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五四運動的搜尋結果,共82筆
中國在102年前之所以發生五四運動有兩個概念。其一,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其二,民族主義的覺醒,以致當時從北京到上海,全國各地群眾上街遊行及示威抗議以表達不滿,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其實,放在今日台灣社會也一樣適用。現有國賊在內搗亂,外有主權矮化,不是嗎?
中國在102年前之所以發生五四運動有兩個概念。其一,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其二,民族主義的覺醒,以致當時從北京到上海,全國各地群眾上街遊行及示威抗議以表達不滿,提出了「外爭主權丶內除國賊」的口號。其實,放在今日台灣社會也一樣適用。現有國賊在內搗亂,外有主權矮化,不是嗎?
1940到1970年代,國民黨在台教育政策注重民族主義及愛國教育,日本侵占釣魚台,將五四運動到八年抗戰的仇日記憶,新仇舊恨,在台美華人知識份子血液中洶湧澎湃,運動已經無法避免。
他們抗議黨箝制知識分子、昔日群眾運動(如對付反革命分子)太過粗率殘酷、奴從蘇聯模式、生活水準太差、禁止閱讀外國文學、官僚幹部貪汙腐化,以及黨員享有太多特權,成為脫離群眾的一群。漢口一位會計學教授即認為早期的群眾運動「嚴重違反人權」。他還說,「這是暴政!這是惡毒的!」保護黨候選人的投票制度是一齣鬧劇,「今天,我們甚至不清楚我們選出來的人高矮胖瘦,更不消說他的品格和能力。我們變成了投票機器。」
1919年五四運動的精神在於破除舊中國,而2020年5月4日很可能被註記為全球新冠肺炎的解封日,從歐洲、美國、一路到亞洲,鑑於疫情趨緩,加上經濟萎縮陸續對國民解禁。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的西班牙與義大利鬆綁禁足限制,並小幅度開放商家,而美國約一半的州也陸續重開。但專家警告,要想解封恢復日常生活,就得具備病毒快篩與抗體快篩的技術與能量。
《白先勇的文藝復興》這個書名不免有點誇張,書名的最後加一個「夢」字會比較恰當。我少年時期住過上海、香港,這些都是比較西化的城市,我在香港初中進讀拉薩書院(La Salle College),那是一間耶穌會教士創辦的中學,很多老師是愛爾蘭教士,在那裡我們要念聖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西方宗教天主教。後來在臺灣上大學,念的是外文系,更進一步受到西方文學、西方文化的感身影響。當時對西方文明近世紀的偉大成就,無限景仰、由衷欽佩。西方人這幾個世紀迸發出來的創造力,在各個領域:文學、音樂、藝術、戲劇等等,皆有驚人的成就,科學、醫學更是領先世界。稍微研究一下西方文化發展歷史,便知道西方人之所以在近世紀有如此傑出的文化成就,皆源自於十四至十六世紀,從歐洲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那是一個人類思想大解放的運動,其淵源悠遠,內容廣博複雜,其靈感得之於歐洲經過中世紀一段「黑暗時期」之後,重新發現古希臘、古羅馬文明。
從前我們中國的學生,口裡法螺破天,筆下天花亂墜;到了實行的時候,一個縮頭縮頸。不但比俄國的學生比不上,就是比朝鮮的學生都要愧死了!惟有這次一班青年學生,奮空拳,揚白手,和黑暗勢力相奮鬥,受傷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傷而死的也有,因志願未達而急瘋的也有。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無論是贊成的反對的,總不能不認「五四運動」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這件事為中國的政治史上,添一個新改革,為中國的社會史上開一個新紀元,為中國的思想史上起一個新變化!
台大校史館正舉辦「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展覽」,也陳列去年因為校長遴選案爭議而在台大校園引發的「新五四運動」資料,引發台大學生會不滿。台大今天表示,將於主題區展示此次學生團體之聲明內容,以達平衡展覽與呈現。
值五四運動百年,當年喚起中國青年反帝國主義的愛國情緒,以及以民主、科學為精神的「新文化運動」,實則也深刻影響了台灣知識分子。時至今日,雖然五四運動的相關學者看似是隨著國民政府而來台,作家楊渡指出:「台灣的民主自由,其實可視為是五四運動最具體的實踐成果。」
旺報觀點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這是一場在民國初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不過標榜延續中華民國國祚的台灣執政黨及民間對這場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運動的熱度及重視程度,卻遠不及大陸。
編按:一戰結束後,列強主張戰敗國德國在山東權益移轉給日本,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發起抗爭,並在全中國展開,一場「內除國賊,外抗強權」運動從此星火燎原,並影響數十年後中國文化啟蒙、愛國運動、甚至女權運動。值五四百週年之際,本報特製專題以紀念。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大陸從官方到民間都舉辦紀念活動。而與之相比,在台灣卻少有人提及,只見在學界、知識分子群體內零星地討論。這並不難理解,在當下的台灣歷史教育中,「去中國化」必然淡化台灣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與作用,台灣的多數年輕人與民眾自然也無法在這一事件上與大陸產生太多共情、共感,民進黨政權也會盡力避免去喚醒這種「共同記憶」。也正因如此,呼喚兩岸對五四運動的共同記憶,讓五四運動成為聯結兩岸的共同歷史情結,在今天才顯得更為重要。
中研院「五四運動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從賽先生、新文學到愛情觀,近百名學者齊聚,討論五四運動百年。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五四的意義就在於普世價值,同時也是一場道德革命,以前五四都著重討論德先生、賽先生或是愛國精神,但後來也關注到所扮演的「啟蒙」性質,影響許多人對愛情和婚姻的觀念,從家族制度的變化,延伸到道德革命的層次,改變了對感情的看法,媒妁之言亦逐漸減少。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大陸從官方到民間都舉辦紀念活動。而與之相比,在台灣卻少有人提及,只見在學界、知識分子群體內零星地討論。這並不難理解,在當下的台灣歷史教育中,「去中國化」必然淡化台灣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與作用,台灣的多數年輕人與民眾自然也無法在這一事件上與大陸產生太多共情、共感,民進黨政權也會盡力避免去喚醒這種「共同記憶」。也正因如此,呼喚兩岸對五四運動的共同記憶,讓五四運動成為聯結兩岸的共同歷史情結,在今天才顯得更為重要。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年發表講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馬敏對此認為,這是紀念五四運動以來給予最高評價的一次,並且結合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給予五四運動充分肯定。他表示,五四運動為大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復興上起到了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台大新校長未上任,又爆出5名一級主管走人,雖然校方聲稱5名主管都是個人因素離去,不過前台大教務長郭鴻基今天自爆自己是「被離職」!
教育部拔管引起軒然大波,反拔管烽火四起,台大自主聯盟上個月4日發起新五四運動,吸引上萬師生、家長、校友響應。熱心的攝影師施銘成當天全程參加,並剪輯成影片,今上傳到YOUTUBE上。
今年恰逢「五四運動」青年抗爭運動的99週年。而5月4日當天,在台大抗議教育部粗暴拔管,侵害大學自治的「新五四運動」,卻少有在學學生參加。反而是現場有數名台大學生「反向抗議」,而且許多學校的學生會或學生議會,也都發表聲明(不論是否代表全體學生)對「大學自治」表示疑懼,認為應該要追求「校園民主」。這顯示了什麼?
不滿教育部拔管,台大上周五舉行新五四運動,捍衛大學自主,有網友在臉書PO出一張照,點名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出來管管你兄弟」。管中祥昨晚在臉書自清「各位寄來的照片跟標記我都收到了,但我也不知道要回什麼,只能陪著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