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景氣下滑的搜尋結果,共91筆
全球最大規模的歐洲國際工具機(EMO)展,18日將在德國漢諾威登場。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工具機業對EMO展寄予厚望,現場接單如果表現不錯,景氣可望提前至明年第一季好轉。
由於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為緩解銀行存放利差收窄的壓力,大陸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擬將從9月1日起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這是時隔不到3個月的再度下調。幅度方面,存款期限越長降幅越大,且3年期、5年期下調幅度可能高於上一輪。
經濟外冷內溫、投資不如預期,台綜院昨公布2023年最新經濟展望,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45%,不僅比上周央行預測的1.72%低,也是國內經濟預測單位中,看法最悲觀的機構;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示警,多重利空因素下,恐讓台灣陷入「惡性循環」。
繼中央銀行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72%,台綜院19日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45%,比去年底預估值2.51%下調逾一個百分點。
面對國際景氣持續降溫,整體經濟環境未較去年底改善,台灣綜合研究院19日表示,保守看2023年台灣經濟景氣並下修2023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45%。
市場投資人最關注的第一季財報終於在五月十五日完全揭露完畢,納入金控自結財報,全體上市櫃公司第一季淨利五九八五.五億元,季增一.八%,年減四八.二%,符合市場預期,不過背後也透露了景氣下滑、企業獲利正在往下走的事實。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4日對員工發出底薪調薪通知,今年度平均調薪幅度達3%~5%符合預期,調整後的新薪資預計今日入帳。由於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下滑,台積電4月例行性年度調薪幅度回歸常態,且依個人績效、年資及職等的條件不同而有差異。
去年下半年景氣下滑,導致國精化(4722)全年營收下跌12.55%,每股稅後盈餘也從2021年的3.73元,縮小至3.15元,不過,董事會9日仍通過配發現金股息1.9元,保守的氛圍將維持到今年第一季,第二季看看是否有機會回升。
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1月失業率3.5%,不僅連續5個月下降,也創下22年同期新低;104人力銀行指出,農曆年後轉職潮,今年「缺工」最顯著,五大徵才產業中,以住宿餐飲線上職缺逾19萬個工作數最多。
主計總處今公布今年1月失業率3.5%,不僅連續5個月下降,也創下22年同期新低。
受到景氣下滑、去化庫存等危機,據勞動部統計,本期減班休息(無薪假)雖然較上期未有大幅增加,但其中有某家百人大型工具機廠商在年後協議實施無薪假,而且還有其他製造業也正在協商中,預估未來幾週內會通報至地方政府。
金融市場不好,勞工也遭殃!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天公布其代為管理的8大基金去年(2022)全年收益,合計總共虧損3821億、收益率為負6.68%,雙雙寫下2014年勞基局成立以來最慘紀錄,其中基金規模最龐大的新制勞退基金虧損2280.3億元,若以1225萬有效勞退帳戶試算,平均每名勞工個人帳戶收益減少1萬8600餘元。
過去每逢過年,我們總會聽到這首熟悉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的作者是北宋宰相王安石,寫的是春日普照,新年的歡樂,也是期許自己的新政能為國家送來春風,標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賴清德副總統今天指出,2023年全球景氣下滑,恐怕對臺灣的經濟景氣也會有些影響。政府會持續做好相關措施,讓各行各業能夠將衝擊降到最低。臺灣的老舊房屋影響國人的居住安全及生活品質,政府相關部會積極推動都更,期望業界能夠一起協助推動都更,大家共同合作,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及居住水準。
總體經濟持續下行,PC產業市況低迷不振,先前多次提前示警的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4日再預告,PC市場要回歸到2017~2019年疫情前時、由剛性需求支撐的正常態勢,「快則一年、慢則需要兩年」。
CRIF中華徵信所4日指出,由於半導體衰退擴大,台灣2022年12月出口可能只有307.1億美元至325.2億美元,整體第四季出口值約1,068億美元至1,086億美元,遠低於財政部所預測的1,176億美元,主要因對中國大陸(含香港)2022年下半年出口明顯走弱,更預估2023年台灣出口衰退更達5%至9.1%。
機車內需市場處在景氣衰退海嘯第一排,2022年機車內銷總量僅73.4萬輛、年減9.3%,創下2016年以來新低紀錄。而電動機車儘管有各級政府多項補助力挺,但也不敵疫情與整體市場退潮,2022年銷量降至8.7萬輛,退回2018年的水準。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12月27日公布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驟降至12分,是四年來第一次出現代表低迷的藍燈,更創下2009年6月,13年半以來最低的分數,反映了進出口金額、工業生產、股市指數等九項指標大幅下挫的寒冬。
台灣東洋昨舉辦法人說明會,總經理侯靜蘭表示,東洋具研發、生產、銷售完整利基,一方面引進更多新藥,讓產品線更完整,另方面優化生產技術、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在深化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下,學名藥銷往全世界,在多箭齊發下,海內外市場布局將大步邁進;侯靜蘭有信心,明年營收力拚「雙位數」成長。
長榮鋼(2211)召開法說會,由董事長林耿立、總經理劉邦恩主持,長榮鋼第四季鋼構吊裝量預估為1.8萬噸,恐創歷年來季度新低,明年量能仍有基本盤,雖然鋼構展望仍相對保守,但未來鋼構市場也不至於悲觀。而第四季毛利率預估與第三季差異不大,而明年在手訂單7成居毛利高,毛利率維持一定水準。今年毛利率可望較去年好,明年也是高毛利,讓獲利穩住一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