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明清時期的搜尋結果,共15筆
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瓜子,瓜子可能早在北宋就已出現。大陸歷史系李昕升副教授指出,古人很喜歡嗑瓜子,推測可能與「節儉」有關,到了明清時期,北方大港向外輸送的物產,就是以瓜子為大宗,嗑瓜子不僅是一項習俗,甚至也能反映出國家社會的穩定性。
上班族到了歲末,最期待的就是領年終獎金,而發年終的文化早在漢朝就出現。東漢年終多寡與官員位階有關,甚至能拿到20萬銅錢,折合約1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5萬),而清朝則不提倡發年終,導致官員只能向老百姓搜刮。
現代人將皮包視為時尚單品,不僅用於裝東西,甚至還是穿搭配件,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加癡迷包款,但古代並非如此,包包反而是男性追捧的品項。在漢朝時期,包包是皇帝用於賞賜官員的物件,之後甚至演變成分辨位階的象徵,直到明清時間,包包才開始大眾化。
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借腹生子」的另類習俗一直為人所詬病,明清時期民間就盛行一種名叫「典妻」的奇葩婚俗,顧名思義就是租用別人的妻子,作為「臨時妻子」的婚姻形式,替自己生下子嗣延續香火。
幾年前大陸上映一檔商業連續劇《天道》,故事在敘述一位商業高人用「殺富濟貧」的手段幫助貧困農村脫貧的故事。但這決不是一部所謂的「主旋律」作品,而是深刻討論人性、文化甚至是商業的本質與倫理的好戲。
大陸廣東省河源市最近因缺雨乾旱、導致萬綠湖水位下降,卻讓文物考古團隊獲得重大發現,有十多座客家古建築遺址及古窰遺址「浮」出水面。另外還發現一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明清時期的古文物,以及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先秦時期的陶片及多個朝代的瓦片。
吹海風、看蚵棚、晃魚塭,曬鹽田,在歌手嚴詠能〈海風的歌唱乎日頭聽〉,唱給布袋溫柔的情歌聲中逛小鎮,夜晚再到夜市搶幾個烏魚子、蛋黃酥入手,心情與美味都滿載。
大陸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黃河邊發現大型古墓群,共有多個時期墓葬600多座,出土文物2000餘件。
商從商朝來,早在殷商時代,老祖先骨子裡的經商天分就被激發了出來,也讓商人躍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進入春秋戰國,不論是輔佐周武王的姜子牙、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輔助勾踐滅吳的道商鼻祖范蠡,還是藉由「奇貨可居」權傾天下的呂不韋,這些攪動歷史風雲的響噹噹要角,無一不是商人。
大陸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今(14)日對外公佈一項驚人的考古研究成果,在一個面積10.3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內,發現了聚集超過6000座古墓的古代墓葬群,年代自戰國跨越2千年至明清時代,現已出土大量古物,此一墓葬群將成為歷史與考古學的超大型寶藏。其中一座跨越千年而絲毫未被破壞的漢代古墓,尤其讓考古研究人員雀躍不已。
北京清華大學5月31日指出,日前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時,發現95座古代墓葬,5月27日起開始進行考古發掘,目前已完成挖掘16座墓葬,初步判斷為明清時期平民墓葬。
安徽南部的黃山周圍有許多知名的古村,而現在人氣最旺的就是宏村,風頭甚至要蓋過了黃山。宏村號稱「畫里鄉村」,村子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曆」之諱,而更名為「宏村」。
中國大陸北京到了春節時往往白雪一片,相當寒冷。明清時期建成的紫禁城,則在重要宮殿建築上有特殊設計,讓焚燒產生的熱氣能透過建築本身散出,讓殿堂相當溫暖。
近年來,明清瓷器收藏水漲船高,又以官窯瓷器備受追捧,拍賣會上,一件官窯精品動輒被抬至上百萬(人民幣,下同)甚至上千萬的價格,但仿品、偽品橫陳,因而這股瓷器收藏熱潮也有逐漸向高古瓷器和民國瓷器靠攏的趨勢。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一項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員在高速公路地下挖出4座東漢時期崖墓,還有宋代時期遺存,並出土了相關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