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興大國的搜尋結果,共168筆
中東《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本週五(25)專文分析,金磚國家集團(BRICS)與新型態的多極世界(Multipolarity)時代,成員國擴大的舉措並不令人意外,受到正在改變的世界秩序影響,中東和北非地區(MENA)也將成為世界舞台要角。該集團很快還會邀請更多的新成員國家加入,這些成員將根據地緣政治重要性而不是意識形態來選擇。
根據聯合國組織公布的數字,印度人口在今年5月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不僅最多還年經,這讓印度自信滿滿。而在抗中的氣氛中,新的印度敘事也充滿西方媒體,充斥印度成為新興超級經濟大國的想像,宣稱印度的黃金十年甚至一個印度世紀即將到來。
根據聯合國組織公布的數字,印度人口在今年5月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不僅最多還年經,這讓印度自信滿滿。而在抗中的氣氛中,新的印度敘事也充滿西方媒體,充斥印度成為新興超級經濟大國的想像,宣稱印度的黃金十年甚至一個印度世紀即將到來。
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的烏克蘭和平會議6日在吉達落幕,4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烏克蘭危機解決途徑展開討論。如會前大多數分析所料,這次會議僅重申了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等若干基本原則,並就維護全球糧食安全等具體問題建立後續磋商機制達成一致,這些成果距離全面解決俄烏戰爭仍有距離。
中美關係正處在1972年中美實現「跨太平洋握手」以來的最糟糕狀態。其深層次動因,在於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由過去長期既成的「垂直對比關係」,日益變成向中國傾斜的「水平對比關係」,形成了十分典型但又具有21世紀新科技革命特點的「新興大國同守成大國」關係結構。
美元得天獨厚的國際貨幣(國際通用交易貨幣,Vehicle Currency)地位,讓美國儼然成為全球的央行—擁有貨幣的發行權。當美國執行其貨幣政策,透過貨幣供給的增減來達到其經濟目標,其影響必然牽動國際經濟局勢。換言之,擁有國際通貨發行權的美國,是有能力透過其貨幣的發行來進行跨國的經濟干預。這個特殊權力有其歷史背景與要件,故引起其它新興大國的覬覦並企圖取而代之,乃屬常理。
西安VS.廣島,全球地緣之爭擂台賽同一時間在極具象徵意義的兩個城市上演,就全球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也意味著全球地緣之爭正式邁入3.0階段。
西安VS.廣島,全球地緣之爭擂台賽同一時間在極具象徵意義的兩個城市上演,就全球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也意味著全球地緣之爭正式邁入3.0階段。
據《環球時報》引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知名記者湯瑪斯·弗里德曼14日文章指出,自己毫不猶豫地希望生活在一個中國人民與所有其他人民都共同繁榮的世界上,並不相信中美註定要發生戰爭的說法。他認為兩國註定將相互競爭、相互合作,並找到平衡二者的方式,更強調在當今相互融合的世界中,認為中國可以在經濟上崩潰,但美國仍然繁榮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美國拜登政府正努力維持一個已經不復存在的(美國)單極秩序(Unipolar order, 一切聽美國的)。當美國從冷戰走向所謂的單極世界後,許多學者、評論家和世界領袖隨即開始預測、並且積極尋求回歸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中東、中亞、南美洲東南亞等140餘國,以行動代替話語邁向多極化世界,去年11月中於峇里島舉行的B20會議(不是G20)上,世界經濟論壇(WEF)主席史瓦布(Klaus Schwab)也宣布,單極世界秩序已經結束,為何美國如此害怕?
大陸晶片業遭美國強力制裁,甚至面臨Chip 4晶片聯盟的圍堵,先進製程晶片發展已確定受到嚴重打擊,外界關注大陸該如何突破困境,專家分析指出,成熟製程、新興半導體技術與大國經濟都是可以把握的方向。
儘管外界有評論指出,最近的「拜習會」顯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收縮戰狼外交,期望與美國媾和,但也有評論持保留態度,認為二十大後,習近平重用王毅,又準備提升秦剛為外交部長,依然會延續舊戰狼外交路線。面對這兩個衝突觀點,仍,須從大陸最近的外交作為來觀察才能獲得貼近事實的判斷。
大陸人社部網站15日發布消息,大陸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顯示前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獲任命為大陸外交部副部長。
拜習會即將登場,美國總統拜登稱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畫紅線,其中包括台灣。學者解讀,美中關係或出現短期和緩,但美國所主導國際秩序的衰敗無法改善,大國衝突管理仍困難。所謂「紅線」,應是要求北京禁止片面以非和平方式改變現狀,但雙方並無互信,只是動態的危機管理。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尚未明確,但是否會影響到美國對中政策及國際關係,備受關注。台大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張登及10日表示,拜登政府在此次選舉小敗為勝,美中關係或會在舉行拜習會時出現短期和緩,但並無法改善自由國際秩序的衰敗,大國衝突的管理仍更加困難。
中美兩國的矛盾程度與日俱增,從現在起到2035年、或者到2049年左右,中方將會如何回避這種衝突即將帶來的風險?中國如何面對美國的打擊?中共二十大新聞發言人孫業禮表示,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國從來不信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新興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守成勢力的阻擋,產生不可避免的衝突),反對「國強必霸」的邏輯和零和博弈的思維。
中國與俄國誰對美國的未來挑戰更大,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給出了答案。伯恩斯在中情局自家Podcast節目「蘭利檔案(The Langley Files)」上表示,俄國雖仍有一定威脅性,但已是衰落的強權,而中國才是美國未來的「地緣政治核心挑戰」。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稱,有關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的預測,與歷史上對日本和蘇聯的看法大同小異,而那兩個國家都未能成功。薩默斯以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遠比預期為差,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說:「就在6個月或1年前,認為中國經濟會在某個時點超過美國是一種公論,現在沒有人這麼肯定了。」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稱,有關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的預測,與歷史上對日本和蘇聯的看法大同小異,而那兩個國家都未能成功。薩默斯以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遠比預期為差,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說:「就在6個月或1年前,認為中國經濟會在某個時點超過美國是一種公論,現在沒有人這麼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