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有效地的搜尋結果,共105筆
工控記憶體模組廠宜鼎(5289)去年雖受到記憶體價格大跌衝擊,但因車用及工控等應用領域需求相對強勁,年度合併營收103.03億元仍創下歷史新高,法人預期全年獲利可望續締新猷並挑戰賺進二個股本。
大陸2022年GDP成長率3%,未能達成5.5%目標,在烏俄戰爭、通膨升溫、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疫情衝擊及資金外逃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還能繳出3%的成績,並不容易,也突顯大陸經濟仍具有韌性。今年隨著防疫全面解封,大陸經濟有機會大幅躍進,回到5%以上的成長力道。
近日部分媒體紛紛以聳動標題刊文反對國軍採購M136火山布雷系統。從愛護台灣的角度觀之,筆者可以理解社會各界對於布雷系統的擔憂,然而反對論者顯對此次採購的布雷系統規格有較大的認識不足,故而以國際公約、環境危害和人道等層面所進行的論述,恐是建立在不正確的假設之上,故有較多可議之處。
1架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隱形戰機1日因前起落架垮了,在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機頭著地而受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6日表示,沙烏地阿拉伯支持聯合國譴責俄羅斯並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決議是積極的,但不能彌補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國(OPEC+)實施減產的決定。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2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表示土耳其將申請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引起德國總理蕭茲不滿,指責上合組織「不是一個為良好的全球共存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他的這一態度,暴露出德國政府對上合組織缺乏足夠認知,帶有一定的偏見和傲慢。
嘉義市去年推動「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共輔導11家業者完成計畫執行,今天辦年度成果展與外界分享「小城市‧大創新」的企業精神,嘉義市長黃敏惠聽了業者心路歷程分享,直呼很精彩,充分展現產業嘉義隊的無限能量。
青年魂上身!為整合青年相關事務,提供青年支援平台,「台東縣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聘請21位各界青年代表擔任委員,推動產業、文化、公共參與等議題,26日成立大會上,青年們熱力四射,令人耳目一新,青年委員黃馨平期許青發會能讓更多返鄉或東漂的年輕人在這塊土地上恣意發揮。
隨著現今居住型態的改變,人們對於「客廳」的期待日益上升,相較於以往作單一空間使用,更常見以客廳結合餐廳、廚房、書房等空間,有效地擴充生活的尺度與寬敞的視覺感受,而在色彩、質材的選配上,也因敞開空間須有更審慎的規劃與考量,今天跟著小編一同來看看,擁有時尚品味的爾聲空間設計,如何一次兼顧客廳機能與設計美學呢?
宣布參選新竹市長的行政院顧問鄭宏輝,推出「森林城市」的建設願景:「我要為新竹市種下100萬棵樹」,表示如果用台灣都市林面積除以都市計畫現況人口數來計算人均綠地面積,新竹市的人均綠地面積僅有3.11平方公尺,新竹市的綠化面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鄭宏輝表示,新竹市有45萬市民,只要每個人種下2.2棵樹就可以做到,未來新竹市政府可以帶頭做。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4大金融監管部門,22日罕見同日發聲,表態將加大力度對實體經濟支持及紓困。同時,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昨(24日)表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是當務之急,必須實施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來對沖疫情的影響,使第2季經濟增速能夠重返5%以上。
針對大陸第二季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24日建議,目前(特別是5月上旬)要能有效地控制疫情,並實施更有力的宏觀政策對沖疫情的影響,使第二季經濟年增率能夠重返5%以上,為全年達成5.5%的預期目標奠定基礎。
中大能源科技研究中心暨儲能技術研發與服務產學聯盟與電電公會-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於3月22日假台北聯合舉辦儲能系統技術應用論壇暨廠商交流會,邀請鐙鋒綠能科技、大同公司、緯創資通等多家氫能、儲能領域公司分享技術與產品,促進跨域上下游廠商交流,活絡產業發展。
1月10日至11日,全球濱海論壇在中國江蘇鹽城召開。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正在玩一場遊戲,而烏克蘭只是他佈局裡的一小步,他的真正目的是透過地緣政治,維護他在俄國的統治地位。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當地時間周五(1月6日)發佈一份特別研究報告,就如何應對中國軍事挑戰問題,集結美國6個亞太盟友和夥伴國家的專家意見。報告指出,這些亞太盟友除了擔憂中國武力威脅之外,對中國「灰色地帶」戰術威脅也感到不安,他們希望美國更多參與地區安全事務,幫助地區國家提升應對中國軍事威脅的能力。但是報告也指出,6個盟友對於地區安全的看法和期望與美國有差距,而且各盟友間的看法也不完全相同。
新北市工務局推動城市「減法工程」,透過拆除城市中不必要的違章建築、人行陸橋,推動城市新美學,3年已拆除30座,重現被遮蔽的天際線。今年起工務局延伸陸續封閉全市26座地下道專案,以永和區林森路地下道做為首座試辦標的,配合極端氣候暴雨來襲,活化改做滯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