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日10月製造業pmi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台股3日收復季線,三大法人同步買超共131.94億元,累計呈現連14賣超後轉連二日買超達343.06億元,中信金(2891)、中石化(1314)等15檔股價也登高一呼站上季線,三大法人連二日買超、連買期間逾1萬張,可望扮演台股本周反彈先鋒。
東南亞各國歷經今夏變種病毒造就的另一波疫情後,近日政府陸續放寬防疫限制,激勵製造業復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製造業都在10月恢復成長,印尼製造業更締造十年多來最大成長,唯獨緬甸製造業持續萎縮。
日本景氣復甦捎來好消息,10月份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漲幅創6個月以來最高,不過,全球原物料大漲與晶片短缺的問題,也正考驗著日本廠商的營運能力。
日本10月製造業活動創3年多來最快衰退速度,主要受到新訂單和產出萎縮的衝擊,顯示全球需求趨緩與貿易摩擦令日本經濟大受打擊,使得日本政府與央行採取行動以提振經濟的壓力更增,藉此可緩和中美貿易衝突與國內調升消費稅帶來的風險。
全球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外國需求大幅減弱,1日公布的日經台灣(Nikkei Taiwan)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的50.8掉到10月的48.7,跌破50枯榮線。
以中小企業為調查樣本的財新中國昨(1)日公布11月製造業PMI指數,結果數據為50.8,較10月小幅下跌,創下5個月新低。其中,新訂單增速再度放緩,經營預期指數也跌至有紀錄以來最低。不過,產出指數為4個月來首次出現上升,出廠價格指數也連續6個月擴張,讓市場略感寬慰。
財新中國昨(1)日公布大陸10月份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0.1,與9月份持平。分析稱,大陸10月製造業平穩擴張,但嚴格的環保限產政策與低庫存加大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可能對後期生產造成不利。
受惠於新訂單成長,日本10月製造業活動創下9個月以來最快的擴張速度,顯示內需可望驅動日本經濟成長。
中國製造業、服務業近來雙雙好轉。昨(4)日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上升到52.0,創下近3個月最高,反彈的趨勢與日前公布的製造業PMI一致,被視為經濟開始穩定的象徵。
大陸官方將於11月1日公佈10月製造業採購指數(PMI),但在日前匯豐中國率先發佈初值為50.4,較9月終值提高了2個百分點,創下3個月新高,且連續5個月超過榮枯分界線50,顯示大陸政府為了應對房地產市場的惡化等經濟減速情況,所採取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外界預估,大陸官方10月製造業PMI指數,可能小幅升高。
Markit/JMMA(日本資材管理協會)10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初估經季節調整後為52.8,超越前月終值51.7,並寫下7個月來新高,反映國內外訂單增長,是日本景氣自4月調高消費稅率以來很可能終於展開復甦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