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明皇帝的覆亡的搜尋結果,共05

  • 明皇帝的覆亡──明帝國兩面受敵走向悲劇(五)

    明皇帝的覆亡──明帝國兩面受敵走向悲劇(五)

    張居正具有智謀,精力充沛,也會使用手段,而且經恆持久。他遇到最大的困難乃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手造成的大帝國自創立之始即不容改革。它不像一國國家,而像由一種文化塑成的形體。在某些地區,衛所制度無法廢止而找到接替的辦法,而國家的財政資源則過於分離散漫。

  • 明皇帝的覆亡──利瑪竇盛讚「哲學家」管理明代(四)

    明皇帝的覆亡──利瑪竇盛讚「哲學家」管理明代(四)

    這一時代地產換主的情形經常有之,反映著社會上的流動性依舊存在。大概一家一戶之盛衰與科場之成敗互為表裡。此外不論做清官或貪官,只要像我們現代人物一樣被逼著至死方休的求長進,那麼只要做了幾年的官便可以退居林下,雖然不足以過奢侈的生活,至少也可以舒適的享受清閒了。

  • 明皇帝的覆亡──倭寇的侵擾與蒙古的犯邊(三)

    明皇帝的覆亡──倭寇的侵擾與蒙古的犯邊(三)

    稅收當然較朱元璋時代已有增加,可是其增加從未有系統的制定,基本的稅收數以穀米之石計算,整個朝代很少變更,歷二百七十六年,其基數大致如故,所增加的是基數外的附加、加耗和盤運的腳費等等。一般情形下,因為上層要求下級政府作主,自行斟酌的添增,所以毫無管制。朝代初年以責任繁重之役加在富戶頭上的辦法已不復施用,接著的是將其負擔配予中等人戶,最後只有攤及全民。不給償的工役很少例外的,已改為出錢代役。服役的年限最初每戶十年一輪,中間改作五年一輪,最後則每年出錢代役。這樣的調整有將全部義務按年徵取全部用銀,也有將土地稅和服役之役錢互相歸併之勢。其詳細辦法各州各縣不同,大概視其經濟發展的情形而定,只是其趨勢則全面一致。在十六世紀這樣的調整歸併通稱「一條鞭法」。

  • 明皇帝的覆亡──官僚體系成為決策中心(二)

    明皇帝的覆亡──官僚體系成為決策中心(二)

    當時廷臣的想法是,這年輕的皇子不僅繼承皇位,他更應當視自己祧承為伯父之子,因之皇室之遺傳才能一脈不斷的出自正裔,在祭祀時,也不生枝節,可是朱厚熜拒絕這樣的做法。他登極之後,表明他仍舊以親身父母為父母,並且給他業已身故的父親皇帝的名位,他的母親也取得皇太后的地位。廷臣因皇帝的舉動而意見分歧,這一糾紛也經年不得解決。西元一五二四年又有一大堆官僚赴闕啼泣,皇帝震怒之下將其中一百三十四人囚禁,其中十六人死於廷杖。而且很不幸地,朱厚熜亦即嘉靖皇帝,御宇期間長達四十四年之久。

  • 明皇帝的覆亡──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一)

    明皇帝的覆亡──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一)

    編者按:中國過去一百五十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而為一個現代國家,影響到十億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