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有效匯率的搜尋結果,共230筆
大陸房市持續低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4日在大陸黨媒人民日報撰文表示,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下,要弱化房地產市場風險水準,防範房市風險外溢,並一視同仁滿足所有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
今年度投資報酬即將進入12月的收官之戰,新年度布局也要開始未雨綢繆。對此,彙整五大銀行的建議,債市投資最看好投資等級債,積極者甚至可鎖定非投資級債、新興市場債。至於匯市,業者多認為「美元最強時點已過」,看好非美貨幣於來年的表現,尤其可關注貶幅已大的日圓。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11月8日上午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對貨幣政策、利率水準、人民幣匯率、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房地產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多個市場關切的熱點問題發聲表示,目前,中國大陸金融體系整體穩健,金融風險可控,金融機構整體健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美國財政部今天在一份半年期報告指出,並未發現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有操縱匯率情況,但將中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與越南列入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
純網銀第四季主戰場轉移,改為鎖定台幣優利定存,2日包括將來銀行、LINE Bank不約而同宣布優惠專案。將來銀行主打不分新舊戶的台幣半年期定存1.71%優利專案;而LINE Bank則將高利定存專案總額度上調,11月底前利率上衝至1.7%。
新台幣9月重貶4.14角或1.28%,但其他主要貨幣貶勢更深,據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統計,9月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及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雙雙上升至100.99及105.58,即亞幣競貶潮下,新台幣因貶幅較小,名目有效匯率不降反升。匯銀人士表示,由美元指數仍偏強,目前還看不出反轉訊號。
新台幣9月重貶4.14角或1.28%,但其他主要貨幣貶勢更深,根據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統計,9月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及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雙雙上升至100.99及105.58,非美貨幣全面走貶,這波亞幣競貶潮下,新台幣貶勢並不孤單,又因爲貶幅較小,名目有效匯率不降反升。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14日宣布,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率約為7.4%,這是人行今年內第二度降準。據此前公告,今天也將同步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率至4%。
大陸財聯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9月15日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日本多年來深陷通縮,加上日本央(銀)行大行貨幣寬鬆,反映日圓購買力的指標「實質有效匯率」,逼近53年低點。這意味日本家庭生活負擔沉重,被迫為能源、糧食等進口必需品支付更多的錢。
日本多年來深陷通縮,加上日本央(銀)行大行貨幣寬鬆,反映日圓購買力的指標「實質有效匯率」,跌到近53年低點。這意味日本家庭生活負擔沉重,被迫為能源、糧食等進口必需品支付更多的錢。
台灣廠商大多以進出口為營利主要來源,不僅官方統計出口連十個月衰退,令業者難過好日子,國際匯市撲朔迷離更讓廠商外匯調度無所適從。中華經濟研究院剛公布《2023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500家具產業代表性的受訪廠商中,對「匯率波動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性」項目排名掉到第六,超過5成業者對主要貨幣的後續走勢,無法回覆明確看法,為此份報告連續十年調查以來首次出現。
美國國慶休市之際,中國人民銀行4日趁勢進行逆週期操作,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舉上調至7.2046元的兩周新高,釋出明確的維穩訊號,成功拉抬在岸價與離岸價單日彈升逾300多個基本點。不過市場專家指出,受多重因素影響,短線人民幣承壓力道依舊難消。
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CFXC)昨日下午召開今年首次會議,CFXC主任委員兼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出席並講話。會議強調人民幣匯率有糾偏機制,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行將加強監督管理,必要時對單邊行為進行糾偏,遏制投機炒作。要堅決抑制匯率大起大落。人民幣在岸價本周跌1%;離岸價在會議消息傳出後短線拉升近200點。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同央行)周五(14日)意外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為2021年10月以來首度停下緊縮腳步,原因是新加坡核心通膨可望在下半年明顯降溫與經濟成長前景轉趨黯淡。
元大寶華綜經院22日發布最新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1.91%,較去年9月預估的3.08%,大減1.17個百分點,且同步上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2.39%,顯示通膨壓力仍在。
美元持續強勢,人民幣兌美元近月破7,今日在7.17水平徘徊。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貨幣政策司發文稱,從近年來走勢看,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和美元指數,沒有一一對應關係,美元升值、人民幣更強的情形也曾出現過。前兩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後,隨市場形勢變化,匯率重新回歸7元下方,市場供求始終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下,匯率的點位是測不準,雙向波動是常態,不會出現「單邊市」。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經歷8月份的快速下跌、一度逼近整數7關口前,節後終現止跌回穩跡象。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3日大漲170個基點,彈升到6.8元區間,在岸價與離岸價也有所回升,短線貶值壓力稍減。
儘管通膨居高不下,但拜美元走強所賜,美國購買力飆至歷史新高。美元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7月已升至近130,突破2002年前高締造新紀錄,顯示美元強升有助於緩和美國國內物價上漲的衝擊,進而帶動民間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