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景氣谷底的搜尋結果,共184筆
台經院昨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2月製造業、服務業、營造業三大營業氣候測驗點齊揚;以製造業來看,受大陸解封刺激,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來到91.19點、月增3.12點,已連續4個月上揚,傳達景氣正面訊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預估,景氣谷底會落在4月,接下來就有「觸底反彈」跡象,並以「霧霾漸漸散去、天氣開始轉晴」來形容景氣能見度增加。
小編今(21)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為避免銀行風暴持續擴大,瑞銀同意出手以約32.5億美元收購瑞信,瑞信雖然躲過倒閉危機,但對於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挪威等瑞信大股東而言,恐需認列龐大的投資虧損。
國發會20日宣布,已認定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在去(2022)年1月,擴張期為71個月,是景氣循環史上第二長,目前已進入收縮期。至於何時是谷底,國發會說景氣落底訊號已浮現,有可能4月就是谷底,但仍有三大變數。
利機(3444)2月單月合併營收6850萬元,月增加17%、年減少19%。累計1~2月營收為1.27億元、年減少30%。利機表示,業績逐月回升、景氣週期性回暖的趨勢已趨明顯,對於今年的景氣不用太過悲觀。
客戶庫存去化,部分化纖價格有從低檔回升跡象,加上春節假期結束下游陸續復工,加工絲、尼龍等化纖產品市場氛圍有好轉,相關生產廠指出,產線稼動率有從去年第四季的4成低點,在春節過後逐漸恢復至5成以上,預期產業景氣3月市況會較明朗,第二季有機會好轉。
上銀(2049)今年前2月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28.87%,不過,董事長卓文恒認為,去年底原本預期今年景氣較為悲觀,不過,目前感覺有好轉跡象,訂單能見度相較去年第4季2.5個月拉長到3.5個月,現階段應該是谷底,預期慢慢轉佳。
國發會近日公布,1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3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坦言,景氣正處於下行風險中,由於波段高峰已過,進入景氣收縮衰退期,研判藍燈持續到「年中」,景氣於6月落底,下半年可望回升,國發會將於3月下旬公布第15次景氣循環。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日在立法院表示,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已過,目前進入收縮期,國發會將在3月下旬開會認定、公布第15次循環高峰的時點。這一波低迷的景氣已亮了三個月藍燈,研判藍燈會亮到年中,下半年起可望復甦。
缺料歡樂party結束,專業電子化學材料Silicone通路商崇越電(3388)去年EPS走弱,僅來到6.3元,相較於前年的EPS 8.04元,衰退逾二成,其中第四季更落入全年的低點,單季EPS僅0.53元。
國發會昨公布1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3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朝野立委今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關心,我國第15次景氣循環何時更新公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3月下旬將公布第15次景氣循環高點,坦言現在處於下行風險中。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2)日在立法院表示,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已過,目前已進入收縮期,國發會將在3月下旬認定、公布第15次循環高峰的時點。
上月發布的景氣領先指標連跌13個月,本月發布竟止跌回升,且經回溯修正後呈現連升3個月,這個變化讓國發會研判景氣落底訊號隱約浮現;然而,國發會不敢太樂觀,因此用了「隱約」二字,也就是可能是、可能不是,也許下個月又變回來了。
國發會昨公布1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3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又較上月再掉1分,來到11分,創近14年來新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儘管領先指標轉為上揚,悲觀情緒淡化,但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仍高,外需疲弱狀況依然存在,景氣是否觸底反彈,國發會抱持保留態度。
全球景氣下行風險,主計總處日前也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2.12%,國發會今下午公布1月景氣燈號,預計亮出第三顆代表景氣低迷藍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於立法院經委會質詢時表示,景氣谷底預計落在5月,6、7月就有機會谷底反彈。
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象徵美蘇冷戰的結束,2022年基輔圍牆築起,重啟美俄冷戰的輪迴。俄烏戰爭將滿周年,衝擊原物料供給,全球通膨飆升,美國CPI年增率最高衝到9%,歐元區10%,英國11%。無奈三大央行落後通膨,「俄烏製造恐慌,美國製造災難,台灣跟著陪葬」,景氣藍燈,迄今年1月止,出口與外銷訂單已連五黑,去年全年GDP成長不保三,今年也不樂觀。
債券市場去年受到Fed暴力升息影響,出現大幅回檔走勢,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指出,隨著升息進入尾聲,將是債券商品低點進場的好時機,2023年投資必須留意「三轉」,從純股投資轉向股債配置、高股息轉向穩股息,以及非投資等級債轉向投資等級債,善用股債配置降低風險。
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預料將是半導體產業利空消息不斷釋出的階段,包括公司產能利用率下滑、營收季減率達1成以上、獲利指標下跌甚至部分記憶體廠陷入衰退、資本支出萎縮、公司進行裁員或遇缺不補等,此與整體科技產業的趨勢同步,甚至科技產業最後一道防線—台積電,2023年1月中旬的法說會當中,也同樣釋出上半年對於景氣與業績較為保守的看法。
景氣熱絡時,沒有人談存貨,自去年第四季景氣趨緩,談存貨的人多了,多數人認為庫存的去化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這是真的嗎?事實上,歷年存貨變化是奇妙而難以解釋的,庫存去化要花多久時間,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今年台股才度過16個交易日,外資在集中及櫃買兩個市場合計狂掃2,714億元,帶動兩個市場大漲超過1成。展望2月,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及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均認為,外資買不停,台股就漲不停,但也提醒留意三大反轉的關鍵訊號。
受到客戶調庫存影響,封測廠超豐(2441)、力成(6239)去年第四季營收下滑,但今年上半年有望自谷底回升,1日股價連袂走揚,超豐上漲4.72%,收在53.2元,力成上漲3.95%,收在8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