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普丁的搜尋結果,共4,918筆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今天辭世,享耆壽100歲。季辛吉既是學者也是外交名流,在尼克森與福特兩任美國總統時對華府外交影響至鉅,今夏百歲誕辰仍談及美中、俄烏等世局看法。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階官員透露,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前,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會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路透》分析,因目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總統大選民調領先,考慮其一向反對美國援助烏克蘭,若川普勝選,烏克蘭未來恐難繼續獲得鉅額軍援,普丁會先等待選舉結果。路透社11月份民調指出,川普以51%支持率小幅領先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49%。
美國國務院高層周二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知道2024年11月美國大選結果之前,不會讓和平降臨烏克蘭。
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制裁,不能使用美元和歐元進行石油結算交易,根據路透社報導,俄羅斯最賺錢的石油貿易路線正面臨重大挑戰,因為美元以外的貨幣支付存在弊端,短期內仍沒有解決方案。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屬政黨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議會領袖阿拉哈米亞(David Arakhamia)去年領導基輔代表團與莫斯科的談判,本週五(24)在接受烏克蘭媒體《1+1電視台》專訪時談到,去年3月其實就能結束戰爭了,俄羅斯提出的要求也與戰前的呼籲一致,要求烏克蘭宣布中立國政策、且不加入北約或其它地緣集團,也證實俄羅斯稱,普丁自基輔撤軍以示談判誠意的說法,但因為烏克蘭不信任俄羅斯和時任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介入才破局。
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天對20國集團(G20)成員國的領導人說,有必要思考如何中止烏克蘭戰爭「這場悲劇」,這是蒲亭目前為止針對這場衝突最安撫人心的發言之一。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最近接受英國媒體《太陽報》獨家專訪,表示俄羅斯過去近2年來,不斷嘗試對他進行暗殺,次數「多到數不清」,好在每一次都被情報單位所掌握,連行動代號和時間都一清二楚,也「愈來愈好閃躲」。儘管處境危險,他也強調,不會屈服或逃跑,仍將堅守崗位,持續戰鬥「直到正義到來」。
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10次會議20日以視訊方式舉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分別向會議致賀信。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總裁切梅佐夫(Sergey Chemiezov)宣布,2023年俄國主力坦克產量大幅增加,根據俄國媒體報導,已經激增7倍來到2100輛,遠超過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原先預期的1500輛,以及普丁宣稱的1600輛。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最近前往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的南部軍區視查,其中也檢閱了新採購的「沙漠穿越1000-3型」(Desertcross 1000-3) 全地形車 (ATV),這是中國大陸奧德斯工業(Odes Industries)的產品。俄羅斯相當少見的向他們的亞洲鄰國購買大量運輸載具,並應用在軍隊當中。
新聞提要■俄羅斯總統普丁押注經濟更依賴軍事生產,有助於該國贏得延長戰事,擊敗敵對的烏克蘭陣營。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世界該如何運作有計畫,他在打破常規,邁入第3個任期1年後,正在加強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並將他的願景放在中心首位。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本週四(9)表示,俄羅斯與哈薩克之間以雙方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份額正在擴大,雙邊經濟關係的重點之一是農業合作。他還強調和平的歐亞地區將成為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的支柱。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率團訪問俄羅斯,8日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普丁也表示俄中軍演定期舉行,合作水平正在提高。
《路透》6日援引6名消息人士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決定參加2024年3月的總統選舉,如果當選,意味著普丁將掌權至2030年。另外,烏克蘭同樣預定明年春天舉行總統選舉,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6日表示,在戰時討論辦選舉「根本不負責任」,目前還不到選舉的合適時機。暗示明年烏克蘭可能不會舉行大選,澤倫斯基將繼續掌權。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1月至10月間俄羅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額增長了27.7%,達到1964.8億美元(約新台幣6.32兆)已達先前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習近平所設定的目標,因此習近平新設立了一個目標,以期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到達250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的新目標。
11月4日,烏克蘭對刻赤地區的紮利夫造船廠(Zaliv shipyard)發動巡弋飛彈打擊,造船廠多個設備受損,也傳出建造中的軍艦也受波及。最新在社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顯示,塢內的飛彈巡邏艦遭受巨大破壞,可謂是戰果輝煌。
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已決定參加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此舉將使他可繼續執政至2030年,因為這位克里姆林宮領袖認為他必須帶領俄羅斯,度過數十年來最危險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