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朝政策的搜尋結果,共109筆
雲豹能源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雖然當事人辭去董座位置企圖斷尾求生,但政府推動新能源和永續發展政策所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
2024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搶攻青年票,5日下午將出席同一場青年論壇,分別發表演講並接受提問,侯將在會中重提兩岸和平對青年未來的重要性,賴清德則聚焦「創新繁榮」,柯文哲將著墨產業發展、低薪、高房價。雖然三人並未同台,但隔空較勁政策,如何對青年犀利提問接招,仍是關注焦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據第一財經報導,此次會議中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表述極為罕見。加上釋出未來經濟方向與政策訊號,25日帶動大陸A股全面大漲,上證指數報3231點、2.13%;深證成指報11021點、漲幅2.54%;創業板指也報在2192點漲2.14%。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23日分別前往高雄、屏東參加「台灣選哲之友會成立大會」,面對熱情支持者,他忍不住喊出「民眾黨已跨過高屏溪」,未來會加強中南部經營。柯文哲痛批民進黨政府「對的事情不做」、「不對的事一直做」,除了大撒幣,真看不出民進黨政府有何政策。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昨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批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收割前任社會住宅政績,還指鹿為馬。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今反嗆民進黨政府才在收割柯文哲政績,民進黨所說8年20萬戶跳票,民進黨政府不需要扯東扯西,7月16日有遊行,到時候就看民進黨願不願意出來面對年輕人的心聲。
副總統賴清德20日宣布將編列預算,私校生每年學費補貼至少2萬5000元。侯友宜競選工作室疾呼,不要選舉到了才想到學生,希望賴能好好正視台灣高等教育真正的問題;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認為,民進黨沒思考如何改善高校環境,只想在選前搶青年選票,明顯就是政策買票;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也批,不解決根本問題,選前才大撒幣,這就是民進黨一直以來的態度。
日本銀行(央行)16日結束決策會議後,宣布繼續維持現行超寬鬆政策以支撐日本經濟成長。受此影響,日本股市大受激勵,收盤續創1990年3月以來新高;至於日圓則持續疲軟、兌美元多在141價位附近遊走。
新竹市政府推「免費教科書」政策,市議員廖子齊指出,市府雖每年補助部分費用,但學校仍需自籌剩餘經費,造成「破爛循環教科書」出現,建議市府改採使用者付費,勿讓學校埋單。市府表示,免費教科書會以不影響學習權、不收費方向推動,後續也將調查評估是否改使用者付費。
日本新任央行行長預計由學者出身的78歲植田和男接任,外界關注專研貨幣政策的他,如何帶領日本度過眼下危機四伏的關鍵時期,專家分析指出,如果日本央行要告別負利率政策,勢必造成經濟與政治的緊張局勢,考驗決策者的智慧,也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扭轉政策。
春節年假過後,新內閣著手鬆綁國內防疫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表示,考量秋冬呼吸道感染症流行季節已過,加上大陸疫情降溫,已經開始研擬5大防疫政策鬆綁,優先項目為口罩第二階段開放及邊境防疫兩項,其中室內不必佩戴口罩,最快今天就會宣布執行方式;另外,確診者隔離政策,也將朝向輕症自主管理,中重症隔離即可調整。
大陸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日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據初步核算,2021年大陸單位的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已下降50.8%之多,同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也成功啟動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成長趨勢。
通膨壓力雖使市場擔心美國聯準會升息幅度,導致近期金融市場波動趨大,然電動車相關族群受惠於政府政策推動的紅利、環保意識抬頭帶動電動車銷量持續的增加,統計國內投信發行的電動車相關基金,建期績效優於市場指數,顯示儘管市場對景氣展望有疑慮,不過電動車產業長線成長機會仍獲資金青睞,成投資市場亮點。
疫情控制、上海解除封城以及多地調整防控措施,大陸市場經濟活動恢復,推升酒類、餐飲、零售、旅遊景氣度陸續回溫,搭配618購物節消費如期復甦,6月消費品零售增速3.1%,返回正增長,且明顯優於預期的0.3%。
大陸A股領先全球股市走出谷底,展望下半年,投信法人認為,A股後市仍偏樂觀,在第一階段估值修復初步完成後,接下來後續關注政策組合能否傳導至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的改善,進而帶動下半年的盈利驅動行情。
聯準會(Fed)如預期調高利率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Fed主席鮑爾表示9月會議不再給出明確前瞻指引,市場預期升息步伐將有所放緩,美國第二季GDP負成長0.9%令市場對經濟衰退感到擔憂,但美股仍續漲,顯示市場已快速消化利空,並加大疲弱經濟數據將使Fed放緩升息預期,可望帶動台股跟著上攻。
大陸股市自今年4月底低點反彈以來,表現優於全球股市,滬深300指數漲逾12%、上證指數漲逾13%,甚至是中證內地消費主題指數漲幅超過16%等,表現均達到雙位數,有助激勵大陸股票型基金買氣。最近陸股投資情緒逐步回暖,主要受惠於疫後復甦以及市場對穩經濟政策的出爐仍具信心。
大陸公布6月貿易數據表現良好,出口年增率達17.9%,6月社融數據超預期,寬鬆的貨幣基調沒有發生轉向,穩增長更注重前期政策的落實,疫情防控進入精準與常態化階段。隨著穩增長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場普遍預計疫情對經濟的擾動將逐步減弱,未來一個月經濟將緩慢修復,大陸股市長線看好。
觀察近一季全球股市表現,其中以大陸的深圳綜合指數上漲25.26%表現最佳,其次為深圳成份22.42%、俄羅斯17.52%、上海綜合13.62%;陸股的好表現連帶投信發行的大中華基金績效也相當亮麗。
大陸近期多個城市調整入境隔離政策、呈現縮短天數趨勢。據《人民日報》不完全統計,包含北京、武漢、江蘇與成都等地區,已從「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縮短為「7+7」或「10+7」。在陸台灣人Allen認為,這波縮短許多都是大城市或兩岸航點,隔離天數能減少當然是正向福音,只是要減少到兩岸往返完全不用考慮隔離時間成本,還有一段路要走。
打炒房政策發威,加上升息效應,扭轉了房市續漲的預期,4月六都合計買賣移轉棟數為2.24萬棟,月減11.2%、年減0.4%,其中前陣子房市交易火熱的南台灣二都均有較明顯量縮;業者認為,隨疫情進入高峰,第二季交易量恐難再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