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昆山廠的搜尋結果,共352筆
機構件廠新至陞(3679)因應客戶需求,增資1,000萬美元於越南擴產,越南廠第三期產能已經到位,新至陞迎接客戶轉單,預期第三季將邁入全年高峰,公司表示,今年淡季很淡,旺季不旺,但預期營運在今年觸底,2024年有望重返成長。
傳動系統元件廠直得(1597)大陸昆山廠從8月起生產備貨增加,在手訂單維持兩個月水準。由於半導體及消費性電子產業市況不佳,對微型線軌需求並未回升,直得預期,要等到明年農曆年後景氣才可能轉好,第三季應該是今年營運谷底,預期第四季起可逐季好轉。
因應全球半導體、高科技持續升級發展,南亞擬定團隊專業分工,凝聚一貫布局、多元應用利基策略。除南亞建置電子材料一貫布局,轉投資南電因應ABF載板需求暢旺,持續擴建應用於5G通訊、網通產品;南科奈米晶片產能提升。從消費電子,到高階5G高頻高速、新能源車、車用電子基板及衛星通信等領域,持穩在全球高科技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CCL龍頭台光電(2383)公告,將斥資4,000萬美元(約當新台幣12億元)在大馬擴建新廠,預計分二階段擴建每月90萬張CCL產能,第一階段產能將在2025年量產,台光電表示,該廠將成為未來幾年主要成長動能。
緯創(3231)繼日前決議將位於中國江蘇的泰州廠關閉後,近日再傳出位於同省的昆山廠,也將進行人員精簡。緯創6日證實此事,並強調是為因應總體經貿局勢的改變及配合客戶策略性佈局,因此逐步調整全球產能規畫。在此同時,緯創集團也正於台灣、越南及墨西哥、馬來西亞持續行擴建產能計畫。
經濟不景氣影響下,終端需求遲遲未復甦,多項應用修正下,過去表現強勁的IC載板也面臨挑戰,根據Prismark預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IC載板產值預估為160.73億美元,較2021年衰退7.71%,為PCB四大產品線中衰退幅度最大。
定穎投控(3715)看好汽車板客戶需求相對穩健,公司表示,儘管2023年大環境仍充斥諸多不確定因素,但預期第一季會是今年谷底、第二季逐漸變好,下半年將迎來季節性恢復,力拚2023年營收、獲利都會成長。
被動元件獲利三哥臺慶科(3357)力拚復甦,由於庫存水位已趨近正常,臺慶科備戰迎接下半年旺季,第三季挑戰產能滿載,特別是車用Molding Choke已是美系電動車大廠供應鏈,歐系大廠也正來台查廠,臺慶科鎖定車用,未來三年車用比重將衝逾25%上看30%。
精成科(6191)23日公告代子公司昆山元茂電子、昆山雄強電子,配合政策性搬遷擬簽署企業搬遷協議書,預計將取得搬遷補償款約人民幣6.21億元。
緯創22日董事會通過出售昆山廠區閒置土地,交易金額為7,982萬元人民幣,預計處分利益為1,905.6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8,200多萬元。
欣興(3037)宣布調整資本支出,20日載板族群股價紛紛下挫,與板廠投資相關的設備廠是否會衝到衝擊,部分業者認為,非台系載板的投資需求依舊強勁,不論是在手訂單水準或後續能見度來說,都還是維持正向看待。
南電10日法說會,副總暨發言人呂連瑞表示,ABF載板長期趨勢看好,目前來說ABF供需還是不平衡,南電新產能投資持續進行,也會加快腳步開出,預計明年資本支出還會再比今年增加。
南電(8046)3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55.17億元、年增77.2%,每股純益8.54元,不受市場雜音干擾,ABF載板需求持續暢旺帶動下,南電第三季獲利再創單季歷史新高。
沖床大廠協易機(4533)董事長郭雅慧表示,公司打入日系汽車零件及美國家電業供應鏈體系,目前整體在手訂單逾10億元,訂單能見度半年以上,囿於第四季至明年上半年外在大環境不佳,預期今年及明年上半年營運持平,期待明年下半年營運好轉。
台灣肥料公司2011年與大陸業者合資成立「旭昌化學」,結果旭昌營運不善,台肥還幫旭昌融資背書保證1000萬美元,損失新台幣3億元,台北地檢署7日依違反《證交法》起訴時任台肥董事長、前立法院副院長鍾榮吉、派駐旭昌董事長的前台肥副總周偉馨、投資處長劉奕鐘等3人。
自行車族群8月營收包括整車廠及零件廠表現一樣出色,不過,今日股價兩極化,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力守平盤上方,但零件廠商利奇(1517)、日馳(1526)跌幅在1~3%不等,全球最大的鏈條供應商桂盟(5306)則是力守平盤。
重慶對工業用戶限電天數延長至11天,外界看得心驚肉跳,但業界人士表示,重慶缺電不是問題、缺訂單才是問題!筆電代工廠多表示,限電天數延長將藉由先前堆高的庫存、自有發電機、調班生產來因應,當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正文科技(4906)2022年雖然訂單滿手,但因多重利空併發,上半年營收表現仍不若2021年同期,小減0.83%。上半年EPS僅0.31元,不若2021年同期的EPS 0.87元,正文強調,上半年主要獲利來自6月,下半年仍將延續6月的步調前進,下半年營收、獲利將較上半年顯著成長。
通膨起飛,讓消費市場抓襟見肘,市場擔心科技廠也將因而受累,不過,展望下半年營運,建準(2421)仍相對樂觀表示,需求面還不錯,今年較去年成長,「是一定會的」,只是成長幅度的問題。
面板廠減產,供應鏈也遭殃,誠美材(4960)代理總經理連巍鐘表示,第三季面板廠的訂單下修,產能利用率下探6成,也面對客戶砍單壓力。雖然日圓貶值對成本面有利,不過供應商要求漲價的壓力不小。所幸第三季將認列昆山廠的股權處分利益,單季仍將維持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