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未實現損益的搜尋結果,共23

  • 三商壽淨值比 連三期未達標

     三商美邦人壽18日公布上半年財報自結數,稅後淨損46.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8億元,淨值比雖提升至2.84%,但仍不到法定標準3%。三商美邦人壽表示,下半年首要目標是要改善財務結構,希望資本強化計畫有所進展,能對淨值有所幫助。

  • 匯率波動大 申報營所稅注意認列時點

    近年外匯市場波動加大,財政部指出,國內企業於進、出口買賣貨物時,如有新台幣與外幣間的兌換損失或盈益,應注意損益認列時點。

  • 觀念平台-壽險業永續經營的策略與機會成本

     一句經典「放棄魚的成本,就是選擇熊掌的代價」清楚描繪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是企業必須面對一連串的選擇取捨,對於波動劇烈的金融市場而言,企業因應巨幅變動而調整經營策略應屬可理解的危機處理,如果是重複性的發生,應該就是屬於經營策略抉擇、企業文化及價值觀的呈現,因此不免就要承受後續機會成本的代價。

  • 馬斯克緊抱 比特幣牛市來臨

    馬斯克緊抱 比特幣牛市來臨

     比特幣去年慘遭熊吻,特斯拉持有的數位資產去年第四季帳面價值跌掉3,400萬美元,但執行長馬斯克依然緊抱比特幣。另一方面,數位資產數據分析公司CryptoQuant的指標顯示,比特幣熊市或許已經結束。

  • 日圓貶值 進口商須注意兌換損益應以實現者認列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1日指出,日圓近來走跌,我國進口日製商品廠商在日圓貶值下,除進口成本持續降低外,也因新台幣對日圓匯率接連上升,產生兌換盈益。年底將屆,營利事業須留意正確列報外幣交易所發生的兌換損益。

  • 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從CFC盈餘排除 財政部發問券蒐集意見

    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從CFC盈餘排除 財政部發問券蒐集意見

    為了防止跨國企業或個人藉由低稅負國基成立受控外國企業(CFC)規避稅負,保留盈餘不分配,規避台灣的稅負,行政院已經核定,營利事業與個人CFC制度,將從2023年1月1日上路。

  • 壽險重分類淨值 恐全提公積

    壽險重分類淨值 恐全提公積

     升息趨勢不止,大型壽險公司恐難有配息能力。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都已宣布在10月1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五家公司淨值比9月底多約7,000億元,但保險局已發函要求,重分類債券的跌價缺口扣除其他權益正值後,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提存不足者隔年再算一次,再不足就繼續增提,即若債券價值一直未回升,五家壽險恐難上繳股利。

  • 五壽險重分類淨值漲近7,000億 恐全提公積

    升息趨勢不止,大型壽險公司恐難有配息能力。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都已宣布在10月1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五家公司淨值比9月底多約7,000億元,但保險局已發函要求,重分類債券的跌價缺口扣除其他權益正值後,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提存不足者隔年再算一次,再不足就繼續增提,即若債券價值一直未回升,五家壽險恐難上繳股利。

  • 工商社論》央行升息必將使銀行業獲利與股價雙漲?

    工商社論》央行升息必將使銀行業獲利與股價雙漲?

     一般咸認,央行升息讓銀行業利差擴大,使其獲利最大宗的淨利息收入增加,有助於整體獲利,進而讓銀行股價有表現的空間。而自聯準會今年3月啟動升息至今,已累計升息3碼,其他主要央行亦先後跟進,頓時讓全球金融環境邁入升息循環,但銀行業者真的有受益嗎?

  • 壽險雙雄 首季拋科技買金融

    壽險雙雄 首季拋科技買金融

     持有台股市值逾1.1兆元的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首季台股動向「揭曉」。兩大壽險龍頭都減碼科技股、加碼金融股,尤其富壽首季含市價減損,股票部位應減逾1,100億元,大量出脫科技股及高價股,如台積電、聯發科、聯電、AED-KY、智源、聚陽等,應是高點實現獲利、落袋為安,富壽首季應有實現股票資本利得300~400億元。

  • 觀念平台-剖析市場利率波動 對壽險公司財報影響

     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將於2026年起適用IFRS 17,涉及財務報表編製的重大影響之一,就是評價負債的折現率改採現時利率,於相同幣值下市場利率的波動將極為敏感,如此顯著改變,對於關心公司財報數字的利益關係人而言,針對近期盈餘表現亮麗的壽險公司有何實質意涵,顯然值得探究。

  • 《類股》股災拖累 中信金、兆豐金5月獲利月減雙位數

    中信金(2891)5月份單月稅前盈餘為42.96億元,稅後盈餘為34.75億元,較上月減少了11.65億元,月減25%,累計前5月稅前盈餘318.66億元,合併稅後盈餘278.2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43元,相較去年同期年增48%。兆豐金(2886)5月自結獲利,稅後盈餘7.01億元,較上個月大減24.1億元,月減77%,(4月兆豐金稅後盈餘為31.11億元),減少主要是因為5月台股重挫,銀行財務操作及股票投資的未實現評價損益,較上月少了逾20億元,累計前5月兆豐金稅後盈餘為100.34億元,EPS為0.74元。

  • 新台幣升值影響大 銀行去年股債增值 匯損吞1/4

     新台幣升值對銀行淨值影響很大。根據國內銀行財報,去年國銀經其他損益依公允價值(OCI)項下金融資產,亦有未實現增值利益達2,125億元,對淨值是大補丸,無奈銀行海外據多,以及放款眾多,境外資產兌回新台幣後,去年底產生近532億元的匯損,吃掉四分之一的金融資產增值。

  • 投資界盛事!巴菲特Q1重摔 這5檔美股慘崩1.2兆元

    投資界盛事!巴菲特Q1重摔 這5檔美股慘崩1.2兆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股在今年2月創下歷史高點後一路崩跌,雖近1個月股市收復超過三分之二的跌勢,但今年Q1仍崩跌超過33%,創下史上最慘Q1表現。對此,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掌管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表現同樣受到市場關注,波克夏2日公布Q1財報,當季狂虧497.5億元(14,925億元新台幣),波克夏A股每股狂虧30,653美元。

  • 疫情衝擊 退撫基金虧逾600億元

    疫情衝擊 退撫基金虧逾600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也讓退撫基金投資大幅虧損。考試院會昨聽取退撫基金投資績效,今年截至3月底止,已實現加計未實現損益,退撫基金損失金額已逾613億元,虧損幅度達10.42%。

  • 國泰金法說 國壽獲利成焦點

     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油價,掀起全球資本市場巨浪,股市大起大落,債市價格飆漲但信用風險攀高,匯市前景不明,讓各界關注壽險金控的「抗壓性」。17日登場的國泰金控法說會,子公司國泰人壽的股票部位、未實現獲利,及對未來資本市場的看法,將成為「焦點」。

  • 四大財會與稅制差異 企業申報要留意

     企業申報,不能只用財務資料,應留意稅制限定範圍。國稅局指出,實務上常見到企業財務所得與稅務課稅所得的四大差異,包括列支限額、業外損失、未實現費用及損失、收入與費用配合原則等。

  • 《金融股》金融市場動盪,國壽未實現損益波動逾千億元

    國泰金(2882)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子公司國壽受到去年第4季股債匯市波動較大影響,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到去年底達731億元,相較去年第3季底帳上未實現獲利還有53億元減少近800億元,不過,第1季逐漸回穩,到今天未實現損益轉正至300億元,回升超過千億元,顯示處在震盪相當大的金融市場環境裡。

  • 富邦人壽未實現損益 上季蒸發近千億

    富邦金控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去年獲利受到人壽資本利得縮水影響,獲利創3年低點,不過去年第4季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富邦人壽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蒸發近千億。

  • 法人聚焦未實現虧損156億 富邦:已損益兩平 不影響股利政策

     富邦金控30舉行法人說明會,會中法人聚焦在旗下富邦人壽去年底有156億元未實現損益,是否可能影響今年股利發放,富邦金表示,富邦人壽未實現損益到今年3月底已經打平,未實現損益不會影響股利政策,將在下月董事會討論後出爐。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