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服務業比重的搜尋結果,共245

  • 北京海澱區 大陸首個GDP破兆人民幣地市級區縣

    北京海澱區 大陸首個GDP破兆人民幣地市級區縣

    《北京日報》用戶端報導,2022年海澱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2日舉行。經初步統計,2022年海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兆206.9億元(人民幣,下同),海澱區正式跨進「兆元俱樂部」,成為大陸第二個經濟總量破兆元的市轄區、第一個破兆的地市級區縣。

  • 金兔年明星產業 半導體升級 設計服務業受惠

    金兔年明星產業 半導體升級 設計服務業受惠

     半導體需求攀升與產業結構轉變,將帶動設計服務需求維持高度增長。由於AI、電動車、物聯網與5G上升趨勢持續推升半導體需求,顧能(Gartner)預計半導體產業年複合成長率於2020年~2026年將達10.9%。

  • 專家傳真-以高價值服務業振興經濟

    專家傳真-以高價值服務業振興經濟

     2022年政府稅收超徵4,950億元,小英總統原本表示錢要花在刀口上,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只保留1,800億元研議全民共享方案,但由於朝野兩黨對此均不滿意,只好加速發放現金。關鍵問題在於近年物價飆升、人民低薪、貧富差距惡化。台灣有6成民眾從事於服務業,許多為中小企業,台灣出口成長亮麗表現,大部分來自科技產業,但服務業相對受到壓抑。

  • 陸發布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 月銷售10萬人幣以下免徵

    陸發布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 月銷售10萬人幣以下免徵

    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9日發佈《關於明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政策的公告》,提出從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

  • 疫情衝擊 大陸PMI連4月下滑

    疫情衝擊 大陸PMI連4月下滑

     大陸國家統計局官網去年12月31日公布數據,2022年12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7.0%,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且連續下跌4個月,並遜於市場預期的48.0%。非製造業PMI為41.6%,比上月大跌5.1個百分點,連跌7個月。兩項數據均為2020年2月來最低水平。官方解釋,受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當月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

  • 大陸12月製造業、非製造業 PMI按月續跌至2020年2月來最低

    大陸12月製造業、非製造業 PMI按月續跌至2020年2月來最低

    大陸國家統計局官網今天(31日)公布數據,12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7.0%,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且連續下跌4個月,並遜於市場預期的48.0%。非製造業PMI為41.6%,比上月大跌5.1個百分點,連跌7個月。兩項數據均為2020年2月來最低水平。官方解釋,受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當月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

  • 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專家觀點-創新價值 在數位與永續轉型

    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專家觀點-創新價值 在數位與永續轉型

     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創6.45%,創11年來新高。IMF最新預測台灣人的年均GDP可望19年來首度反超韓國。但面對俄烏戰爭加劇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引發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拉升通膨威脅,新冠變種欲去猶返與極端氣候變本加厲等諸多不確定性,尤其苦受疫情衝擊而欲振乏力的內消市場與服務業,很難樂觀。

  • 印度基金近一月全漲 績效亮眼

     受通膨預期趨緩、企業財報優於預期、資金動能轉強帶動,印度Sensex指數近一個月上漲11.31%,居亞洲股市漲幅之冠,使得今年來印度股市累積報酬由負轉正、上漲2.73%,印度基金水漲船高,近一月全數都繳出正報酬亮眼佳績,後市值得持續留意。

  • 陸官媒: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刻舟求劍

    陸官媒: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刻舟求劍

    內有疫情,外有俄烏戰事,大陸經濟內外衝擊可謂不小。不過,大陸官媒《經濟日報》刊文提醒,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許多經濟指標之間的關聯性也會伴隨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趨勢、新特點發生改變。如果繼續用傳統的觀念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繼續用高速增長階段的邏輯來解讀經濟指標和經濟資料,無異於「刻舟求劍」。

  • 《傳產》美中貿易戰後 科技業躍升商用不動產推手

    高力國際最新發布的「科技業助力台灣不動產發展」專題報告指出,受惠於台商回流及電子大廠擴廠所帶來的資金潮,包括5G通訊、電動車、雲端物聯網、AI等技術發展,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整推動台商產線回流布局,再加上新冠疫情大幅催升企業對於科技服務及產品的需求,讓科技業成為近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力,也使得科技業對商用不動產的置產需求大增。

  • 工商社論》論台北市所得停滯的原因 從2004年服務業發展方案談起

    工商社論》論台北市所得停滯的原因 從2004年服務業發展方案談起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一份全國各縣市薪資統計,這份統計指出2020年台北市平均年薪為86.3萬元,已輸給新竹市的97.2萬元,台北市退居第二。然而,這份資料只有三年(2018~2020)的數字,看不出長期城市所得的消長,殊為可惜。

  • GDP果實跑到國外

    GDP果實跑到國外

     國外要素所得有收、支兩面,收入面是指國人赴海外投資、工作所獲報酬。支出面是外國人來台投資、工作所獲報酬。GDP內含國外要素所得支出,算GNP時要以GDP減國外要素所得支出,加國外要素所得收入,因為GDP統計的範圍是國內,而GNP統計的對象是國民。

  • 觀念平台-前瞻填補各領域人力缺口

     社會上各行各業,昔稱三十六行,又稱七十二行,又謂百業千姿,數字一直增加,仍無法盡述各行各業衍生幅度。行行業業據地立足,興盛蕭條,各有其時;所需人才的專長素養,相距有近有遠; 所須投入時日磨鍊,費時有短有長。由此可見各領域之教育、培養、任用機制,亦應有所不同。然而,當前不少領域出現人力缺口,放眼未來,缺口亦難快速補足,令人憂慮。

  • 台灣可以從「中丐互憐」看到的機會

    台灣可以從「中丐互憐」看到的機會

     最近,中國有一種網路相關產業的戲謔詞彙,叫做 「中丐互憐」,當然它是對應「中概互聯」一詞而來的,形容過去那段網路相關產業紅紅火火的盛況,如今居然成為如過街老鼠一般,令人不勝稀噓。雖是戲謔,但是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國網路科技產業的現況。

  • 北京監管能打造製造業強國? 美媒揭穿假象:外資跑到這產業

    北京監管能打造製造業強國? 美媒揭穿假象:外資跑到這產業

    隨著北京當局今年大刀闊斧整改整個互聯網產業,並打算將大陸經濟重心擺在製造業上,並發展成科技產業大國,但據外媒報導,外資對華投資依然強勁,但主要都是流入服務業,願意進入製造業的資金相對來說較少。

  • 大陸使用外資增長18% 服務業占8成

    大陸使用外資增長18% 服務業占8成

     大陸商務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1到10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9431.5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17.8%(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從行業看,服務業金額達到7525.2億元、年增率20.3%,吸收外資占比近8成,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 服務業占大陸吸收外資總額近8成 是名副其實主力軍

    服務業占大陸吸收外資總額近8成 是名副其實主力軍

    大陸商務部發布資料顯示,1-10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431.5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17.8%(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525.2億元,年增20.3%。今年前10個月,服務業吸收外資占大陸吸收外資總額近8成,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 專家傳真-陸綠色發展下的政策預測

    專家傳真-陸綠色發展下的政策預測

     中國大陸9月下旬啟動的大限電,引發了各界極大關注和討論:有陰謀論者認為,這是電廠藉此逼迫政府放寬電價管制;或是中共藉此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以對美輸出通膨。但中共指出,此次突然大規模的拉閘限電,主要是因為用電增加、煤價高漲造成的供需失衡,以及地方政府錯誤的「一刀切」運動式減碳所致。在眾說紛紜中,中共一方面透過擴大煤礦進口、重啟國內產能等方式確保民生供電;另一方面,卻仍強調「碳達峰」、「碳中和」等「雙碳」目標不變。因此,要問的是:中共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碳排放增長相互脫鉤的綠色發展道路下,其可能的政策走向?

  • 中國服貿會下週開幕 逾萬家企業參與

    中國服貿會下週開幕 逾萬家企業參與

    香港文匯網報導,9月2日至9月7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將在北京舉辦。北京市副市長楊晉柏今天(8月27日)在國新辦介紹,9月2日晚8點,服貿會將舉辦全球服務貿易峰會,邀請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出席,峰會前國家領導人將巡館。今年,聚焦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等熱點話題,舉辦5場高峰論壇,119場專題論壇及行業會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