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最大跌幅的搜尋結果,共792筆
歐股周一出現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此前即使有關監管當局已經出手干預,但銀行股仍出現廣泛的下挫。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1日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大陸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下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
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日前公布最新調查,雖然目前美國各項數據讓人難以掌握經濟脈動,但大部分專家預期未來一年美國陷入衰退機率超過一半。
全球終端需求減少、產業調整庫存抑制廠商購料意願,加上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財政部昨日公布今年1月出口315.1億美元,年減幅度21.2%,連續第5個月負成長,是13年5個月以來最大減幅。出口頹勢短期難見改善,財政部預估,首季出口衰退恐較原預期擴大,甚至下修到1成左右。
2022年是債券市場的分水嶺,全球債市均出現大幅下跌。美國公債在2022年下跌12.5%,是自1788年以來最大跌幅,也是63年以來首次連續第二年下跌。全球非投資級債券和全球投資級債券也是有紀錄以來,首度在同一年出現兩位數跌幅。投資級債券殖利率來到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水平,非投資級債券殖利率接近新冠疫情時的高點。好消息是,在美國公債250年歷史中,從未連續三年出現負回報。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國內原油庫存升至2021年6月以來新高,國際油價今天下跌,創約一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反映景氣的首要指標持續糟糕!經濟部統計處今發布12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7.93%,創近4年來最大跌幅。攸關庫存去化的「存貨率」,12月估計仍高過86%,遠比去年同月7成高。經濟部預估,今年第一、第二季有機會落底,意味工業生產得到Q2或Q3,才有機會轉正。
外貿敲警鐘!經濟部昨日發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為521.7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大減23.2%,繼11月後,再創14年來的當月最大跌幅。外銷訂單自9月起拉出「連四黑」,導致2022年全年訂單金額衰退1.1%,這是3年來首現負成長。
香港政府統計處26日公布最新數據,2022年12月,香港出口跌28.9%,創下自1954年5月跌31.3%以來最大跌幅,同期進口貨值下跌23.5%。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受到外圍環境惡化及跨境陸路運輸受阻嚴重拖累,上月商品出口貨值的按年跌幅進一步擴大,輸往大陸、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均繼續大幅下跌。
新冠疫魔肆虐,大陸政府17日公布2022年全年與第四季數據,足證過去一年,疫情對大陸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衝擊之劇,其中又以消費尤甚。2023年大陸經濟「內卷化」之後,如何擴大內需市場、刺激消費,成為大陸當務之急。
大陸2022年貨物貿易總值首次突破人民幣(下同)40兆大關,再創歷史新高。大陸海關總署13日公布,當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兆元,年增7.7%,海關總署表示,2022年大陸進出口總值在2021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連續六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小編今(13)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台積電法說內容釋出中性偏多訊息,昨晚美股開盤後,台積電ADR呈現穩步大漲格局,漲幅達6%,預料對今日台股將扮演穩盤角色。
去年高通膨、高利率再加上全球經濟惡化,不只嚇阻消費需求,就連企業也縮減支出,導致全球PC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去年全球PC出貨量下滑16.2%,創下1990年代中期該機構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最大跌幅。
去年高通膨、高利率再加上全球經濟惡化,不只嚇阻消費需求,就連企業也縮減支出,導致全球PC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去年全球PC出貨量下滑16.2%,創下1990年代中期該機構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最大跌幅。
產業調研公司顧能(Gartner)出具最新報告,2022年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大減16.2%,至2.862億台,跌破3億台大關。該公司並預估要到2024年PC市場才會逐步重拾增長。
周一國際原油價格大漲,美元下跌,以及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重啟國門提振了燃油需求前景,並緩解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
國際原油價格連續二天跌逾9%,台股交易的三檔原油ETF,5日同步爆量40%~140%,正向的期元大SP石油(00642U)及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收盤各跌3.54%及7.29%,另反向的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大漲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