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本田廠的搜尋結果,共58筆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與底特律三巨頭談成新合約後,其他汽車製造商也擔心UAW下一步,將在旗下車廠組織工會,不得不主動提出調薪方案。繼本田、豐田汽車承諾為美國車廠員工調薪後,現代汽車也加入調薪行列。
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與底特律三巨頭達成勞資協議,持續為汽車廠帶來壓力。繼豐田之後,本田汽車10日宣布將為美國汽車工人加薪11%,自明年1月生效。
車業龍頭和泰汽車集團展現搶攻新能源車市場決心,隨交通部近日將推出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和泰車26日搶先宣布,將導入豐田(TOYOTA)品牌氫能低底盤巴士CAETANO H2. CITY GOLD,並於今年底的台北車展發表亮相。
韓國電池大廠LG Energy Solution(LGES)於1日指出,與日本本田汽車的合資公司,已開始在美國建造汽車電池工廠,計畫是在2025年底加入生產行列。
日本本田汽車(Honda)與韓國電池製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29日宣布,將斥資44億美元在美國興建鋰電池廠,此為汽車廠與電池供應商攜手合作的最新案例。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生效,以及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日本車廠加速電動車產品開發,IKKA-KY(2250)營運受惠,首季毛利率回升至18%以上高水準。
英業達(2356)本周的周線收紅,4月也迎來月線收紅。英業達持續進行全球的產能重新布建,看好伺服器需求成長,近期持續加碼擴充墨西哥廠產能,日前再通過增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91億元),用於新廠建置;法人估,今、明兩年英業達在墨西哥的資本支出將達80億元新台幣,以支應中長期的成長。昨天英業達也宣布以約3.08億元取得太陽能廠益通南科本田廠廠房。
受到晶片短缺危機持續以及上海封城影響,日本汽車大廠本田宣布,位於三重縣的鈴鹿工廠產能在5月上旬將會持續減產,減產規模將較2月制定的計畫減少5成。
日本車廠本田汽車(Honda)周二公布電動車發展計畫,未來十年擬砸8兆日圓(約640億美元)投入研發,其中大多數將用於電動車與相關軟體開發,目標2030年以前於全球推出逾30款電動車,未來電動車產量將占該車廠年產量的一半。
14日,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當地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 (LGES)計畫將與日本本田汽車策略聯盟,在美國建立一家電動車用電池廠。
在電動車產品加速投放的背景下,為構築起穩定的生產體制,日本 Honda 合資企業東風本田將建設專門生產電動車的新工廠,東風Honda與武漢經開區簽署了電動車新工廠項目投資協議。而此同時作為Honda全新純電品牌e:N系列的首款車型,東風本田 e:NS1 將以電動化賦予Honda純粹駕駛樂趣全新的內涵,目前也已經正式下線。
6日,日本本田汽車表示,將在湖北省省會武漢興建一座新車廠,並從2024年開始專事生產電動車(EV)。
台灣本田在台銷售邁向第18年,累計突破48萬輛,隨著汰換率逐漸升高,提供消費者更為安心、安全的用車體驗,台灣本田推出「Honda Certified Used Car」原廠認證中古車事業,採用日本原廠8大標準檢驗程序(為外部燈光確認程序),同時提出原廠8大保證保證:原廠認證、原廠保固最高2年3萬公里、原廠專業鑑價、原廠服務、履歷透明、交易權益、道路救援及7天鑑賞期。
現代汽車赴印尼設廠,放眼東南亞電動車市場。
日商太陽誘電(TAIYO YUDEN)4日在官網上公告,因馬來西亞廠有員工確診,將延後大馬廠停工時間至6月14日,以確保員工安全;大馬政府自6月1日祭出停工令,目前已有豐田、本田兩大日系車廠,及MLCC廠太陽誘電停工。
全球車用晶片荒持續對車廠造成衝擊,日廠本田(Honda Motor)23日(周二)宣布北美部分廠房停產將延長至下周。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原本握有庫存晶片的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從4月起產線也將受影響。
墨西哥當地時間17日,日本本田汽車(Honda Motor)宣布,因為上游供應鏈問題尚未解決,故18日起,墨西哥車廠將加入暫時停產的行列。
全球半導體缺貨遲遲未解,再加上美西貨櫃船塞港、惡劣天候損害生產設備,迫使豐田、本田兩大亞洲汽車製造商也宣布美國廠房暫時停工。
全球半導體缺貨遲遲未解,再加上美西貨櫃船塞港、惡劣天候損害生產設備,迫使豐田、本田兩大亞洲汽車製造商也宣布美國廠房停工。
日本車廠本田(Honda Motor)16日(周二)晚表示,供應鏈問題迫使該公司在美國與加拿大的多數產線必須暫停運作。