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聞社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儘管疫情已近爆炸式增長,但大陸仍一再拒絕接受美國提供的疫苗。美國之音引述彭博新聞社6日報導說,由於擔心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及其對經濟的衝擊,甚至導致全球疫情大流行捲土重來,美國已反覆通過各種管道提出向中國提供mRNA疫苗等援助,但是中國一直不願接受。彭博的報導顯示,美國試圖說服大陸的力度超過了以往所瞭解的程度。
中國新聞社3日報導,近日,已成美國頭號毒株Omicron亞型毒株XBB.1.5引發民眾關注,「上海已測到XBB毒株」也衝上了熱搜。大陸專家為此解讀XBB毒株致病力到底如何?會否導致二次感染?
中國新聞社報導,大陸國家衛健委26日晚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大陸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冠感染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為何選在此時從「乙類甲管」回歸「乙類乙管」?防控措施將有哪些不同?新冠肺炎更名又意味著什麼?專家表示,現已具備回歸「乙類乙管」條件,回歸之後,應當提升疫苗接種意識。
新聞集團今天任命「星期日泰晤士報」總編輯塔克(Emma Tucker)擔任「華爾街日報」與道瓊新聞社新總編輯,成了「華爾街日報」創刊133年來的首位女總編輯。
沙烏地新聞社(Saudi Press Agency,SPA)今(6)日報導,「為了加強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和卓越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2月7日至9日對沙國進行正式訪問。
日前由天津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主辦的第四屆「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在天津盛大開營。相關台資企業負責人、臺籍醫生、教師和在津就讀的臺灣學生等各界代表參加了開營儀式。天津市台辦副主任原清出席了開營儀式並致詞。
《日本經濟新聞社》近日發表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調查報告,這項匯總多位中國經濟專家預測的報告認為,今年中國受房地產市場與疫情防控影響,GDP增長率預測僅3.2%,相較於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其他新興國家平均增長率5.3%低了許多,也是自199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低於亞洲新興經濟體。
網路上對物價高漲的民怨日深之際,沙烏地阿拉伯今天宣布直接對公民撥款數十億美元,以緩解通膨衝擊。
1710:俄將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英參謀長一句話示警
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變異株可能更容易導致兒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upper airway infections),嚴重者,可能導致年幼患者心跳停止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俄羅斯國營新聞社RIA Novosti的新聞影片顯示,俄軍的9K720伊斯坎德爾飛彈(Iskander,北約名:SS-26)開始加覆偽裝衣,顯然是擔心烏克蘭無人機的轟炸。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出版青少年繪本小說「1930.烏山頭」日文版,昨天在日本東京誠品生活日本橋舉辦新書發表會,活動以台日連線視訊方式進行,探討嘉南大圳水文化。
(15:03更新)路透社報導,針對親俄勢力指控烏克蘭武裝部隊在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發射迫擊砲,烏克蘭軍方否認指控,指出反而是反叛軍砲擊烏克蘭部隊,而烏克蘭軍隊並沒有還手。
路透25日報導,立陶宛外交部正考慮將「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更名為「駐立陶宛台灣人民代表處」,以緩和目前嚴重對立的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8月短短不到兩個星期,新冠病毒攻城掠地,再度改寫人類認知。人類自有疫苗史以來,從來沒有一種針對病毒的疫苗,打或不打如此讓人進退失據。
美國兒童確診、重症頻傳,被專家形容為一場幼童的瘟疫。有家長擔心,子女還沒打疫苗便回歸校園,就跟沒穿盔甲、卻還是上戰場一樣。該如何確保幼童安危?孩子什麼時候能打疫苗?
立陶宛捐助台灣2萬劑AZ疫苗,回報台灣去年捐助的10萬枚口罩,讓人對這個東歐小國產生好奇心。立陶宛為挺過疫情、大刀闊斧推出經濟新舉措,是今年Q1唯一經濟沒有衰退的歐洲國家,同時也全力搶攻疫苗代工市場。
日本朝日新聞社今天宣布實體報紙從7月起漲價,這是除了日本政府調漲消費稅使售價上漲外,朝日新聞社時隔27年首度主動漲價;漲價原因是廣告等收入減少,讓經營已達極限。
以色列、英國等疫苗施打率過半,紛紛邁向解封,新加坡也打響亞洲第1槍,宣布6月中後逐步解封;但同時,越南卻傳出2代的新型變種病毒,為何新加坡現在敢喊出放寬警戒等級,是過度樂觀、還是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