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新興能源的搜尋結果,共83

  • 資策會MIC: 從MWC看到全球電信業六大發展趨勢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從MWC預測全球電信產業六大趨勢,一,針對5G應用,元宇宙仍是熱門變現服務,電信業者開始從消費端走向發展「企業元宇宙」。

  • 金兔年明星產業 全球瘋減碳 綠色能源商機大

    金兔年明星產業 全球瘋減碳 綠色能源商機大

     歐洲RePowerEU與美國IRA都將於2023年進入執行階段,歐美政策圍繞在再生能源部署、低碳、移動電動載具及新興能源,以2030年減碳50%作為2050年達碳中和的階段性目標;接著為歐盟碳邊境機制CBAM、美國潔淨競爭法案CCS的碳盤查、碳足跡、碳審查及碳稅等金融制度。綜合而言,全球能源轉型,碳中和將由過去的道德訴求,轉變成商業規範的新時代。

  • 陸鬆綁封控 新興債強心針

    陸鬆綁封控 新興債強心針

     美國10月通膨下滑,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鴿聲響起,升息預期放緩,強勢美元應聲回落,歐洲企業獲利和經濟數據展現韌性,歐洲非投資級債基金11月表現最佳,新興債也緊跟在後表現亮眼,後市大陸防疫措施若鬆綁,有助修復新興市場投資信心,帶動新興強勢貨幣和當地貨幣債基金績效表現,後市可期。

  • 升息放緩腳步美元回落 有助修復新興市場投資信心

    美國10月通膨下滑,聯準會(Fed)鷹派升息預期放緩腳步,強勢美元應聲回落,加上歐洲企業獲利和經濟數據展現韌性,歐洲非投資級債基金11月表現最佳,新興市場債也緊跟在後,表現普遍亮眼,後市大陸防疫措施鬆綁,有助修復新興市場投資信心,帶動新興強勢貨幣和當地貨幣債基金績效可期。

  • 2022再生能源周閉幕 展現綠能推動成果

    2022再生能源周閉幕,經濟部能源局表示,這次活動設置綠能館主題館展示政府再生能源相關政策及技術研發成果,並展示國內外太陽光電、風力發電、智慧儲能、新興能源及智慧能源管理等240家廠商共同參與。

  • 台灣智慧能源週五合一開展 加乘效果迎零碳商機

    台灣智慧能源週五合一開展 加乘效果迎零碳商機

    2022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19日起五展合一開展,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今年有240家廠商使用1,000個攤位,規模創歷年新高,較去年成長43%,今年整體參展廠商較去年成長43%,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再生能源及淨零永續國際商展平台,五合一展覽呈現更有助加乘效果,促企業迎零碳新商機。

  • 《產業》台日能源高峰會 聚焦新能源趨勢與應用商機

    2050淨零碳排成全球共識,能源轉型為關鍵。致力發展能源物聯網服務的NextDrive聯齊科技,累積7年日本、台灣電力與能源市場經驗,攜手《天下雜誌》首度舉辦「2022台日能源高峰會」,邀請10位台日重磅級能源領域產官學代表,與逾250名具減碳與RE100目標之企業,從「島國淨零趨勢與挑戰」、「綠能兆元商機」、「數據加值推進用電新型態」三大核心議題,探討台日能源發展走向,聚焦最前瞻的轉型觀點與商機。

  • 產經解析-大陸復甦一波三折 政策曙光初現

     下半年來,大陸部分地區疫情、消費抑制及地緣政治衝突,導致經濟復甦之路曲折緩慢。為應對挑戰,大陸政府以降息舉措、增加房地產信貸支持、擴張基建等政策對沖經濟下行趨勢風險。基於此背景和政策實施,我們對大陸金融市場做出以下分析。

  • 經濟部明年將擴增至8處地熱探勘場域

    配合2050國家淨零路徑政策,為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進而開創綠色商機成長,其中新興潛力資源的發掘,為能源開源政策的首要任務。經濟部預計自112年起,擴大投入前瞻地熱資源先期探勘之量能,邀請國內地球科學、地質資源相關校系,籌組「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臺」,於26日上午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藉由大平臺之人才、技術及探勘資訊的交流,來加速國內地熱資源確認,促進探勘技術發展及專業人才培育,朝永續利用地質資源的目標邁進。

  • 《科技》亞洲硬體獨角獸 2趨勢帶動3類型發展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亞洲及全球的獨角獸公司多以軟體和網路平台類型為主。從硬體相關獨角獸來看,在全球疫情影響與碳中和發展趨勢下,帶動新能源車、無人機、教育科技等類型獨角獸興起,營運模式提供科技業者不同的創新發展策略思維及事業布局。

  • 海外基金 全球資源型逆勢正報酬

     今年整體投資市場受到通膨議題波及,各類股債市齊跌,檢視今年以來國內投信發行的各類海外基金來看,其中全球資源型基金受惠通膨題材逆勢走強,成為唯一正報酬的基金類型,其他區域型股票基金均隨各區域股市表現失色,其中美國股票基金與大中華股票基金表現最差,平均跌幅均超過23%。

  • 名家觀點》林伯強:因應G7限價俄油大陸應加速能源多元化戰略

    名家觀點》林伯強:因應G7限價俄油大陸應加速能源多元化戰略

    大陸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目前七國集團(G7)正在謀畫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這一制裁手段想要達到目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但是,無論該制裁手段效果如何,美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在能源方面的制裁與反制裁博弈無疑將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影響,中國應加速能源多元化戰略。

  • 對抗通膨 資金湧入天然資源類股

    在整體對抗通膨的氛圍下,市場資金湧入能源、拉美及天然資源等市場,相較於成熟市場及科技股的負報酬,能源指數有上漲高達5成,新興拉美與天然資源指數表現也不遑多讓。法人表示,投資關鍵資源基金將可掌握多種資源,追求各種天然資源的長期投資機會。 對於天然資源股這一波上漲原因,滙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劉柏廷指出,俄烏戰爭是關鍵資源的轉捩點,背後反映著逆全球化與保護主義興起的思維,這也將導致世界各國更加強化資源產業的需求;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接近20%,居全球第一;原油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約10%,居全球第二;金屬方面,出口鎳、銀和鉑族金屬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分別高達11.5%和9.4%;而相關農產品,小麥和大麥出口也占全球出口的比重超過15%。今年的俄烏戰爭,除了引爆全球資源供給緊張,各國開始思考資源分散化,世界開始逆全球化,亦刺激資源產業相對強勢。

  • 能源短缺揮不去 天然資源基金定期定額可續抱

    俄烏戰爭加劇原物料供需失衡,能源缺口最緊張,各國下定決心發展各種類型新能源,加上新能源車蓬勃發展,基本金屬的銅與鋁和電池關鍵材料的鎳與碳酸鋰價格走揚,供需失衡造成天然資源價格持續上漲,短線或許波動大,但戰爭驅使能源報價上漲,投信建議逢低布局或定期定額長期投資。

  •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創首屆永續獎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創首屆永續獎

     外貿協會與SEMI共同舉辦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將於10月19日至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一館展出。今年除「太陽光電」、「風力能源」、「智慧儲能」等再生能源發電主題外,新增「台灣國際多元創能展」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兩大展覽,更創辦首屆「永續獎」,透過永續獎的設立,鼓勵參展廠商使用永續裝潢,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恆水創電聯手台積 攻微水力發電

    恆水創電聯手台積 攻微水力發電

     以生態友善、環境永續、綠能創新為本,開拓綠能新領域,讓每滴水發揮更大價值,恆水創電公司與台積電7月7日簽訂全台首張微型水力發電購售電合約(PPA),為國內綠能發展寫下新頁。

  • 挺地方綠電 內蒙古補助最多

     儘管大陸透過補貼扶持自家產業的做法,屢遭歐美強烈抨擊,但為保節能減碳與能源供應穩定,官方對綠能砸錢毫不手軟。大陸財政部日前下發第二批綠能補貼資金,金額達人民幣(下同)27.5億元。僅上半年,大陸財政部對太陽能、風電、生物能源等綠能補貼接近70億元。

  • 大亞股東會 每股配發股利股息0.95元

    大亞股東會 每股配發股利股息0.95元

    國際銅價上漲,大亞電線線纜大亞去年合併營收、獲利雙雙飆史上新高,10日股東會通過每股合計配發0.95元股利股息,配發率41.3%。大亞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大亞電線電纜及漆包線銷售節節上升,長期布局著重Energy能源及Emerging新興的機會。

  • 綠色數位創新服務新興商機 企業邁向淨零之解方

    綠色數位創新服務新興商機 企業邁向淨零之解方

     全球氣候變遷、資源缺稀等因子的影響之下,「淨零碳」已然成為多國政府、產業的重要發展目標。而且以全球為構面來看,全球也逐漸形成共同性的評估框架與發展,來衡量各種經濟活動的適宜性。這也意味著,企業在思考各項經濟活動之時,除了必須支持「減碳」、「低碳」等環境友善價值之外,企業也必須依循適宜的方法與機制,來計算、分析、預測與掌握各項經濟活動所可能直接、間接產生的碳排放量,以及其連帶產生的社會與環境衝擊。

  • 422世界地球日 昇恆昌宣示減碳900萬公斤

    422世界地球日 昇恆昌宣示減碳900萬公斤

    本周五即將迎來世界地球日,免稅商店昇恆昌不僅宣示2022為ESG元年,並將規劃全年減碳900萬公斤,透過「減塑」、「節能」、「環保包裝」等三大減碳政策與一系列活動實踐企業ESG目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