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明代文物的搜尋結果,共42筆
德國科隆市當局今天表示,9件價值約100萬歐元(110萬美元)的中國古瓷器昨晚從科隆一家博物館失竊。
大陸四川一處公車站最近正在進行施工作業,未料在挖路燈基底時,意外挖出一塊古磚,施工團隊懷疑地底下藏有古墓或古建築,於是立刻停工通報相關單位,經過專家到場分析辨別,確認該處是來自明代的排水溝遺址,不過目前沒有考古挖掘計畫,先以回填方式保護,避免文物損壞。
6年盜墓40多座沒被逮,卻因試穿龍袍而遭殃。中國大陸廣西日前破獲大型盜墓集團,逮捕42名犯嫌並搜出165件文物,但讓這些橫行廣西、廣東、江西、安徽、甘肅和貴州的盜墓賊落網的關鍵,卻是其中一名主嫌試穿清代龍袍Po網想吸引買家。
近期震撼考古界的一項在南海的考古新發現經過考察與測量後,將正式開展考古調查工作。這2處分別命名為南海西北陸坡1號、2號的沉船遺址,位於水下1500米,有超過10萬件明代文物,年代約於明朝弘治年間。2處沉船保存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可稱為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現。
一件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引起了文物穿越的烏龍事件!故宮日前被披露編號「故瓷016896」的文物破損,院長吳密察乃至院方資料都在第一時間說明為「明弘治款」,經文物愛好者質疑求證,故宮器物處說明,該件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實際上應為清代託名(假借名義)明代的作品。
故宮典藏瓷器還未在世人面向亮相便已破損!故宮院長吳密察28日表示,3件文物確實都從未展出過,但都屬於「一般文物」而非「國寶」或「重要古物」。
故宮曾被列為全世界前三大博物館,28日卻被爆出3件典藏瓷器破損,外傳文物市值達25億台幣,故宮院長吳密察則堅決強調「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據專業藝術鑑定學者葉國新估計,3件文物的市場參考值在2000至5000萬台幣左右,但破損後即便可以修復,市場的估價約為原價的一半左右。
大陸寧夏靈武市一名牧民2005年放牧時,經過一處峽谷發現幾隻羊突然消失,因此趕緊四處尋找,意外走進一個深不見底的地道,路多到宛如迷宮,裡面甚至暗藏許多危險機關,經考古學家研究後,發現此為一座擁有500年歷史的「藏兵洞」。
作為千年古都,大陸陝西省會城市西安的大型交通建設一旦動土施工,屢屢變成「考古現場」,可說「處處都有墓,一挖就是文物」,在西安挖地鐵,不僅施工隊累、考古隊也累。
大陸國家文物局14日正式向南京博物院劃撥361件文物,這批珍貴文物歷經五年追索,終從美國返回大陸,未來有望與觀眾見面。
北京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內,一件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器型完好,青花豔麗。它旁邊,是一件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同款壓手杯,只是杯體有超一半的地方是白色石膏修補。這是一對「兄弟」,600年前,它們在景德鎮出生,因品相等原因,一隻運往故宮,一隻就地打碎掩埋。「兄弟」重逢,已是600年後。
曾經轟動大陸考古界的張獻忠江口沉銀文物,陸續清理出1期、2期共42000多件文物,這些首度面世文物揭層層開張獻忠和江口沉銀的面紗,讓世人驚歎不已。而第3期考古文物更發掘出「蜀世子寶」金印與大批金飾、金器,堪稱張獻忠寶藏的「金窩子」,相關文物已陸續面世,吸引考古界與歷史學界關注的目光。
北市文獻館公告指定71件文物為古物類文化資產,年代涵蓋明代、清代至日據,除有故宮館藏、大龍峒保安宮文物,甚至有26件私人提報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使得北市指定一般古物文化資產增至121件。
被列為大陸新一線城市的西安,近年陸續修建地鐵,但西安是13朝古都,地面、地下的文物眾多,在大陸官方「文物先行」的政策下,只要有修建地鐵計畫時,西安文物局都要做事前調查,以及搶救性的考古工作,網友戲稱,西安興建地鐵,最忙的不是施工單位,而是西安文物局。
北京清華大學傳出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時發現古墓群,不但引起考古界重視,有網友將之戲稱為清華大學正式加入高校界的「古墓派」。大陸有許多千年以上古城,因此在這些古城的大學校院也經常在建設時傳出挖出古墓消息。除北京之外,擁有3000年以上歷史古都的西安更是腳下皆歷史,「六朝古都」的南京也是高校校園多次挖掘出古墓的歷史名城。南方的廣州和深圳也都有古墓出土。
日前廣西防城港市一處施工路段,工人作業時發現一批疑似文物的物件。經防城港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到場挖掘提取,一批窖藏文物得以重見天日。經過清點,這批文物共16件,其中銅釜9件、雙耳銅鍋1件、青瓷盤6件。文物專家初步判斷為明代早期文物。據瞭解,位於企沙半島海岸線的洲尾古代碼頭遺址,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北部灣段的一個貿易點。愈來愈多的文物出土,對於防城港市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申報,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4月10日,由大陸國家文物局主導、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之稱的2017年度大陸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在北京揭曉,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從26個候選專案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這也是本次評選唯一的水下考古項目。
廿年前山西平遙清涼寺兩尊大菩薩流落於海外,如今於台灣再現,信眾發願歸還給山西清涼寺,再度重現佛教文物回歸的榮耀!不禁令人想起1999年台灣曾歸還山西資壽寺一批明代珍貴的十六羅漢及兩個童子頭像,使其身首復原的創舉,這不僅是兩岸文物回歸的典範,更是當時民間宗教界交流的一項盛事。
「2017廣州文化週·海絲映粵文物精品展」(下稱海絲展)首次走出大陸,於當地時間21日,在葡萄牙埃武拉博物館進行為期100天的展覽。
在河北省香河縣王家擺村附近,幾個月前整修河道時,一艘明代沉船被發現,出土青花瓷杯等多件器物以及100多塊青磚。廊坊市文物管理處表示,該沉船的發現和清理,為研究北運河的漕運歷史及航道變化等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