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有俄羅斯的搜尋結果,共7,825筆
烏克蘭南部赫松州俄軍控制的一座大型水壩6日遭炸燬決堤,滾滾洪水傾瀉而出,造成下游大片土地被淹,可能對赫松市及周遭人口稠密地區構成嚴重破壞。烏克蘭官員稱,破壞大壩恐釀成「生態滅絕」。俄烏互控對方摧毀水壩,目前,雙方並已在各自控制區內展開疏散行動。
俄羅斯傭兵部隊瓦格納(Wagner Group)在結束巴赫穆特(Bakhmut)的佔領任務後,已退出戰場重整,這支部隊在最近幾個月與俄羅斯正規軍的關係變得非常差,部隊首領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對俄羅斯正規軍的評語已到了譏諷與貶損的地步。就在克里姆林宮聲稱,剛剛痛擊了烏軍的進攻作戰,結果普里戈津完全不相信,甚至說「克里姆林宮的說法,只是內容荒誕不經的科幻小說。」
俄羅斯一家法院周二對持有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處以300萬盧布(約新台幣112萬9326元)的罰款,原因是其拒絕刪除一篇關於烏克蘭亞速營(Azov Battalion)的文章。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今天表示,俄國國防部聲稱俄軍一天內已殲滅1500名發起反攻的烏克蘭軍人,簡直就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美媒披露,包括美國、波蘭、比利時等北約盟國軍援烏克蘭的武器,被親烏民兵團體用於攻擊俄羅斯邊境的貝爾哥羅德州(Belgorod),如今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要烏克蘭說清楚,強調每筆軍援都有嚴格的使用規範,只限用於防衛烏克蘭領土。
高超音速飛彈真的失靈了嗎?就在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成功擊落多枚俄羅斯9K720「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與Kh-47M2「匕首」空射打擊飛彈之後,各方專家開始議論,各國研發多年、耗時耗力的「高超音速飛彈」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又為什麼伊斯坎德爾與匕首飛彈,會被說成「不正宗的高超音速飛彈」?
經過8個多月的交涉,美國終於提供烏克蘭愛國者飛彈系統,包括了愛國者2型(PAC-2)與愛國者3型(PAC-3),並且很快的,在5月中旬這些愛國者就面對來自俄羅斯的極端考驗。俄羅斯向基輔發射了一連串無人機、巡弋飛彈和短程彈道飛彈。烏克蘭宣稱愛國者系統非常有效,攔截了絕大多數,但俄羅斯也說成功摧毀了1座愛國者陣地。到底誰說的對?又該如何看待這一場「矛與盾的對決」?
俄羅斯傭兵部隊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與俄羅斯正規軍的衝突愈演演烈,已到互相開火以及俘虜對方的地步。瓦格納發布了一段「俄羅斯指揮官道歉影片」,據影片所述,俄羅斯正規軍向瓦格納部隊開火,憤怒的傭兵部隊反擊並解除俄軍武裝。
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及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II)都是羨慕西歐,極力西歐化的帝王。近年的領袖人物戈巴契夫、葉爾辛、普丁、梅德韋傑夫都是崇尚盎薩的人。但欽羨崇拜並不等於懼怕,戰鬥民族俄羅斯曾兩次擊敗了入侵的西歐人,1812年拿破崙的俄法戰爭、以俄軍直搗巴黎告終。以及1941年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以俄軍直搗柏林結束。
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5月曾赴北京會見中國情報高層後,《路透社》昨(4)日獨家報導指出,包括美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及中國情報高層官員在內的情報界高層,在新加坡2日至4日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亞洲安全會議之際,於場邊的一個地點進行祕密會晤,以更深入了解彼此的底線和意圖。
一段MiG-31戰機的墜前影片顯示,它的引擎嚴重起火,飛行員放下起落架,但是沒能支持到機場,2名飛行員仍選擇在完全失控前彈射逃生。
俄羅斯傭兵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在五月底表示,他們成功奪佔巴赫穆特(Bakhmut),已完成預定目標,將會把防線交給俄羅斯正規軍。然而基輔部隊則表示,他們並沒有離開巴赫穆特,仍然在城郊有據點,並且準備包圍俄軍陣地。烏軍還表示,俄正規軍沒有瓦格納善戰,因此目前的態勢相對有利。
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5月中起訪問烏克蘭,強調堅守中立立場,不在俄羅斯與烏克蘭選邊站。但是他在星期五的發言必然引起烏克蘭的反感,竟呼籲其他國家政府「停止向戰場提供武器」。
多年來不斷自稱是俄羅斯總統普丁生母的普提娜(Vera Putina)在貧困中去世,享年97歲。普提娜生前受訪時稱普丁是私生子,童年不幸,這可能是導致普丁做出殘忍行為的原因。
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一項研究顯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等一些國家加強與俄羅斯的貿易,但其幅度遠遠小於印度、土耳其、希臘等國。此外,有跡象表明,中國在與俄羅斯的經濟交往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
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今天示警,儘管俄羅斯地面軍力在烏克蘭受到重創,其海軍仍可對太平洋區域構成威脅,且俄方已著手將破壞、干擾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的能力移轉至太平洋。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造成了高昂的地緣政治代價,導致數以萬計的軍民喪生,但英國經濟媒體最新的分析指出,俄羅斯國實際上在戰爭方面的支出其實很少,眾所周知,俄羅斯聯邦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只等於一個中國大陸的廣東省,而烏俄戰爭所耗費的軍費,竟只佔該國全年GDP的3%,本篇報導額外彙整瑞典以及德國智庫數據,從經濟面向切入這場戰爭。
第20屆「亞洲安全會議」(俗稱香格里拉對話,簡稱香會)昨(2)日起在新加坡登場,俄烏戰爭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以及美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是這場峰會的主要焦點。主辦單位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報告指出,俄烏衝突可能造成亞太地區國家加速武裝,對於台海衝突局勢也帶來一定的影響。
3名知情人士今天透露,出於與無人機攻擊有關的隱憂,俄羅斯在黑海的塔曼港(Taman)準備暫停出口液化天然氣。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訪中,不僅與大陸總理李強舉行了會談,還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簽署了一系列有關服務貿易、體育、專利和糧食出口方面的協議。米舒斯京此行雖聚焦於經貿,但在俄烏戰火持續升高,西方國家不斷增加對烏克蘭軍援與對俄羅斯制裁的背景下,代表俄中兩國更全面、深化的夥伴關係。法國總統馬克宏批評俄羅斯已輸掉地緣政治戰爭,成為「中國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