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本土個案的搜尋結果,共1,735筆
新冠肺炎、猴痘疫情夾擊,疾病管制署昨(30)日公布,近一周每日平均新增209例新冠肺炎併發症病例,較前一周微幅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這一波疫情重複感染比率約15%到20%,推估每日約有3000到4000人重複感染。另猴痘上周再增17例,皆為本土個案,目前國內累計128例,其中9成未接種疫苗。
疾管署今公布本土猴痘新增20例個案,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本土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近日宣布,本土已經進入第四波Omicron疫情,預估會一路上升到6月底。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推估,4月底以來確診個案不降反升,確診通報個案增幅34%是摘除口罩的後果,建議民眾做好自主防疫,盡量戴好口罩,尤其是在密閉空間裡面。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本土再度新增12例猴痘病例,猴痘已經連續5周呈現雙位數增加,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0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3)年4月15日至5月12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9日至5月14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0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日正式解編,國內近一周新冠疫情微幅上升,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分析,疫情可能持續上升到6月底、7月初,若疫情沒有太大變化,預計5月31日起「救護車」和「照護機構」不再強制戴口罩,至於「醫療機構」和「醫事機構」是否放寬,還有待討論。
國際旅遊復甦,傳染病風險漸增。國內自2021年來首見茲卡病毒個案,為一對30多歲夫妻,4月中旬赴馬爾地夫旅遊,先後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骨頭肌肉痠痛等症狀,就醫檢驗確診。疾管署自今年5月8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近一周新增15例猴痘確診個案,分別為本土14例,創下單周新高,以及1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20多歲到40多歲,其中以台中5例最多。為防範疫情擴散,我國追加採購2萬劑猴痘疫苗,已於5月8日晚間運抵台灣,本周撥配至各縣市衛生局,預計下周起提供預約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而本土新冠疫情近來有升溫趨勢,疾管署統計,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14例中重症個案,較上周平均新增98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新冠疫情呈緩慢上升趨勢,預估5月底到6月逐步攀向高峰,但幅度不會太大。
猴痘疫情持續擴大,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2例本土猴痘個案,分布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其中又以桃園市最多。個案中11例本國籍、1例外國籍,都是男性。
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後,今天解編後的首度統計,疾管署統計,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1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上一周之每日平均新增98例上升。死亡部分,平均新增12例,與解編前持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正式解編,COVID-19改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指揮中心昨舉辦終場記者會,「防疫五月天」包括前指揮官陳時中、張上淳都到場,但獨缺涉緋聞案落馬的前副指揮官陳宗彥。指揮官王必勝強調,目前本土疫情仍處於歷年的低點,不過,上周國內本土首度檢出2例被稱為「大角星」(Arcturus)的新冠肺炎新興變異株「XBB.1.16」。
本土猴痘個案過去一周暴增15例,創下單周新高,其中13例為本土個案。猴痘疫情突升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與清明連假期間「社交活動升高」有關,傳染途徑包括在三溫暖或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性行為而感染,由於潛伏期長達21天,他評估,這波流行會持續到5月初都有個案出現。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過去一周新增15例猴痘個案,創下單周新高,其中13例為本土個案,分布在新北市6例、桃園市5例、台北市1例、高雄市1例。猴痘疫情突升溫,羅一鈞表示,與清明連假期間「社交活動升高」有關,疫調中有人是在三溫暖、有人是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性行為而感染,由於潛伏期長達21天,他評估,這波流行可能會持續到5月初都會有個案出現。
清明連假後引發一波猴痘疫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最近一周一口氣新增15例猴痘病例,創下單周新高,其中13例為本土個案,都是台灣男性,另2例則是境外個案,分別從日本與馬來西亞入境。根據統計,國內至今累積40例個案,分別為31例本土、9例境外移入,全數為男性。
猴痘疫情升溫,我國已累計25例個案,包括18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疾病管制署昨(13)發布致醫界通函表示,考量猴痘傳播具侷限性,且以性接觸傳播為主,專家會議決議調整猴痘個案處置流程,即起符合2條件的疑似或確診個案,可返家自主健康管理,相關細節下周將會出爐。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猴痘個案,分別為新北30多歲男性及高雄20多歲男性。目前國內累計25例猴痘確定病例,除本次新增2例仍住院隔離治療外,其餘23例皆已康復出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持續研議確診者在家隔離方案,預計下周二公布。
高雄市衛生局8日發布出現第3例本土猴痘,20多歲無出國史男性4日起陸續出現軟疣、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於4月7日確診猴痘,目前尚在住院治療。衛生局呼籲猴痘傳染對象具侷限性,國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民眾應盡速打疫苗預防。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過去1周每日平均新增85例併發症個案,比前1周的96例略降,死亡也從25例降至15例。定序結果則顯示,目前本土疫情的主流為BA.2.75,指揮中心研判,第3波本土疫情有持續下降趨勢,對於清明連假的影響,則需要觀察1周才能得知。
口罩解封後,民眾勤洗手、戴口罩開始鬆懈,各流行病蠢蠢欲動,疾病管制署昨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猴痘病例,下周一起將再提供2.5萬人接種;另外,流感重症再添3例,就連1年半未見的腸病毒71型都捲土重來,新增2名男童確診,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恐大流行。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又新增2例本土猴痘確定病例,分別居住在台北市、新竹縣,年齡為20多歲及50多歲男性,陸續出現發燒、淋巴結腫、紅疹、水泡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確診,國內至今累計23例,分別為7名境外移入,16名本土個案,平均住院天數16.6天。疾管署也宣布,下周一(10日)下午2點開始重啟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第二階段共提供2萬5千人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