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景德鎮的搜尋結果,共46筆
繼成為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後,中國正在向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邁進。從2002年的2萬輛,到2012年跨越百萬輛大關,再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量近年來平穩成長。2022年,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從200萬輛到300萬輛,只用了一年時間。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關鍵。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近2年於熱蘭遮堡及周邊區域、大員市鎮考古挖掘出土許多文物,其中光是從17世紀到日據時期瓷器就多達2000多件,迎接「台南400」即將到來,文化局配合「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並選在距離2024年倒數第100天的9月23日,公開亮相隱藏於台南地底的豐富歷史文化。
新房庫存消化需要多久?從上海易居研究院25日發佈的《百城住宅庫存報告》來看,雖然上海僅需要5.7個月、杭州6.1個月,但部分城市如景德鎮、西寧則需要5年以上,即便山東日照、河北香河也要超過4年。調查的100個城市中有68個城市去化週期超過14個月,意味有近7成城市的房屋銷售狀況較為困難。
新房庫存消化需要多久?從上海易居研究院25日發佈的《百城住宅庫存報告》來看,雖然上海僅需要5.7個月、杭州6.1個月,但部分城市如景德鎮、西寧則需要5年以上,即便山東日照、河北香河也要超過4年。調查的100個城市中有68個城市去化週期超過14個月,意味有近7成城市的房屋銷售狀況較為困難。
以商輅為首的文臣集團輔佐下,新生的成化時代正如陽光下的承天門一樣,擁有無限朝氣。而承天門雖高,也難以攬盡紫禁城的所有風光。
【愛傳媒姚家遂專欄】要談黃飛鴻就一定會扯到佛山。
北京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內,一件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器型完好,青花豔麗。它旁邊,是一件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同款壓手杯,只是杯體有超一半的地方是白色石膏修補。這是一對「兄弟」,600年前,它們在景德鎮出生,因品相等原因,一隻運往故宮,一隻就地打碎掩埋。「兄弟」重逢,已是600年後。
身價上億的女富商,為了圓夢傾家蕩產,住在沒水沒電的山中小屋也不後悔,這位80多歲的老奶奶,是大陸江西景德鎮的傳奇人物,她花費5年、耗資6000多萬人民幣(約台幣2.5億),憑著一己之力打造一棟3層樓高的「瓷宮」。
陶瓷藝術家郭文連先生陶瓷藝術展亮相江西南昌地鐵2號線雅苑路站,這是江西藝術家作品打破展出常規,首次集中在地鐵站內展出。
公元2019年即將結束,過去十年的NBA歷經巨大變化,包括超級強隊、小球戰術、網路口水戰,整體來說NBA的行情仍是一路看漲,最明顯的就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球員薪資。美媒雅虎體育評選出近10年的聯盟最佳五人: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27日起展出「李如詩個人特展-花譜FLORILEGIUM」,作品以中國大陸景德鎮特有的瓷土製作,因含鐵量極低,瓷面呈現別具特色的晶瑩感,其中一件作品擺設於滴水下,隨著水滴侵蝕,瓷身會逐漸瓦解,象徵人終歸於塵土,傳遞李如詩對於生死的概念,值得一看。
世界首部瓷質版圖書《瓷韻匠心》在江西誕生,並於11月9日到12日在江西科技學院展出。本次展覽是江西攝影界的一大盛事,開創江西攝影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這是江西攝影界首個陶瓷專題的個展,第二是瓷質版攝影圖書的世界首創,第三是將瓷質和紙質攝影作品同步展出,是展覽形式上的首次。
家居代理商集雅廊看好台灣頂級客層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在周慶期間引進香港知名「福茗堂茶莊」品牌,福茗堂茶莊以江西景德鎮頂級手工茶具、普洱茶吸引行家目光。
過去幾百年間,一度沒有人知道15世紀中期景德鎮官窯瓷業的生產狀況,這段像謎一樣的中國瓷器歷史,被稱作「空白期」。然而,「空白期」瓷器並非平凡無奇,本月底上海博物館將首次大量展出15世紀中期官窯、民窯代表器物,揭開「空白期」瓷器的神秘面紗。
2018年9月,隨著汽笛聲響起,景德鎮「中歐班列」正式開通,車上載滿陶瓷、茶葉等,也讓「景德鎮」此一千年品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中國或世界的歷史版圖上,瓷都「景德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IP」;邁向「3.0版」的瓷都不僅有超過3萬名的「景漂」,當中「洋景漂」占5000多名,並吸引2萬餘名的「景歸」。
2008至2013年間,景德鎮藝術陶瓷市場曾空前的繁榮,蓮花塘街原是陶瓷大師作品一條街,最紅火的時候一鋪難求。來自全中國的商賈名流在這裡排隊等候付錢。如今,這樣的盛況一去不復返。藝術陶瓷紛紛撤離,蓮花塘街淪為雜貨一條街。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倒閉的陶瓷門店,少數營業中的門店也是門可羅雀。
法藍瓷啟動轉型大計,總裁陳立恆昨(22)日表示,位在大陸的生產基地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將轉型為兩岸交流、創作、培訓、體驗園區,未來進一步爭取當地政府與觀光局資源挹注,以千年陶瓷產業與中華文化精髓為基礎,帶入旅遊觀光概念,轉型為整合生活與生產的園區,雙生共榮提升陶瓷產業的格局。
「經典·傳承·創新」景德鎮陶瓷精品展暨朱振洪高溫窯變個人作品展4月21日,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活動由國際著名的收藏家、獨立策展人、7501毛澤東主席專用瓷鑒定委員會秘書長馬曉峰、資深收藏家朱星銘策展。
住江西景德鎮的80多歲老太太余二妹,從瓷廠工人做到老闆,因為愛瓷成痴,即使身上穿的是7、8元(人民幣,下同)的舊衣,吃的是泡麵,但她堅持花2000多萬元(約合新台幣1億元),在家鄉建了一座3樓高的瓷宮。
久松陶藝工作室負責人何財銘(右圖),一生以做瓷器為職志,光做瓷的雙龍酒甕,一做就是20多年,但讓他成名且創紀錄作品,卻是薄胎瓷。他的薄胎瓷最薄厚度只有0.17毫米(mm),薄如蟬翼,居全球領先地位,民國104年,他還被中國收藏家協會頒發的「特級工藝」殊榮,展現真瓷之美。他不諱言,他沒有拜師學薄胎瓷,他之所以做薄胎瓷,緣起於他30多歲,回首來時路,何財銘透露,他的第一件作品是瓷的雙龍酒甕,每件作品唯一不同的是,只是圖騰變化,圖騰包括龍、鳳及麒麟等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