨十年前1977年11月19日發生的「中壢事件」,本文主要引用李煥的回憶。筆者原來希望這一期文章結束「中壢事件」的討論,但是資料與問題需要解釋的不少,所以延至下一期文章。
前往北京旅遊的人士在景點的安排上,市區內當然以紫禁城為首選,郊區則以八達嶺長城與定陵為必遊之地。其中定陵為明朝皇陵,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發掘出來,可惜當時考古知識與技術不足,開挖後的墓葬文物因缺乏保存技術與妥善照顧而大量毀損,被稱為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自此大陸官方決定,在未獲得充分的技術、知識與財力前,不再主動發掘古代皇陵墓葬,也因此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雖有13座,但至今只發掘了定陵並開放參觀。
《往事並不如煙 續篇》一書中,章詒和老師維持如同前作一般的書寫風格,同樣是以晚輩的眼光描繪著另一批父親相交幾十年的老友──沈雁冰、沈鈞儒、葉恭綽、洪深、左舜生等人的人生故事,他們有愛有恨,有為有守,隨個人的稟性而異……
揚厲鋪張、添枝加葉自西洋歐美蔓延台灣島內,隔著一灣海峽的中國大陸彷彿佈滿劍樹刀山;當他們一再釋出善意,也成了虎狼出穴的號角。殊不知,中國自周代就已完善了優良政治傳統——《詩》曰:「天命靡常」;《左傳》引《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如此思想構建了統治者的良知——異乎西方,中國的統治者需要導正民風、樹立法度,而非市場之商品、資本之令牌、名利之侍僕。
乙丑國變,孟小冬隨杜月笙第四房夫人姚玉蘭,隨杜月笙一起去了香港,那時杜月笙的氣喘病已到晚期,經濟上也已捉襟見肘,不能和在上海時同日而言。他和同時去港的建築包工頭陸根泉(1949年前上海的西藏路橋、烏鎮路橋以及沿蘇州河沿岸的許多倉庫,均是陸根泉營造作所建,共軍進攻上海時,市郊周圍的鋼筋碉堡也是湯恩伯交陸根泉所建,陸根泉是官商,所以也非逃香港不可)合租堅尼台18號同一幢樓居住。
廣西近日出現因違反規定被抓起來遊街示眾的案例,引網民驚呼。這則發表於推特上的視頻在12月28日起在網路上開始流傳,視頻中可見4、5個穿着白色隔離衣的人,雙手被人以擒拿姿勢從後面架住,排著隊在大街上遊街示眾,街旁有成排的警察監督,被押著遊街的人胸前前還掛着印有照片類似大字報的牌子,遊街隊伍還沿途播放要求嚴守防疫措施的廣播。
說到這裡,筆者又要贅言幾句,說一下張大千長子張心智的岳父魯大昌。
每當我看到張大千先生晚年在海外的精美畫作時,腦子常會閃過一絲念頭,好險啦,幸虧他沒有留下,否則世界上哪會有這些精美作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