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月營收的搜尋結果,共23,803筆
嘉晶(3016)一早股價大漲站回季線,7月營收為5.21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前7月營收為35.26億元,年增達26.4%,亦創歷史同期新高。
IC缺料緩解帶動產品出貨回溫,連騰(6818)上半年營運轉虧為盈,展望下半年公司預期,受惠網通產品需求不淡,加上拓展新應用也逐步展現成果下,正面看待後續營運。
羽絨服代工大廠-廣越(4438)7月單月合併營收24.75億元,創歷史新高,YOY年成長43.43%,7月累積營收103.04億元,YOY年成長達54.42%。 近期成衣市況多空交雜,後疫情時代戶外運動服飾需求強勁,惟通膨衝擊消費力,部分品牌調整庫存疑慮浮現;對此,廣越表示,集團營運不受市場波動影響,2022年品牌客戶下單強勁,訂單能見度已到第四季,產能滿載,營運穩定成長。
中鼎(9933)17日舉行法說,中鼎總經理陳裕仁指出,在在建工程3164億元的帶動下,今年前七月營收達52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預期今年的營運可望逐季成長。
萬泰科(6190)受惠於網路建設需求強勁,高階網路線出貨暢旺帶動下,營運成長顯著,上半年稅後純益2.68億元,每股盈餘1.76元,上半年獲利已超越2021全年歷史高點紀錄,2022年營運戰新高已提前達陣。
良維(6290)專注高毛利產品,帶動第二季營運不淡,稅後純益1.75億元、年增14.4%,每股盈餘1.18元,獲利連四季穩定成長。展望下半年,公司表示,主要看好三大成長動能,包括電動車、伺服器、美系手機大廠新品,對於下半年營運持審慎樂觀看法。
美國通膨數據回落激勵台股走強,啟發投顧分析師趙彭博指出,台股漲勢與美股相比仍落後,加權指數已站穩「萬五」大關、續朝季線15,322.13點挺進,研判多頭已具備挑戰「萬六」企圖心。本周投資組合前兩大為海華(3694)、華經(2468),再選入德宏(5475)、安碁(6174)與九暘(8040)。
成本趨緩、漲價策略發酵,加上出貨持續走堅,三福化、上品、晶呈科、南寶、上緯投控等化工族群上半年營運頻創新高,至於下半年的營運表現,隨著綠能發展、半導體擴廠,以及俄烏戰爭未歇引發的供需緊張,部分廠商還有新產能貢獻,化工族群營運將於穩定中持續推進。
上市櫃7月營運成績單出爐,統計營收繳出年增、月增好表現,且8月以來獲三大法人搶先布局的個股,包括臺企銀(2834)、統一實(9907)、啟碁(6285)等14檔,股價續航力道可期。
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分別計889家及76家,共計965家皆已於8月10日前完成7月營收申報作業。依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7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約3.31兆元,年增6.81%,累計前七月營收約23.57兆元,年增10.05%,仍維持雙位數成長。
韓式連鎖餐飲集團豆府(2752)在本土疫情升溫衝擊下營運有撐,2022年第二季稅後淨利0.15億元、每股盈餘(EPS)0.66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0.77億元、每股盈餘3.35元,表現優於去年同期,雙創僅次於2020年的同期次高。
AOI檢測設備商由田(3455)公告2022年7月營收3.08億元,較同期成長27.98%,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七個月營收15.18億元,為歷史同期次高。
航空雙雄公布7月營收,客運回升、貨運營收相對高檔,營收年增率維持在高成長,長榮航(2618)7月營收118.6億元,年增42.65%,為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單月次高,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752.8億元,年增44.34%。華航(2610)7月營收為129.36億元,年增24.53%,為今年單月第二高表現,累計前7月營收870.18億元,年增29.1%。
利機(3444)7月單月合併營收7917萬元,月減少9%、年減少17%;累計前7月營收為6.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6%,雖7月營收下滑,但因佣金模式佔交易整體比率提升且單月毛利率來到高點,實質獲利不受影響。
利機(3444)公告7月單月合併營收7,917萬元,相較6月營收8,690萬元,月減9%,較去年同期營收9,528萬元,年減17%。累計1~7月營收為6.7億元,較去年同期7.1億元,衰退6%。雖然7月營收下滑,但是,因為佣金模式占交易整體比率提升且單月毛利率來到高點,所以實質獲利不受影響。
連鎖餐飲集團乾杯(1269)受惠台灣市場強勁復甦、展店效益顯現及中國大陸市場同步緩步回溫,2022年7月營收躍升至3.45億元、改寫歷史次高。展望後市,公司除持續展店外,亦同步擴大部署中秋節慶商機,盼中國大陸能穩定復甦,全力衝刺下半年營收動能。
證交所11日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分別計889家及76家,共計965家皆已於8月10日前完成7月營收申報作業。依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7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約3.31兆元,年增6.81%,累計前7月營收約23.57兆元,年增10.05%,仍維持雙位數成長。
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設計廠7月營收同樣難逃客戶端調整庫存衝擊,力士(4923)7月營收受到客戶短期庫存調整影響,相較6月衰退近1成,惟累計前7月營收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杰力(5299)7月營收則是月減24.32%,大中(6435)、富鼎(8261)、尼克森(3317)7月營收也分別年減少13.18%、2.55%以及13.48%。
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市公司7月營收,總計3兆3,098億元,年增6.81%,累計前7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23兆573億元,年成長10.05%。歷經疫情衝擊、基期較低,觀光產業7月營收年增58.97%居成長產業之冠,面板業邁入寒冬,光電業營收年減25.67%居衰退第一「慘」業。
半導體廠務工程及設備廠信紘科(6667)公布2022年7月自結合併營收2.6億元,較6月1.94億元成長達33.91%、較去年同期1.16億元成長達近1.25倍,刷新歷史新高。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13.83億元,較去年同期9.13億元成長達51.47%,續創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